教育,是一场人生的关注。20年教育新闻写作,每年教师节,我们总会为平凡与伟大讴歌赞颂。从教师先进典型,到青年老师的成长,老中青三代的薪火相传,记录下教书育人征程中那些感动的人或事,感受着教育人独有的幸福与快乐。

这个教师节,请将关注的目光聚焦。每一条教育新闻背后的,总有一群人,默默无闻,用敏锐的眼光,思想的笔表达,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感动,传播教育好声音。

礼赞教育新闻人,向新时代教育筑梦者致敬。

2022年6月20日,王代金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告别了43年的三尺讲台在此感谢所有相遇的人!感谢所有的朋友和同事们!"

王老师退休了,从此之后再也需要每天大早去给学生们上早自习,下午放学看值班督促学生站路队,也不用备课上课改作业了。

的确不容易,在山村学校工作了40余载,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桃李满天下。

是一个结束,但我知道,对于王代金老师来说,数十年来的追逐,他总有一个愿望,总不会放下。

教师节致敬每一位教师(信仰是伟大的情感)(1)

那就是教育新闻宣传写作。

王代金1979年参加工作,1997年开始教育新闻宣传写作,25年来 ,教育教学之余,王代金发表了多少稿件?每当问到这个话题,他拿出了30个证书和5大本作品剪辑,几大本厚厚的剪报,粘满了这些年来大大小小在报刊媒体发表稿件的原件。

据不完全统计,从事教育新闻宣传这些年,王代金《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教师报》《德育报》《中国摄影报》等国家级报刊采用稿件103篇;

25年来,他在《湖北日报》《农村新报》《湖北教育》《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人口》等省级媒体上稿203篇。

25年来,王代金在《孝感日报》《孝感晚报》《孝感教育》等地市级报刊上稿573篇。

在2003年原《安陆日报》停刊之前,担任县级日报“特约通讯员“期间共发稿275篇折合14万字。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核心门户平台投稿发表了多少,王代金老师说,这无法统计。

不仅仅是文字稿,这些年,王代金新闻摄影投稿发稿,也是收获颇丰,17次获国省市权威摄影大赛奖励,在《工人日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上,6件作品获得大奖。

2010年获《楚天都市报》“楚天拍客”月赛三等奖;2013年参加中华孝文化全国摄影大赛,《山乡春色》和《冬日钱冲》两件作品获得优秀奖;2014年孝感市劳动者风采摄影赛,《虽苦也乐》获得三等奖;2014年参加“千年银杏.诗画安陆”全国摄影大展,《春到山乡》、《层林尽染》获得优秀奖;2015年,参加中国(京山)第二届网球界摄影赛获得二等奖;2016年参加“千年银杏.诗画安陆”全国摄影大展,《未来冠军》获得优秀奖;2016年,孝感市举办的菊花公益摄影大赛,作品《一起过上好日子》获得二等奖;2019年,“灵秀湖北”摄影大赛,作品《兵团作战》获得二等奖……

10次被 安陆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先进人个“,14次被《孝感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2018年被《孝感日报》社评为“创刊60年突出贡献通讯员“。多次被《湖北教育》、孝感市教育局、安陆市教育局评为“优秀通讯员”和“教育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17年写作的《安陆为全市农村中小学新建教师周转房1000套》获“湖北教育信息网好新闻”三等奖。

细数这些过往取得的成绩,王代金总是显得很淡然,而这些难以细致统计的教育宣传究竟总计多少字数,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我以为退休就是一个结束,可是翻阅最近的《孝感日报》《湖北教育》,王老师的名字频频出现,我知道,这是他一生的牵绊,他还在继续着。

8月的最后一天,按预先的约定,王老师到我办公室取有他发表作品的杂志。十年来,我们一直有着这样的默契,他所需要的杂志、留样我都能为他保存着。不多的交谈,似乎早已心领神会。我们彼此都希望,一直都保存着这样的习惯。

回顾与教育新闻宣传写作的结缘,王代金总会记起25年前,当时还在初中担任语文、历史和班主任等教学任务,《安陆日报》发给了一份“特约通讯员”表,于是我便和在座的一样,在工作之余爬起格子来(那时才是真正的爬格子:先在材料纸上打草稿,然后把草稿工整地誊写在专用稿纸上,再通过邮局邮寄到报社)。以前自己还有个钓鱼的爱好,自从加入到通讯员队伍之后,夜晚、周日等工作之余便沉溺于写稿、改稿、誊稿、发稿之中。

20多年,因为有了教育新闻写作,王代金过得很充实。他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着乡村教育发展的点滴变化,记录着感到的人和事。2015年,有一次到星火小学,拍到学校教师周转房,年轻老师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前后对照,一组照片很快在《中国教育报》上了头版。

王代金说,因为要及时了解新闻事实,及时写稿,及时送稿、发稿,这些系列的工作都得用业余时间去完成的。很多时候,还要牺牲周末的时间,放弃许多其他的个人爱好,甘于寂寞,去做好业余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有着写作的激情,也有着看到文字见报,见网的喜悦。但很多时候,却有着另一种孤独,基层工作,有这种爱好的,并不多,所以有些时候,就显得不是很合群。

其实做教育新闻宣传,最大的苦恼,那就是不被理解。凭着一腔热情,有时够却是事与愿违。这其实也是很多教育新闻人的苦恼,如果把握不住方向,会招致麻烦;但宣传了部门或领导,有人又会讥讽你拍马屁?所以,在做新闻信息宣传报道时,经常会遭到家人的反对,同事的白眼,朋友的不解。很多年轻的信息通讯员,因为受不了这些冷嘲热讽而半途而废。

我也一直在和王老师探讨,是什么让他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敏锐力?如果说看着稿费来,那根本不值一提。在当前新闻写作付出的精力与收入不对等的时代,可能不够电费,不够油费,甚至还会因为艰苦的努力带来身体的影响。

教师节致敬每一位教师(信仰是伟大的情感)(2)

王老师淡然一笑,就是爱好,也没有别的爱好。话虽平淡,却又饱含着深情。要说爱好,他从小就喜欢钓鱼,可是爱上了新闻写作之后,这个爱好就没时间了。看到一个新闻点,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现场采访;平时即使出外旅游,也会背着相机,随时“咔咔”。有了智能手机后,他的新闻摄影创作,更是有了用武之地,佳品频出。

邀请了几次王代金,给年轻的通讯员进行经验分享交流。他总是很谦虚地和年轻人谈到淡薄名利,乐于奉献,要坐得了冷板凳,要多学习,多积累。他不只一次说到当前遭遇退稿,稿子发出去石沉大海的经历,他也说到这么多年,没有发表的稿件比发出来的更多。

他总说,自己很平凡,平凡到即使写了那么多稿件,还有一些产生影响,有份量的稿件,可是自己并没有因此扬名立万,也没有因此而发家致富。回顾从教的这些年,其实大多数时候,生活总是紧巴巴的,平平淡淡,就这样走过来了。

话语虽很简单朴实,但我却读出了情怀。如果不能用“情怀”二字,又如何解释二十多年来的坚持,难道就是因为一两句或轻或重的表扬?作为一名乡村老师,他长期坚守在基层教育第一线。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走出大山,他希望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视角,通过自己的呼吁或表达,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对于他来说,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的目光仍然烔烔有神,他的视角更加温暖,每一份文字,每一张照片,都倾注着这位从教43年的乡村教育耕耘者,朴实的乡土情怀。

但总有一些人在坚持,前不久,到了学校,和黄宗安老师打了一个招呼,年近退休,他仍在坚持着新闻写作;我仍然记得徐继雄老师在开座谈会时,总是谦虚地表示总是在学习;吉凤英老师那温暖的笑容和灵动的笔触,在乡村小学用文字诠释着独有的爱的表达; 我记忆中还有徐世德、孙宗钊等这些已经退休的老师,曾经在教育新闻宣传战线上笔耕不辍的感动,留下的精彩传奇……

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总有一群人在用无声誓言,坚守着这片初心,总是能够用坚持和坚守告诉我们,有的时候,追求,爱好不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目的,不一定能成为过墙梯,不一定要证明着什么,这就是平凡的伟大。

教师节致敬每一位教师(信仰是伟大的情感)(3)

教育新闻人不是简单地做事件报道,不是看似简单的几十个字,一张照片的轻松。从立意,提笔,到传播,这里面浸润的心血,往往是旁人所难以想像的。一组数据的对比,一个瞬间的捕捉,在教育新闻人的眼中,那就是教育发展的欣然变化,那就是我们亲历时代的见证。

如果反映教育新闻人说成了写报道的,其实是认识和了解太过片面。在王代金等老一辈教育新闻人的笔触下,有着更多的是教育观察带来的教育思考。无论是留守儿童的关爱,还是年轻教师的成长,以及小规模学校办学的突破,在教育新闻人的文稿中,他们的视角和思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区域教育的悄然变化,成为这个时代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教育记录者。

曾几何时,我和同行们一起探讨过教育新闻人的节操。我们应该为谁而写,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表达。从老一辈教育新闻人身上,我们感受最多的,不一定有鸿篇巨制,不一定语出惊人,但大视野,小角度的文字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王代金,徐继雄,黄宗安这一代教育新闻人,总是从身边教育发生的小变化,书写时代进步的大命题。

而这一切,并没有任务要求;这一切,都是自加使命的负重;这一切,是教育新闻人新时代自觉的责任担当。

我们总希望年轻一代的传承,我们总希望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教育新闻人总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存在。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学会了教育的表达; 因为有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教育的发展在媒体的见字,见人,见事,有声音,有图像,有传播,有力量……

这种传播,这种力量,是新媒体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所需。搭建沟通桥梁,缩小认知鸿沟,传播教育好声音,用记录的点点进步,争取各界对于教育发展更多的认同与理解。教育新闻人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领导力,决策力,视野认知的瞭望哨和沉思者。之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域,缺乏传播的声音,教育的发展其实是缺乏灵魂的,是缺乏内生动力的。

所以这个教师节,我们要为教育新闻人唱一首赞歌。扎根乡土的教育新闻人,其实在学校有很多时候是尴尬的存在,有很多无法言语的心累,有很多付出后的无奈。但选择了这一爱好,选择了这种表达,就是一种无悔,就是一种伟大和崇高。

教书育人,总是在内外于心,外化于形中体现。总在为别人书写着精彩,教育新闻人总是幕后默默无闻。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因为有自由书写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坚守热爱,在老一辈教育新闻人的感召之下,总有追随与传承,无关名利,继续着表达的激情。

最坚强的意志,产生于最坚强的信念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