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硝烟散尽,“迷惘的一代”表面恣意实则压抑的人生,喧闹着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热闹而经典的巴黎夜生活,和西班牙潘普洛纳狂欢节。极致诠释着欲说还休的“冰山理论”。——《太阳照常升起》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1)

《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被海明威的权威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说成是:公认的“海明威最伟大的著作”

很多读者读这部小说时,发现小说中人物是大段的对白与白描叙述,语言平淡至极。相比于作者和小说的盛名,读者很容易在心中产生一种失落。

其实,这种感受正是小说“冰山手法”的体现。

一、《太阳照常升起》:用希望的太阳,对抗迷惘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sun also rises》,中文翻译给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蕴藉的名称:《太阳照常升起》。很多人阅读这本书时,不明白书名与小说有何关系。

小说的名称,引自《圣经·传道书》,代表着信仰的原型与源泉,也是对书扉页上所说的:“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一个看似回应的嘲讽。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2)

《太阳照常升起》扉页题词“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语出海明威在的散文。

当时格特鲁德·斯坦因小姐使用的T型福特车的发火装置出了故障,车行里有位在一战最后一年当过兵的小伙子在修理斯坦小姐的旧车时技术不熟练,而且工作态度也不够认真,斯坦小姐提出抗议后,车行老板狠狠地批评了他。

这位老板对他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斯坦因小姐回去之后就对海明威说:“你们就是这样的人。你们全是这样的人,你们所有在战争中当过兵的人。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你们不尊重一切,你们醉生梦死......别和我争辩,你们就是迷惘的一代,与车行老板说得一模一样。“

“迷惘的一代”便成为了这批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3)

“迷惘的一代”的形象——《太阳照常升起》剧照

所谓“迷惘”,是指这群人经过一战的战争创伤,精神上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二战后,美国文学又有“跨掉的一代”的说法,也同样如此。

后来,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这些人虽然已经迷惘,但太阳仍然会升起。

这里的”Rises”(升起)用的是一般现在时,通常意义表示一种规律与常识,因而The sun also rises体现的也是一种希望与信仰的坚固不变。太阳循环往复,升起又落下,落下而升起,昼夜即使交替,也仍然会有光明到来。

太阳落下,还会照常升起。

这不是希望,而是固有规律。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4)

二、冰山手法的叙述:冰山一角,静水流深

小说开篇介绍罗伯特·科恩,没有任何前情铺垫,没有任何插入介绍,直接说一句“罗伯特·科恩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中量级拳击冠军。”读者不知所云,不知罗伯特·科恩是何人,不知这里作为元视角介绍的“我”又是何人:是作者,是书中主人公,是罗伯特·科恩,还是海明威?

不得而知。只能继续阅读。

“倒不是那个拳击冠军的称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是当时它对科恩意义重大。”在这里,“我”出现了。虽然仍不知是何许人物,但至少知道他不是罗伯特·科恩,而且也许不是小说的主人公。

为何如此说?需要再向下阅读。后面两段中“我”这个词反复出现,且“我”是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出现来叙述的,一切叙述都是围绕“我”的角度不断展开描写的。但是罗伯特·科恩又是何人?与“我”有何关系?与小说又有什么关系?仍不得而知。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5)

美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生活情景再现

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很大程度上都是要在不停地理解各个不断突兀出现的人物与事件的前提下,不断克服未知、解决疑惑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种特点,正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一个方面:

出现于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一角,而那十分之九的冰山都在海平面以下,深不可测,静水流深。

随着阅读的继续,读者(旁观者)对于罗伯特·科恩的了解更深一步:他是一个犹太人,而且对于自己是犹太人的身份并不满意,反而想要逃避。科恩不断练习拳击,是为了对抗对自身犹太遭遇的自卑感,唯有将对手打倒在地,对他来说才能获得一点满足,“心底相当舒坦”。

因此在拳击比赛中,自己被对手打在鼻子上而获得一个终身扁平的鼻子,他反而获得一种异样的满足感——只有如此,自己的犹太人高鼻梁的特征便不那么明显。

小说刚刚开始,才是第一段落,对于一个人物的说明已经如此明显——其实作者什么也没说,他只对罗伯特·科恩的性格写出了简单的三两个修饰词:“十分腼腆而又厚道”、“羞臊和自卑感”、“异样的满足感”

这种描绘,像中国画的简笔勾勒,寥寥几笔,除此而外对于人物再无其他形容词倾加,却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露出冰山一角,仿佛大幕在不断被揭开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6)

海明威

三、冰山手法:给读者最真实自然的感受

书中的情节都如直接插入一般,生硬、直接,仿佛从天而降然后灰飞烟灭,再到下一个情节··· ···即使情节的描写,也都是白描而直接,不加修饰。事情是怎样,就是怎样,如你每次所见一般常见,如每一个生活中体验过的一样平常。

这种直白简单的情节描写,在书中数见不鲜:

“科恩终于下来了,我们一道出门向车子走去。那是辆大型厢式轿车,司机身穿白色防尘罩衫,领子和袖口为蓝色。”

“晚饭确实吃得愉快。布莱特穿了件黑色无袖晚礼服,样子十分迷人。”除了这里用了几个修饰语“愉快”、“迷人”等等词汇,)

“我不知道我几点上的床。我记得脱掉衣服,穿上浴袍,站在了外面的阳台上。我知道自己醉得相当厉害。进房间后,我打开床头灯,开始看书。我看的是本屠格涅夫的书,有两页我大概重复读了好几遍。”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7)

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景象再现,图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样体现迷惘的一代的生活方式

这种动作样式、环境地点、人物衣着等等细节性的描写,其实对于情节的发展并无直接推动意义,或者说将这些描写删去亦未尝不可。

但描写的意义,在于在阅读时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与平常性。

因为这些细节与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见到,所以读者阅读时不会产生疏离感,反而不像托尔斯泰小说中产生的“奇异化”效果。

将所有情节完全直白地展现给读者,作者对于书中描写内容不带任何感情。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春天的太阳(太阳照常升起的冰山手法分析)(8)

硬汉海明威

这种冰山式的写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减少了作者的倾向对于读者的影响,却在另一方面要求读者更具有耐性和知识力,因而能够知晓冰山中尚未露出的庞大事件。

相比欧美文学追求“奇异化”的方式吸引读者增强感受力,冰山式描写则要求读者的知觉、感觉、思考力等更多方面被调动。

惟其如此,读者才能更好接受作者表达的意图。这是蕴含在小说背后作者的最深切关怀。

当读者如此去做时,会发现:冰山出现,隐藏在海平面下的“太阳”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