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想象这样的场景:台上有嘉宾正在演讲,聚光灯照在他身上,台下有几百位观众在听演讲。两个人之后,也就是半小时之后,就轮到你上台演讲了。

这个时候,你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要推翻之前准备的内容,重新准备一个十分钟的演讲稿。换做你,你会这么做吗?

一杯茶喝出了自己的感悟(完成10分钟演讲稿)(1)

上个月的这个时候,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在北京,我参加了一场学术气氛比较浓的峰会,与会嘉宾以各大学博士、教授为主。论坛与传播、形象和讲故事有关,是国家级的。

我是下午其中一个分论坛的分享嘉宾,第六个是我,前面有三个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每个人都很学术,很专业。所以听的有点走神,我朝四周看的时候,发现大家和我一样,都不能静心去听,好多人在刷手机,主持人也不断提醒大家注意时间。

当第四个人上去分享的时候,一个念头和两个小人,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红色小人和蓝色小人打起来了!

红色小人说:你不能按照之前准备的讲,你得换个内容讲述。你是来传播故事文化的,你是要让大家意识到故事的魅力,你是让大家关注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的。

绿色小人说:你不能改变,你神经病了吗?马上就要轮到你了,你想推翻重来,为什么不提前推翻,为什么现在推翻。你就按之前准备的讲吧,你讲的一定比他们都要收欢迎,不要找麻烦了。

一杯茶喝出了自己的感悟(完成10分钟演讲稿)(2)

红色小人推了一下蓝小人:时间是够的,你可以使用故事银行中的内容。

他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红小人打败了绿小人。

我感受到大脑CPU在快速运转,心脏在加速跳动,血液输送了大量能源到大脑。很快,新的内容成型了,后面我又在脑中熟悉了几遍。一切都准备妥当,第四个嘉宾也马上结束了。

到我了:从上午的主论坛到下午的分论坛,哪个词的出现频率最高?

是 “故事”,对吧!

朋友们回想一下,听了那么多内容,目前还有哪些内容留在了你的脑海中。都快忘完了吧,想不起来什么了。

留在我脑海中的,是上午X大使的故事,那是在40年前的一个故事………

我的目的达到了,分享的过程,我能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我身上。在后面的微信聊天中,大家都说,很有启发,我也和群里的好几位新伙伴达成了合作意向。

诸位朋友,准备一个十五分钟的公众演讲,你要花多长时间?

之前有朋友说过,从构思到反复练习,至少要一个月时间,而且还觉得准备的不够好。

也有朋友说,我没时间准备,都是秘书帮我准备,到时照稿子念。

还有朋友说,都是东拼西凑的,可费劲了。对自己的稿子一点都没有底气,非常不满意。

是的,对大多数朋友来说,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让这个过程不那么痛吗?

有!那就是建立起自己的故事银行,只需三步:

找到故事源泉

结构故事

“故事”故事

一杯茶喝出了自己的感悟(完成10分钟演讲稿)(3)

跟冀鑫老师学讲故事,建立故事银行,讲好人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