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先划几个这几天浙江文物考古界的重点。

12月8日,浙江省文物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这是过去20年来,浙江文物考古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12月7日-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赴浙江省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高度重视上山、河姆渡、良渚等重要遗址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特质和形态研究阐释的特殊意义。

12月10日,“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展在浙博开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发圈说,沙埠窑考古工作还在继续中、如此鲜活的阶段性考古成果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这是继上山文化展览后的第三次。

12月6日,良渚博物院的新展“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开幕,这几天已被很多文博爱好者刷屏。

播完这几条新闻,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浙江考古人有点忙,但这样的忙和热还在继续。播新闻,也是为了铺垫本周另一件浙江考古界的大事,也是这7年来,雷打不动的年终巨献。

12月17日-18日,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将在杭州举行。

这场浙江考古奥斯卡,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钱江晚报支持。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

和去年一样,今年我们的pk主场就设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因为疫情,很多亲友团没办法到现场助阵,不要紧,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腾讯会议将全程直播两天的终极PK,最终榜单,将在12月18日上午11点现场揭晓。

对了,每年PK中间还会藏一个彩蛋。今年,也是一本新书的首发。

《郑云飞植物考古文集》新书发布会也将在12月18日上午举行。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

郑云飞,就是中国植物考古学领域的“郑博士”,游修龄先生的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本科毕业,1988年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史研究生毕业,1999年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从事水稻起源与发展、植物考古学、中国农史等研究工作。

他在浙江省内多处遗址发掘现场开展植物遗存调查,为中国植物考古学领域的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尤其在稻作植硅体和水稻驯化等领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证明粳稻是长江下游地区原始栽培稻的演化方向;陆续在跨湖桥、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化发现了水稻遗存,将浙江境内水稻的利用和栽培史推进到了距今10000年,证实了长江下游是现代粳稻的起源地之一;在长江流域植物类食物资源研究中对瓜、桃、菱角等重要品种开展了系统和开创性的考古学工作;在中国史前水田的发现与研究领域成果突出。

这本新书里有哪些干货,直播间坐等郑博士开讲。剧透一下,郑老师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浙江考古发现的年度PK,最终结果并不硬性设置“几大”,以每年考古发现成果和学术价值的重要性来评判。今年入围的项目一共有21个。究竟发现了什么,又有哪些历史空白被填补了?从今天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分3期(按年代顺序),亮出21位候选者的秘密武器,也为大家划个重点。

最后,还有一个跟你有关的重要环节!

这几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都设置了大众投票,作为赛前热身,今年,这个围观项目继续。本周四,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开通公众投票,为你喜欢的考古项目投票。

1.长兴太傅庙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徐新民

汇报人:徐新民

太傅庙遗址位于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太傅村、大云寺村、上狮村三村交界处,曾是林城砖瓦厂取土点。2002年,浙江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时发现,共采集19件石制品,该地点编号为CP012。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

太傅庙遗址位置示意图

2022年4-11月,为配合长兴2020-10号地块土地出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期发掘。出土石标本近330件、发现一处石构建筑遗迹和两排3组脚印遗迹。

1、石标本的岩性绝大部分为石英砂岩,来源于附近河流中砾石。其中有少量的石核、石片、断块、砍砸器等石制品。采用锤击法生产石片和修理工具,石制品组合为南方砾石工业。

2、石构建筑遗迹

石构建筑遗址发现于发掘区南部。从目前揭露的范围观察,石构建筑遗迹平面略呈椭圆形,为东北-西南向,长约11米,宽约6米,西南方向未闭合(图四)。其东北边缘石标本排列呈条带状分布,长约4米、宽约90~70厘米(图五)。西北和东南边缘的石标本也呈线型分布。这三组石标本带围合范围内,仅有少量石标本。在条带状中还发现了7组小石圈,内径约20厘米,圈内土质土色与周边略有不同,疑为柱洞(图六)。该石构建筑中少量石标本经过了人工打制。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

太傅庙遗址在浙江旧石器地点分布的位置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5)

2022年4月太傅庙遗址试掘探方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6)

太傅庙遗址石构建筑遗迹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7)

与会专家现场讨论

从埋藏学、遗址形成过程来看,自然营力无法造成砾石如此较为整齐的聚集,从地层叠压关系看,石构遗迹上覆地层为下蜀土,下伏地层为网纹红土,年代介于晚更新世早期与下蜀土早期,初步测定年代在7-9万年之间。这个人工性质明确,年代这么早,略呈圆形石构建筑遗迹,目前在中国是唯一的,世界上也少有。

3、脚印遗迹

发掘区南部的上文化层中,发现由西向东的两排3组脚印。其中南排2组,东组J1计7个、西组J2及19个,可能为人类遗留的,总长度在24米左右,大部分步幅月80厘米。北排有J3计7个,肯能为大型哺乳动物遗留,总长度约10米。这些人类脚印,目前在国内旧石器时代非常少见,其年代晚于石构建筑遗迹的年代,它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8)

大型哺乳动物脚印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9)

南排1组的人类脚印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0)

南排2组的人类脚印

2.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汤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仲召兵

汇报人:仲召兵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地处灵江上游的盆地中央,四面环山,三面绕水。遗址保存完好,呈不规则圆形,高出周边农田约1-1.5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以上山文化为主,年代距今约10000-4000年。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1)

遗址航拍图

遗址发现于1983年,198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2月,对遗址进行勘探,初步掌握遗址的面积及堆积情况。

2018年,下汤遗址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名单。发掘1000平方米。发现了上山文化时期的农业加工场、红烧土铺垫的仪式广场等重要遗迹现象。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2)

TN1E1东壁剖面

为了解遗址由中心向北部的发展过程及遗址西侧的地貌环境、寻找史前水田,2022年,申报主动性发掘350平方米,目前发掘正在进行中。在遗址北部土墩上布设3米宽,90米长探沟1条,土墩西部水田中布设2米宽30米长探沟1条。目前,西侧水田发掘已结束,土墩上发掘至上山文化层面,清理出露土台及相关遗迹后暂停发掘。

目前已清理四个阶段的灰坑约80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3座,沟槽1条,器物坑8座,环壕1条,好川文化时期水田1处,出土四个阶段的陶器、石器50余件。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3)

下汤遗址数字高程示意图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4)

上山文化时期土台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5)

器物坑(一)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6)

器物坑(二)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7)

出土上山文化器物

下汤遗址上山时期土台呈南北向一字排开,初步呈现了遗址北部的聚落布局,为我们了解它的聚落结构和先民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器物坑围绕土台分布的情况,为我们认识器物坑的功能提供了场景和新的视角。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时期环壕的发现,是这一时期聚落结构的重要突破,环壕内的各种遗物也为了解当时的生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好川文化水田属首次发现,为了解当时的稻作农业和水田管理提供了重要实证。

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百亩塘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孙瀚龙

汇报人:孙瀚龙

百亩塘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百井村(百亩塘自然村)以西约300米的自然岗地上。2020年因平桥首府房地产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较多陶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台博物馆立即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初步判断年代为跨湖桥文化时期,原遗址面积约1.5万平米,现存面积约0.8万平米,是一处居住在低缓自然岗地上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8)

发掘区航拍(发掘结束)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19)

发掘区清表后航拍照

2022年6—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天台博物馆对百亩塘遗址展开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260平米,布10x6探方4个(编号T1—T4)、10x2探沟1条(编号TG1),共清理9个地层、遗迹单位40个,出土较完整的陶器6件、石器28件以及动物骨骼6件,另有大量残陶片和石制品残块。

根据对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的梳理,初步判断百亩塘遗址存在两个阶段的遗存,第一阶段为上山—跨湖桥文化过渡时期、第二阶段为跨湖桥文化早期,年代约距今8300—7800年。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0)

百亩塘遗址出土跨湖桥文化石斧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1)

百亩塘遗址动物骨头出土情况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2)

百亩塘遗址上山文化平底盆出土情况

百亩塘遗址的发掘有以下几点意义:

1、它是天台县首次发掘的史前遗址,遗址尽管遭到较大破坏,但文化面貌清晰,属于距今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出土的陶器、石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突破了以往对跨湖桥文化分布范围的认识。

2、百亩塘遗址最早阶段为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为解决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的分期、过渡、传承和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3、百亩塘遗址处在整个天台盆地的中心位置,地貌环境及特征都为在遗址周边以及始丰溪流域展开系统的考古调查提供了线索和方向,为深入研究浙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面貌、区域互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

4.宁波奉化顾家庄遗址考古发掘

发掘单位: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丁风雅

汇报人:丁风雅

顾家庄遗址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原顾家庄村北,东距奉化江支流东江约500米,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2022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地方工程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西区开展了1900平方米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3)

顾家庄遗址1号土台

遗址海拔2.2米,堆积深度约1.4~2米,自上至下可分为8个层位。清理遗迹现象共计49处,出土小件标本400余件。出土遗存年代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晚期、六朝时期和宋元时期,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4)

顾家庄遗址M5清理后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5)

顾家庄遗址M12木棺顶板解剖照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6)

顾家庄遗址出土良渚文化晚期遗物

河姆渡文化四期的主要遗迹现象为干栏式建筑、土台、墓葬、灰坑、陶片堆等。土台为东-西走向,平面形状不太规则,长约20米,宽约10米。剖面中间厚两边薄,最厚处约0.45米。其上部发现一处干栏式建筑,由数十根木桩或木柱构成,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整齐分布。所揭露的墓葬大多位于土台之上及其周围,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浅坑墓,仰身直肢葬,头向东,葬具为独木棺。随葬品均位于脚端,陶豆和小陶釜为随葬品的标配,部分见有陶罐、石钺等。该时期出土陶器可辨器形主要为釜、鼎、豆、罐、钵等,石器见有锛、凿。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7)

顾家庄遗址河姆渡文化四期干栏式建筑

良渚文化晚期遗迹有房址、墓葬、灰坑等。房址为地面式建筑,居住面由黄土铺垫而成,平面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柱洞排列没有规律可循。墓葬为土坑竖穴墓,无葬具,南北向,随葬品见有陶鼎、豆、壶、罐和石钺。

六朝时期遗物主要发现于灰坑和灰沟中,有大量青瓷碗、盘、盏、罐、盘口壶、碟,另有部分陶罐、盆、缸。宋元遗物发现有少量青瓷碗、盘、韩瓶。

顾家庄遗址出土遗存时代特征明确,为认识宁绍地区史前文化地域特征和构建史前文化时空框架增加了新的材料。所揭露河姆渡文化四期墓地为探究这一时期墓葬形制、葬俗及聚落内的人群关系等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

5.杭州桐庐同树湾遗址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杨曦

汇报人:胡盛

同树湾遗址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城南街道,西北距富春江约3.8公里,东南距大奇山约1.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9.7°,北纬29.8°,海拔高度78.9米。西北距小青龙遗址约300米,坐落于一西北-东南走向的垄状岗地上。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降低,中部、东部各有一洼地,已积水成塘。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8)

发掘区航拍照

发掘区位于地块东部岗地偏中位置,共布设规格10米×10米的探方5个,其中TN4E1向西扩出5米。

本次发掘,揭露遗迹现象12处,包括墓葬5座、坑7个。墓葬以M2为例,位于TN4E1、TN4E1西扩内,开口于②层下,西部被H5打破,方向78°。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筒形平底,壁面、底面粗糙,未见加工痕迹。长1.82、宽0.46~0.51、深0.31米。墓内填花土,以灰褐色、黄褐色为主,结构较致密,土质较硬。未见人骨、葬具痕迹。出土石钺1件、石镞3件、有段石锛1件及玉锥形器1件。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29)

地层堆积出土的部分遗物照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0)

遗迹出土的部分遗物照

坑以H3为例,位于TN5E2西北部,开口于②层下,方向98°。平面略呈椭圆形,筒形平底,壁面、底面粗糙,未见加工痕迹。长1.32、最宽0.59、残深0.21米。坑内填浅灰褐色土,结构较疏松,土质较软,含红烧土块。出土石纺锤、磨石、石刀各1件。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1)

遗迹照

出土泥质陶、夹砂陶器残片及石器等遗物近700件。陶器残片以夹砂红陶片为主,泥质灰黑陶极少,可辨器型有鼎足、腰沿器。石器成品较多,种类有镞、矛、网坠、斧、锛、凿、刀、钺等,镞数量最多,另有部分毛坯、半成品及石料。另有玉锥形器2件、玉镯1件,玉料数块。

此次发现的遗址的文化面貌与小青龙遗址类似,属良渚文化时期遗存。且两处遗址距离极近,这为丰富小青龙遗址的聚落结构、生业经济,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

6.杭州萧山祝家桥遗址

项目负责人:杨金东

汇报人:王鹏

祝家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祝家桥社区,2021年4月-2022年8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的Ⅱ、Ⅲ区开展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0200平方米,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2)

祝家桥遗址Ⅱ区航拍图(局部) 南-北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3)

祝家桥遗址Ⅲ区良渚文化时期遗迹分布图 南-北

遗址内清理不同时期的各类遗迹共350余处,包括房址、红烧土面、墓葬、水井、灶、灰坑、灰沟以及大量的柱洞等,出土遗物以陶瓷器为主,少部分玉石器、铜铁器等,收集标本2800余件。

遗址的主体为良渚文化时期的人工堆筑土台,堆积以黄斑土为主,因晚期破坏而分为两个片区,土台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G14从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贯穿整个遗址,是遗址中良渚文化早期延续至晚期的最重要的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少量玉器和动物骨骼。G14两侧发现有多处红烧土面遗迹和良渚时期墓葬共存的遗迹组合,是良渚文化时期基层聚落“居葬合一”的体现。此外,土台边坡发现有集中分布的废弃陶片堆积,土台上有不同时期的活动面,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同时遗址内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人类活动频繁,对良渚文化时期土台造成较严重的破坏,也发现了大量历史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4)

S4与墓葬遗迹组合 西-东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5)

M54良渚文化早期墓葬 东-西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6)

良渚文化晚期废弃陶片堆积 南-北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7)

G14剖面 西-东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8)

M24、M25出土玉珠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39)

M25:6 玉管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0)

T1329③:3 破土器

祝家桥遗址是一处钱塘江南岸地区文化面貌单纯、贯穿良渚文化始终、范围相对完整的最基层的大型聚落,填补了钱塘江南岸良渚文化基层聚落的空缺。遗址内清理发现的居址遗迹、墓葬、废弃堆积等,较为清晰地展现了聚落的布局和结构,丰富了钱塘江以南地区良渚文化基层聚落遗址的相关资料。同时,祝家桥遗址年代跨度大、遗迹遗物众多,为了解和研究该地区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聚落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7.绍兴越城区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游晓蕾

汇报人:游晓蕾

绍兴大湖头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东路与二环东路交汇处,平水东江东侧,龙池山南侧。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前置考古勘探发现该处有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自2021年8月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1)

绍兴大湖头遗址位置

大湖头遗址的主体文化堆积为东周时期,是典型的越文化聚落遗址。

遗址可能存在功能分区,目前已清理建筑基址、灰坑、灰沟、水井等遗迹500多个。通过柱洞、残存的木桩、垫板等相关遗存,推测当时主要的建筑形式为干栏式。个别灰坑覆盖植物编织物,出土成组原始瓷句鑃、錞于,可能与礼仪活动有关。水井以竹编做井壁,独具特色。遗址已出土上千件小件和大量陶片。炊器有夹砂陶鼎、釜(甗)、支座,泥质陶甑等;盛器有泥质陶盆、豆、盘、罐,原始瓷碗、杯、罐,印纹硬陶坛、罐,编织的篮筐等。

生产工具有石锛、铜锄、铜凿、铜铚、铜刀(锯)、铜尖状器等。兵器有铜矛、铜镦、各式铜镞等。此外还有铜器盖、铜戈形器、铜饰件、铜带钩、水晶玦等,并发现个别铅锭、铜块和石范。第一次出土了越国木桨,为舟楫渡生提供了实物资料。通过浮选发现有稻米、水稻颖壳和大量小穗轴,稻米可能是当地居民的主食。还有紫苏、葫芦、甜瓜、李、梅、桃、猕猴桃、葡萄等多种植物遗存。大湖头遗址展示了一幅两千多年前水乡泽国的生产生活图景。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2)

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陶器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3)

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原始瓷器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原始瓷镇、句鑃和于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4)

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原始瓷镇、句鑃和錞于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5)

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铜饰件、器盖和戈形器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6)

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铜工具和兵器

浙江考古遗址公园(浙江考古奥斯卡来了)(47)

绍兴大湖头遗址出土铅锭、铜块和石范

大湖头遗址是绍兴地区第一次大面积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遗址,遗迹丰富,出土大量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遗物,文化内涵丰富,可能是一处具有特殊性质的聚落,为研究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业经济、聚落形态和城市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

(未完待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