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季《奇葩说》收官,詹青云毫无悬念拿到BBKing。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1)

最后一场辩论,在她和傅首尔之间展开,辩题是“年轻人要不要裸辞”,跟傅首尔金句包袱频出相比,詹青云的表达方式更冷静更不讨巧,但是观点确实给得多,每个角度都很好,最后以大比分夺冠。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2)

詹青云和傅首尔都是我很喜欢的辩手,她们两个人的风格完全相反,一个理想主义,有点不食人间的感觉,一个带着热腾腾的市井气,搞笑又接地气。

有人说,傅首尔一说话就忍不住想笑,觉得说得太对太有趣了,詹青云一说话就想保持安静,因为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3)

反正,詹青云和陈铭给我的感觉都是:多读书的人真是不一样。我们谈吃喝拉撒,人家谈家国情怀,完全是降维打击。

在“年轻人要不要裸辞”这个辩题里,詹青云分享了她自己的经验,她说当初自己考上法学院,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考上了,而她的那些同学们,差不多用了两三年。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4)

是她天赋异禀吗?

并不是,区别只是,这些同学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而她决定考法学院时,专门拿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其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

所以,别人花两三年时间,她只用了一个月。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5)

我对这个经验深有感触,因为今年我也参加了一个考试。考试之前,我天天想着抽空看书,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很难抽出时间。好不容易抽出一个晚上时间学习,可中间隔得太久,下次再复习时,发现之前学的全忘了。

这样反反复复,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我还是什么都没学会。可考试的时间却越来越近。当时我跟杨先生说:算了,听天由命吧,实在太难了,考试的时候我就靠蒙。

有意思的是,四门科目居然都及格了。

当然不是靠蒙,而是每科考试之前,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自由时间。知道自己没学会,肯定得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学呀。所以这两个小时,我不看手机,不想工作,只一心一意看书刷题。

因为专心学了两个小时,最后顺利通过。

当然,那次考试完以后,回到家觉得自己简直虚脱了,所有的精力都被抽空的感觉,睡了好几个小时才恢复元气。

但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与其天天一边忙工作一边忙着学习,不如专门抽一个时间专心学,什么都不想,只干这一件事。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6)

潜意识里,我们总觉得,同时干很多事更划算,所以什么都不想放下,总想多线开战,结果弄得自己精疲力尽,最后还什么都做不好。

考试是这样,学习是这样,工作也是这样。

2

昨天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自己的助理,说助理极度不负责任。

这位助理是兼职,帮朋友做今日头条的运营,可是每天除了发规定数量的微头条,不去看数据,不去分析什么内容受欢迎。所以做了两个月,完全不涨粉,数据也差得要命。

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位助理同时做了好几份兼职,时间完全不够用。别说分析数据了,就连发送推文,都是在一个小时之内把十条全发了。

本来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做得事情太多,多线作战,结果每个都没做好。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7)


很多人可能觉得,多做一件事,就多一个机会,但很多时候事实恰恰相反。

曾经有位朋友说,他很想从学员中培养一些人加入团队,经过反复观察,发现有位学员情商很高,人也很活跃,能力也不错。这么好的苗子,朋友很想慢慢给学员更多的工作,把人培养起来,后面能堪当大任。

但是,后来发现这位学员在各个群都很活跃,基本上进了同行业所有的群,并且在大多数群里都做着一点不多不少的工作,比如在这个群里做运营,在那个群里做班长,在另外的群里做助教。

朋友果断放弃了重点培养这位学员。

原因很简单,

首先担心学员精力不够,没时间深入下去把事情做好。


其次担心一点不如意这位学员就会放弃,毕竟他的选择太多。


其三担心把工作内容泄露出去,毕竟他在那么多同类型的群里任职。


就这样,这位学员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估计,还会为自己在各个群都能任职而开心,却不知,在资源足够多的同时,很难拥有核心的好资源。

我们总说,要多混群,要多链接人,要多几个管道收入。可是有没有想过,认识那么多人,给每个人的时间有多少?泛泛之交又能获得多少机会?收入形式那么多,有没有精力让自己的能力无可替代?

跟买衣服一样,是买很多质量一般的,天天想着怎么搭配怎么收纳,还是买得少而精,每一件穿出去都有质感?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8)

3

现在我们团队招人,一般工作量都划分得很清晰。

比如胖妹和一妹就专门负责运营社群。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招兼职账号运营,胖妹玲很想尝试,就让她做了一段时间。

但很快就发现,社群工作一忙,账号就没办法及时更新。等想更新的时候,不一定有那么多素材。

做了一个月,我就及时调整,重新找了运营把账号交出去,让胖妹玲只一心一意管好社群。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9)

每一份简单的工作,其实背后都有很多东西可以挖。

就拿社群运营来说,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只完成基本的工作量,发现也就是发发通知发发朋友圈,在群里偶尔互动一下而已。可是这样的运营水平,走到哪儿都没有竞争力。

但是,如果你在完成基础工作量之余,还能想着怎么开拓新课,怎么把工作流程化,怎么能把朋友圈发得更好,怎么能让学员满意度更高,怎么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学员参与。

这些事情,足够让你忙的了。如果做好了,你就是一个金牌运营,到哪儿拿不到高工资啊。

账号运营也一样,有些人只是简单地推送内容,从来不分析数据,不想着怎么调整,怎么可能做得好?

詹青云第一次参加奇葩说是哪一期(詹青云奇葩说夺冠)(10)

我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是,凡是我一心一意想做好某件事,最后一般都能做成。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我想做这件事时,其他都靠后,每天都盯着它,把80%的时间精力花在它身上。这样,怎么可能不成功?

之前,我也曾经想过,自己现在有流量,可以做的事情那么多,是不是都要尝试一下。后面慢慢想通了,与其什么都做,不如只把写作这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别人都无法打败。

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面,哪怕我天资不够高,也是有可能赢的。但如果我什么都做,不见得能别人做得好。

对于普通的个人来说,与其贪多,不如先精修一样,就像詹青云用一个月时间全心全意学习考法学院一样。你说,是花两三年时间,天天抽空学更划算,还是用一个月时间专心学更划算?

关键是,你花两三年时间三心二意地学,不一定能学好,但花一个月时间全心全意学,很大概率上会学好。

别给自己留那么多机会那么多退路,专心做一件事,专心抓一个机会,更容易达到目标,实现当初的愿望。

就像詹青云说的,与其拉长战线,不如猛烈地增加炮火。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