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便是诗人青年时代奋勇进取、劈波斩浪的艺术写照。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1956至1966年间,他一共18次畅游长江。本词便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1956年6月1日中午,毛泽东从武昌岸边长江大桥8号桥墩附近下水,时而仰游,时而侧游,至汉口湛家矶江面登船,历时两小时,全程近14公里。

6月3日下午2时许,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为了考察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他提议从汉阳鹦鹉洲附近下水,穿过桥墩,游到武昌八大家江面上船。这一次,他游了14公里。

6月4日,他又一次游过长江,从汉阳游到武昌。在畅游长江期间,毛泽东既为长江的宏伟气势所鼓舞,又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场面所激励,创作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

抄书第十三天闲庭信步(抄书第十三天闲庭信步)(1)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抄书第十三天闲庭信步(抄书第十三天闲庭信步)(2)

毛主席终生热爱游泳,他对祖国山水独有所钟,且独有其体会。他年轻时代就写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及“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英迈之诗篇。毛主席写《水调歌头·游泳》一诗时,已是63岁的高龄了,但依然壮志不减当年。他从上片对游泳的舒畅之感及时光流逝之感一直写到下片对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在胸的自由联想,可以说是起伏迭荡,大气回旋。

抄书第十三天闲庭信步(抄书第十三天闲庭信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