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对我的成长有着较深的影响,《西游记》就不用多说了,该书的影视作品早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了,只可惜我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而且《西游记》的原著小说是用文言文记载的,那时白话文版的《西游记》还不多,所以我就不考虑去看《西游记》小说了。

不过我在后面倒是把《三国演义》的原著小说给翻了几遍,故事的结局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1)

《三国演义》动画,又称《最强武将传》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正如《三国演义》里最后的这句古风诗词所说一样,当年的三分天下已成往事,后人的唏嘘和感慨皆是虚幻的了:

我的启蒙老师

说起关于我和《三国演义》的往事,就不得不提到央视的动画巨作《最强武将传》和冰心奶奶的《忆读书》了,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里都少不了的两位好朋友——动画片和教科书,前者是我们的童年最爱,后者是我们的童年最恨,所以我就是在这两位令我又爱又恨的好朋友的启蒙下,读起了《三国演义》的。

《最强武将传》让我领略了赵子龙的“忠”

要说在三国演义系列动画《最强武将传》中人气最高的角色是谁,我想答案肯定是诸葛亮和赵云了,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因为他是《三国演义》小说作者的专宠,所以他人气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赵云则是因为他的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喜欢他的人自然就数不胜数了。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2)

《最强武将传》中的诸葛亮和赵云

当初我在看完《最强武将传》动画以后,便觉得诸葛亮和赵云都是妥妥的主角脸,只可惜这部动画只有短短的52集,可能是因为经费原因吧,所以有很多内容都被删减掉了,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不能否认这是一部精品巨作,而在该部动画乃至原著小说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武将就是赵云了。

关于赵云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原著小说的第七回中有过记载:

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

这便是赵云最早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登场的形象,不仅高大帅气,而且还武艺高强,是许多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不过这只是外在,其实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用一个“忠”字去概括,这也是赵云的内在品质,何以见得呢?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3)

这就得从赵云的三任主公身上聊起了,其实赵云最早是袁绍麾下的武将,后来又投到了公孙瓒的账下,下面便是赵云投到公孙瓒的账下时所说的话: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袁绍无忠君救名之心,故特弃彼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

后来才有了赵云出手替公孙瓒解围、大战文丑的这一幕出现,当时的汉朝衰败,天下群雄并起,各路的诸侯都想夺取天下,而各路诸侯麾下的武将大多数也不关心汉室的安危,一心只想着谋取功名,虽然赵云因为觉得袁绍无忠君救名之心而投到了公孙瓒的麾下这一点。

从表面上来看,他对袁绍倒打一耙是不忠的表现。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4)

但实际上,这其实是忠于正统、忠于汉室的表现,并不算是不忠,而且最后他也投到了刘备的账下,为匡扶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长坂坡之战中,糜芳错将回去救阿斗的赵云认作是投敌,于是便向刘备禀报了此事,而刘备深知赵云的忠诚,所以便回了一句:“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结果怎么样,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救回阿斗的赵云用一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后来又在孙夫人打算带阿斗回吴国的时候,拼死夺回了阿斗,“两扶幼主”的赵云并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信任。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5)

而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中,赵云再次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是经得住考验的,当时的降将赵范欲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嫂子樊氏改嫁给赵云,结果被赵云拒绝了,事后在诸葛亮提及此事的时候,赵云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听闻此话的刘备不由地称赞到:“子龙真丈夫也!

同时这也再次地印证了赵云的忠心是不会被金钱和美色所动摇的,所以除了以上所说的高大帅气和武艺高强以外,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更多的是体现在了一个“忠”字上。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6)

《忆读书》让我领略了关云长的“义”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冰心《忆读书》

因为关羽在《最强武将传》动画中的形象没有诸葛亮和赵云突出,所以后来我在小学教科书中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以后,对冰心奶奶“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的这段话感到有些好奇,再后来又听老师说冰心奶奶是在七岁时读的三国,而我在读《忆读书》的时候已经有十多岁了。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7)

《最强武将传》中的关羽

虽然我那时候并不喜欢看这种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的书籍,但是当我一听到冰心奶奶在七岁就读三国了的时候,我就觉得,或许《三国演义》小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读,于是我也像冰心奶奶那样拿起了一本《三国演义》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也亏得《三国演义》小说是用半文言半白话撰写的。

所以我能大致地看懂里面的内容,同时也大致地读懂了关羽的“义”: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关羽以马弓手的身份出战,斩下华雄的头颅,后来又在看见张飞隐隐有些不敌吕布的时候出手相助,最终配合着刘备跟张飞将吕布击退,此乃大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8)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关羽在曹操的账下时,深得曹操的厚爱,所以他才会斩颜良诛文丑,替曹操解白马之围,并且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义释曹操,此乃恩义。

关云长挂印封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为了兄长的家眷,他选择了降汉不降曹,然后在得知兄长的下落以后,便不顾重重险阻,即使是过五关斩六将也要追寻刘备而去,此乃忠义之举。

关羽,关云长爱读《春秋》,所以在他身上体现着“春秋大义”。

西晋《江表传》中有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曹操在败走华容道时也深知关羽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9)

由此可见,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义”的代表,所以在关羽死了的时候,怎能不令人动容呢?

书中人物知多少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秉承了“七分实,三分虚”的取材原则,“七分实”内容大多都从《三国志》中取材,而“三分虚”内容则是从民间的野史和评书《三国志平话》中取材,所以《三国演义》又兼顾了趣味性和真实性,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去阅读的历史书籍。

书中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小说里的中心人物刘备,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赵子龙是如何归顺于刘备的(最强武将传和忆读书让我去领略了赵子龙的忠和关云长的义)(10)

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古典四大名著书籍。

也多亏了我的启蒙老师《最强武将传》动画和《忆读书》,才让我这个不爱读书之人读起了《三国》,同时我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最强武将传》动画和《忆读书》的启蒙下读起了《三国》,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领略到书中人物的风采!

如果还有没看过《三国演义》小说且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这部古典名著,而那些已经看过了《三国演义》的小伙伴,则请把你的唏嘘和感慨留下。

最后再引用冰心奶奶的话来和各位共勉: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由八幡出品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