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劫皇纲》,是湖南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余懋盛于1961年根据明末清初李玉《麒麟阁》传奇(约撰于1644年)改编的(昆弋传统剧《麒麟阁》,也叫《激秦三挡》《出潼关》)剧情是秦琼随杨林押解“皇纲”,被程咬金所劫,所以民间或称“程咬金劫皇纲”关于“纲”字,重庆渝北戏曲研究专家曾祥明先生20156年撰写的《137.说“纲”——川剧传统戏戏词漫谈》有较准确的解释,曾先生所的举例子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风大时打窝怎么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风大时打窝怎么打(草不黄俗话说623打启发)

风大时打窝怎么打

昆剧《劫皇纲》,是湖南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余懋盛于1961年根据明末清初李玉《麒麟阁》传奇(约撰于1644年)改编的(昆弋传统剧《麒麟阁》,也叫《激秦三挡》《出潼关》)。剧情是秦琼随杨林押解“皇纲”,被程咬金所劫,所以民间或称“程咬金劫皇纲”。关于“纲”字,重庆渝北戏曲研究专家曾祥明先生20156年撰写的《137.说“纲”——川剧传统戏戏词漫谈》有较准确的解释,曾先生所的举例子是:

《打红台》肖方:“我又是打抢皇纲的逃犯”。

这个“皇纲”,跟“三纲五常的纲纪、朝廷的纲纪”等意思完全不一样,是“唐、宋时运输成批的货物的组织”的“纲”,也就是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98《“啥子纲?”“西洋纲”》里“啥子纲”的“纲”,花石纲、生辰纲的“纲”,因而作“皇杠”是不对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纲”是粗、大绳索的意思(《说文糸部》:“维纮绳也。”);惟其“粗大”,故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等引申意思,而“纲”的“成批货物”的意思跟“大绳索”的意思有没有关联?或云有:惟其“粗大”,故可为“领头”的;凡领者头为“一波”,为一群,为一起,为一堆,为一坨,也就是川渝说的“为一发”,古语称为“一番”。我们认为,即使此义是“粗大绳索”的引申,它也当属于“行háng桁→群干→伟”一系,纲,行也,乃“辈、班、泼、波、批”的意思。“伟”,宋楼钥认为犹“懑(们)”(草不黄俗话说163《“儿郎伟”和“客人些”》)。“伟”,于鬼切,上尾云。“云母”即所谓“喻母三等”字,读如“匣母”(喻三归匣)。

一阵(下一阵雨),川渝或称“一港”(落了三港雨),我们在草不黄俗话说378《偏涷雨港港儿落了三港》中说,就时间说,“港”与“倾庚→间刻忽→刻忽”一系(港港,哈哈儿,一忽儿)。如果就“股”(一股风)角度讲,与“杠空孔→间竿杆→股”一系。如果就一波一波角度讲,“港”也与本文说的“纲、行”之“泼、波、批”义关联。

我们还要说说“打启发/起发”。有人会问,你不是在草不黄俗话说358《“打启发”不是诱导启发》中已经谈了吗?又来炒冷饭!的确,那里谈过,但谈得不彻底。为了便于阅读,再抄一遍那里罗列的例子:

【打启发】西南官话,四川成都。①劫掠。李劼人《大波》第四部第三章:“巡防军没人管,正在到处~。”吴伯康《四川袍哥》:“抢劫财物称为‘看财喜’或‘~’。”②占点便宜。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六:“大凡是在上海人要说‘揩油’的地方,成都人便叫着‘~’。”

【打起发】①(旧时军官放任士兵)抢劫钱财。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张慎仪《蜀方言》卷下:“纵兵剽虏民财曰~曰打牢。赵旭《打起发》诗:问尔之财胡不竭,别有良图~。”鄢国培《巴山月》第十一章二:“街上散兵游勇乘机~,比较乱。”②获取不义之财;占便宜。湘语。湖南长沙:逃兵荒时,城里的好多人家跑光哒,他乘机进城去~|那他就蛮厉害啦,你没想打他的起发。

那里认为:

“打启发”或“打起发”,“启发”或“起发”可找钱,可发迹。如果是 “打”来的,就是“打劫”了。”

“打启发/起发”确实有打劫的意思,只不过这个意思到底是咋来的呢?我们看看下边的例子:

【启发】想法索要。

那太守口气,象是要我们~的东西。(清明末清初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第六回)

【起发】想法索要。

贼囚,你想必问他~些东西了。(《金瓶梅》第三十四回)

这样富家,一条人命,好歹也~他几百两生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起发”的“想法索要”可能源于它的“征发;征调”义。

是时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民丁为乡兵,入城为战守之备。(《五代史平话·周·上》)

盖为大段兵马。须候部署司~勾抽。(宋欧阳修《乞许转运司差兵士捉贼奏》)

监司州县更相督迫,唯务自宽己责,何暇更察民情?捶挞号呼,有使人不忍闻者。而州县岁入上供~,则又于额外巧作名色,寅缘刻剥。(《朱熹文集编年评注》卷十二《己酉拟上封事》)

起发,可征调民夫,可征调财物。如果偏向于财物,那么,“打”的就是财物,就是打劫财物;如果打劫的是上供朝廷、皇家之物,那就是“劫皇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