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晓飞的每个晚上都是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度过的。

诗词大会中好的诗词(这些字你会写但是会认吗)(1)

兴致盎然跟着“飞花令”的同时,晓飞不禁想起了“大会”系列的开山之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个节目当年也是轰动一时,怎么不办了呢?”

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看来,“汉字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文字,听写的字越来越生僻,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谈不上了,偏离了基础教育的理念。”王宁认为,汉字教育不只是教会小孩子会写字就行,“汉字携带的文化信息非常多,但很多人不懂。”

如今,这种状况有望改变:不久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和现代应用实验室研发的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对公众开放,输入汉字,就能知道其形、音、义、用、码的来龙去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统辅助基础教育,从小学识字教学入手,解决汉字文化被忽视的问题。”王宁说。

一个汉字,背后藏着一串故事

立春已过,春节未完,春联家家户户贴,春天眼看就要来——不过,您知道“春”字为何这样写,为何这样读,从古至今如何用吗?

一般的搜索引擎大概可以给你一些答案,但要想获得权威的解答,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实验室的高级科研主管温英明在单字检索界面输入了“春”字进行检索,形、音、义、用、码五个属性都呈现出来了:“形的部分包括汉字教学中关心的部首、笔画、笔顺、造字方法、结构类型,还有异体字、历代字形等研究者关心的内容。像‘春’的异体字‘萅’,是从金文中过来的,一般人不用,只有学者在用。但是,光看‘春’字,三横一撇一捺,你能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吗?必须得回到历代字形中去看‘春’字的演变,上面的部分最开始是三个木一个屯,屯就是草刚发芽往上顶的样子,后来变成了艸(两个芽苗)和屯,也就是异体字‘萅’,再后来变成三个芽苗和人,最后才简化固定成‘春’。春是形声字,它的读音也是从屯而来。”

义的部分,既有以《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为准的常用义项,也有古代辞书中“春”的释义;用的部分,则展示“春”在《十三经》、《二十五史》、《二十二子》等古籍和中小学古诗文等教材的用例。

温英明介绍,系统还有一个特色功能叫训释系联,也就是用一个字去解释另一个字。“春,蠢也;蠢,作也;蠢,动也;动,作也;作,为也……这样训释就很有意思,一切都是联系起来的,春天万物复苏,虫蛇蠕动,人要劳作、运动。”

汉字是工具,更是文化载体

“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你要先知道音,才能知道义。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与义相关,一个字流传几千年,你可能不知道它发什么音,但你大概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这是中国文字和西方文字最大的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读懂古书,可以串起所有的中华文化。汉字经过流变、简化,很多字的字义已经不是一望即知了,这就需要回到古汉语、传统文化和字形本身中去了解。”温英明说,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存在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贯通古今,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中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使用汉字。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它的形体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携带着文化信息的。最早的汉字来源于商朝的甲骨文,造的字来源于那时的文化土壤,所以必然会打上当时的文化烙印。”实验室主任王立军教授举例说,“德”字,左边双人旁,是“行”的一半,表示道路,右下部是心,右上部其实是“直”字,“直最早的写法是目上画一个竖道,表示眼睛正视前方,不左顾右盼。所以‘德’的意思就是走正道、走直路。从字形中我们就看到了造字时古人对道德观念的朴素理解。”

“学习汉字,需要把这些内容也传达出来,让大家认识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而不仅仅是把汉字当作最难写的一种符号来学习。”王立军表示。

借助3D动画,讲述汉字演变

王宁从事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多年,她能感受到,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和孩子聪明、有文化,但很多人不知道什么东西有文化、不知道汉字中就有这么多的文化:“同样都是嘴部的动作,为什么与说话有关的字都是言部,比如说、话、谈,而与说话无关的都是口部,比如吹、喊、咳,与动物嘴部动作如嚼、鸣、吠等字的部首一致?这是因为会说话是人的本质,也只有汉字能反映出这一点。”

“前些年,重英文轻语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家热衷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文,却很少去关注汉字的学习,但这两年这种情况已经明显好转。”王立军说。今年1月18日,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其中增加了“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 的考试内容。

“目前在基础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对汉字的了解远远不够,这就导致识字教育效率不高,孩子们学字的兴趣不高。我们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为基础教育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平台。”

实验室收集的海量数据和对字与字关系的深度挖掘,让汉字这种传承千年的文字,有机会以现代应用的形式展示给不同需求层次的人群:实验室曾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了一款App“汉字演变”,用文字和动画并茂的形式展示500多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主要面向小学生和外国人;很多汉字字形是从古时候的器物如青铜鼎上拓下来的,以后也可以将器物的3D展示纳入系统,让汉字和文物展示、历史教育结合起来。

王宁告诉记者,这个系统的诉求绝不只是教会大家用字,而是让人们知道汉字和文化的关系:“汉字携带的文化信息量非常大,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显示汉字的本质、显示汉字和文化的关系。”

阅后作业

北京晚报记者拜访时,实验室的三位负责人向记者提出了下列问题,读者朋友们,您能答对吗?

1 “皇后”的“后”以繁体书写时,应写作“後”吗?

2 “不毛之地”的“毛”,到底指的是草还是苗?

3 明明土是很软的东西,为何“坚”字从土不从石?

4 为何“草”字所组词语如“潦草”“草草”都非褒义?

答案

1 不应该。作帝王之妻意思的“后”字,从古至今就写作“后”,由“司”字左右反写而来。

2 “毛”指的是苗,不毛之地是不长庄稼的荒地,而非连草都不长的沙漠。

3 “坚”从土,是因为古时有一类土称作“坚土”,压实后用于建筑,非常硬实。

4 在农业社会,草是影响庄稼生长的干扰因素,长得也杂乱,所以“草”字所组词甚少褒义

来源:北京晚报 白歌

流程编辑:付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