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报传回开封的时候,正值深夜,年轻的宋神宗起身环榻而行,彻夜不寐。次日早朝,神宗皇帝望着满朝大臣,忽然间抑制不住地痛哭流涕………

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宋夏“永乐城之战”宋军大败。守城军卒与筑城民夫共计二十余万人,被西夏军队屠戮殆尽。永乐城的惨败对于自幼胸怀大志,即位后更锐意进取,力图通过新法富国强兵,立志“雪数世之耻”的神宗皇帝来说,不啻为晴天霹雳。

宋神宗有颗要做圣主仁君的心,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内心推演那番宏伟计划。先平定西夏,收复定难五州;而后提兵北上,从西北、正北与辽国争锋,一举收复燕云之地,完成太祖、太宗未有之壮举。

然而永乐城的惨败,就像一座无形的石碾,日夜不停地碾压、折磨神宗皇帝的内心。终于在三年后,公元1085年宋元丰八年,正值盛年的神宗皇帝病死在开封城的皇宫之中。

关于永乐城的故事,还要从前一年北宋“五路伐西夏”时说起。公元1081年西夏皇室发生变乱,西夏的梁太后软禁西夏新君李秉常。李秉常暗中与中原的北宋取得联系,意欲借助北宋铲除西夏梁太后的势力,并承诺事成后割让河套地区。面对这样的开价,神宗皇帝毫不犹豫组建了以高遵裕为主帅,汇集了李宪、种鄂、王中正、刘昌祚等悍将的军事班底,发兵三十万浩浩荡荡杀向西夏。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1)

元丰四年,北宋五路大军伐西夏

长话短说,这次轰轰烈烈的五路伐西夏,虽然开局顺利;但因为高衙内在灵州城下与部将争功,造成战机贻误,最终功亏一篑。

五路伐西夏的失败,让宋神宗想一举平灭西夏、收复定难五州的计划破产。次年,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上书提议在横山修建城砦,借此既可以俯视西夏,又能逐步渗透蚕食,形成威压态势。宋神宗很快答应了沈括的提议,并派遣给事中徐禧、太监李舜举前往西北主持营建新城。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2)

沈括,时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名义上最高长官。

然而隐患就此埋下,文官、还是文官,终有宋一朝,不论北宋还是南宋,文官们耽误的军国大事数不胜数,造成的损失无比惨痛,直至最终文官们将整个宋帝国推向灭亡的深渊。这一次是文官出身的给事中徐禧,他将向我们展示一个外行究竟是如何将严肃的军国大事,演绎成儿戏!

首先在新城的选址上,徐禧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种鄂的提议,直接将永乐城建在了三面环山而无水源的绝地。种鄂苦劝不成,反被徐禧以跋扈自恣的罪名,上报神宗后,贬官调离鄜延军。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3)

驻扎死地的永乐城

上天曾经给过徐禧三次机会,如果他能抓住其中的任何一次,都不至于落得二十万军民尽被屠戮。可惜的是,徐禧以文官们独有的自信与骄傲,将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机会,抛诸不用!

第一个机会来自西夏皇帝李秉常,为了一举拔出眼中刺。西夏起兵三十万,攻打永乐城砦。宋军的情报从四面八方传向永乐城,然而徐禧却不为所动,甚至扬言:西夏兵来犯,正是吾等建功取富贵之时。鄜延军大将高永淳苦苦劝道:永乐城小,无水,死地必不得守,请退。然而却落得个险些被徐禧砍头,最后关进牢房的下场。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4)

永乐城之战

第二个机会是由西夏主将叶誖麻主动送上来的,叶悖麻得知永乐城中的宋军并未撤离。于是紧急派遣西夏王牌骑兵“铁鹞子”抢渡城东的无定河,叶悖麻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先以“铁鹞子”拖住宋军,而后待到主力大军汇合,对永乐城中的宋军形成合围之势,从而全歼宋军。 此时,另一员大将高永能建议,应当趁西夏骑兵抢渡无定河之际,率先发起进攻,打西夏骑兵措手不及;如此西夏军队士气必然丧失,或可解永乐城之危。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5)

据传为徐禧像

而此时的徐禧却鬼使神差般地,展现出了文官们的傲气与正直,“王师不阵不足以战”,简直是宋朝版“不击半渡之师”的宋襄公形象。徐禧又一次浪费了大好机会,全军静静地看着“铁鹞子”渡过无定河,在永乐城下列阵冲杀。

徐禧浪费了上天给予他最好的两次机会,倘若他能抓住其中任何一次,结局或许都会更好;然而我们不能对历史进行假设,因为那样是不负责任的。

让我们继续讲述徐禧的故事,西夏军队已经将永乐城以及里面的二十几万军卒、民夫,围了个水泄不通。面对西夏军队疯狂的攻势,永乐城里的鄜延军发挥出了大宋西军,敢打敢拼的战斗风格,硬是扛住了三十万西夏军队的轮番攻势。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整个帝国最勇敢、最顽强、最热血的战士,他们无愧于“最强西军”的历史称号,他们是整个三百年宋史中,最值得称赞的英雄。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6)

时间走到这里,上天依旧眷顾徐禧。于是他给徐禧送来了第三个机会,副将曲珍向徐禧建言:当以金帛募死士,冲出围堵,十人之七八尚可活。可曲珍没有想到的是,他这番基于战争态势,冷静分析得出的最合理化建议,却招来了徐禧的讥讽。徐禧如是说到:曲侯已战败,今又欲弃城耶!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7)

横山

好了,曲珍无话可说、高永能也无话可说,甚至就连监军太监李舜举也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上天不再眷顾永乐城,不再眷顾西军,亦不再眷顾徐禧。九月的塞外,蓦然地下起了连天大雨。永乐城的城墙,在连日的雨水冲刷与浸泡中,成片成片地倒塌下来。

于是,二十万民夫耗时十四天筑成的永乐城,终于在经历了缺水、断水后,被西夏军队攻破。全城军卒、民夫,除极少数逃出升天外,其余悉数被西夏军队屠戮。监军太监李舜举在死前,撕裂衣襟给神宗皇帝留下血书:“臣死无所恨,唯愿官家勿轻此敌!”

第三次宋夏战争(永乐城之战)(8)

有历史记载,只有曲珍、王湛、李浦逃出重围,高永能、高永纯等悉数战死;然而在战死人员名单中,却唯独少了徐禧的名字。此后,徐禧也似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宋朝的历史记录中。

或许他是逃了,然后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只是不知道在他以后的生命里,会不会时时想起元丰五年的永乐城;会不会时时听见无定河边,幽咽的河水夹杂着戚戚的风声;会不会时时想起那些因他的错误决策,而永远埋骨他乡的人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