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很多朝代统治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但大多都不超过300年,300年像是一个天理循环一样,古代王朝命数长着几百年,短着数月。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提,汉人的正统王朝在刘宋以前,对待前朝皇族未亡人也会加恩旨,封爵位可以祭祀先祖,商灭夏,把夏桀的儿子淳维和夏桀的妃子流放到了草原(一说是淳维带着所有的后母跑了),即是后来和汉人正统王朝对抗五六百年的匈奴族。

周武王灭了殷商,又让殷商后裔建立了宋国,以不绝其祀。

以后的三国时期,曹魏结束东汉,西晋结束曹魏,灭亡蜀汉、东吴,莫不是对亡国之君封赏有加,给其子孙荣华富贵。

自南北朝刘宋开始,对前朝皇族基本是赶尽杀绝,公元420年平民出身的北府军将领刘裕通过东征西讨,建功立业,掌握了东晋王朝的大权,逼迫晋帝禅让,建立大宋,后杀尽东晋皇族,此后朝代也是有样学样,照此办理。

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今天要说的其第十三子代王后裔朱煜勋。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1)

朱桂(1374年8月25日—1446年12月29日),明朝第一任代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明代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就藩大同。建文元年(1399年),因罪被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恢复王爵。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十二日薨,共在位55年,享年73岁,谥曰简。

朱元璋对待大臣那是相当苛刻,对儿子确实出奇的好,什么都能想到,以后子孙不仅不挨饿,连以后起名字的辈分都想好了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2)

代简王朱桂 (1378年─1446年)

代隐王 朱仕壥 (1448年─1463年)

代惠王朱成炼 (1466年─1489年)

代懿王朱俊杖(1499年─1527年)

代昭王朱充燿(1530年─1547年)

代恭王朱廷埼(1549年─1573年)

代定王朱鼐铉(1581年─1594年)

代王朱鼐钧(1596年─1627年前)

代康王朱鼎渭(1627年─1629年)

代王朱彝㬎(1632年─?)

代王 朱传㸄(1639年前─1644年)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3)

在这里长话短说。

到了公元1644年时李自成攻破大同,末代代王被灭了满门,三月攻破京师明朝灭亡,随后就大肆屠杀明皇后裔,满清入驻中原后更是不遗余力的对明朝皇族赶尽杀绝,一个朱三太子,一直笼罩着满清百年才结束。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4)

满清雍正元年 (1723) 九月, 雍正帝在康熙帝所留下的书简中, 发现未经颁发的上谕一道, 内容有: 以明太祖……访其支派一人, 量授官职, 以奉春秋陈荐, 仍令世袭。雍正帝实施了康熙帝未完成的计划。雍正二年 (1724) 十月, 清廷认为朱之琏是明代王后裔。雍正帝下旨, 于明代王后嗣, 封以侯爵, 着将朱廷赦之嫡孙朱之琏, 封为一等侯, 世袭, 凡族内人丁, 俱令入于正白旗。

朱之琏功名是监生, 雍正元年到任直隶正定知府, 雍正二年被封为一等侯。由汉军镶白旗抬入上三旗的正白旗。雍正八年 (1730) 四月, 朱之琏卒。同年十一月, 朱之琏子朱震承袭了侯爵之位。乾隆十一年 (1746) 二月, 朱震子朱绍美袭爵。乾隆十四年 (1749) 八月, 乾隆帝把朱绍美的爵位改名为一等延恩侯。

有清一朝, 朱之琏的侯爵之位, 共被承袭12代。

清廷自称给予明朝空前尊贵的地位, 我朝列圣, 加礼胜代, 至隆极渥, 超轶前古。据清廷官方说法, 朱之琏明皇族的身份是这样确定的:

查得厢白旗朱文元, 系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之后。明崇祯时, 简王宗室代王, 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我太宗文皇帝时, 代王与侄文元, 同被俘获。遂归我朝。曾蒙圣祖仁皇帝召见, 亲询宗系。今原任内阁侍读学士朱汝锠之子等, 俱文元之孙也……今见任直隶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一支是也。

就这样延恩侯的爵位传承了下来。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5)

朱之琏。雍正二(公元1724年)年十二月,以明代后裔,由正定知府特赐一等侯。八年卒 。

朱震。之琏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十一月,袭一等侯。

朱绍美。震子。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二月,袭一等侯。十四年(公元1749年)八月,改袭一等延恩侯 。

朱仪凤。绍美从子。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十二月,袭爵位。

朱毓瑞。仪凤子。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袭。

朱秀吉。毓瑞子。

朱秀祥。秀吉弟。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袭。

朱贻坦。秀祥族祖。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袭

朱书桂。贻坦族叔。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袭。

朱鹤龄。书桂继子。

朱诚端。鹤龄族孙。同治八年(公元公元1869年),袭。

朱煜勋。诚端子。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袭。

本书中的主人翁就是末代延恩侯朱煜勋

末代朱煜勋(公元1882年——?),字炳南,清朝第十二代一等延恩侯。

朱煜勋,光绪十七年(1891年),承袭爵位。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住在北平东城羊管胡同,其时他虽贵为侯爷,却已然穷困潦倒,狼狈不堪。

因为虽贵为侯爵,确实清朝为自己粉饰门面而已,每月俸禄也只是够温饱,到了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后,民国每年给清皇室400万元的安置费,而关起门来当皇帝的清室还是每月按时给末代延恩侯朱煜勋发放俸禄。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6)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偶然看到一份宫门抄,上面写着 : 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所谓 “ 宫门抄 ”,就是原来的 “ 邸报 ”,亦即公布朝廷内外大事的文件。其实溥仪虽已逊位13年,但他带着那班遗老遗少们,躲在紫禁城里依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还保留着 “ 宫门抄 ” 这种看来已经无用的东西。

庄士敦经过打听才知道,所谓延恩侯,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朱煜勋。朱煜勋一直享受着清廷的俸禄,并按照规定每年两次祭扫十三陵。虽然清朝灭亡了,但延恩侯还是清朝的遗臣,还在按原来的规矩例行公事,并且从紫禁城里领取微薄的津贴。事实上,在民国时代,明裔和逊帝的 “ 君臣 ” 关系,也就是靠着这点津贴才得以继续维系。

1924年9月7日,43岁的朱煜勋遵旨从东直门赶来晋见。这时候,可怜的“延恩侯”已经穷困潦倒,房屋破烂,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4岁。为了在“皇帝”面前体面一些,他特地借了一套官服,带了名片,大清早就赶到紫禁城。他的名片上写着自己的官衔、姓名和住址:“ 明裔延恩侯朱煜勋炳南东直门北小街羊管胡同”。炳南是朱煜勋的字。两个从未见过面的皇家后裔,就这样见面了。见面之后也没什么话可说,溥仪只是勉慰了朱煜勋一番,然后告诉他,这次接见是自己的老师庄士敦建议的,让他出来找庄士敦表示一下谢意。

于是,朱煜勋又出来和庄士敦见面。这个朴实而敦厚的中年人给庄士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礼貌,有自尊。庄士敦和朱煜勋谈了一会儿,说自己计划以后找机会去回访朱煜勋,但被这位延恩侯坚决地推辞了。

朱煜勋坦言,自己家里非常破败,会给这位外国人造成不便。不过,他答应庄士敦的请求,拍了一张照。

几个月后,冯玉祥带兵进京,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末代皇帝惶惶逃往天津。又过了些日子,朱煜勋不知从哪凑了点钱,坐火车到天津探望主子。庄士敦说:“我想,在他跪在大清流亡君主之前,延恩侯的名字从未使他的状况好转过,但他还来此忠诚地感谢 “ 延恩 ”,而不久溥仪也就同他一样,陷入隐姓埋名和贫困潦倒的境地,也就顾不得朱煜勋了。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7)

1929年,延恩侯朱煜勋又不知从那借了点钱,去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以 “ 生计奇窘,无法维持 ” 为由,呈请国民政府格外抚恤,委以末职,俾维生计 ”。民国政府内政部经研究决定,取消其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员之职。月薪50大洋,列入财政部预算。

那是的五十块大洋已然不少了,那时北京大街上的巡警一月才六块钱,孰料朱煜勋不但白拿钱不干活,竟然伙同他人共同盗掘自己祖先的坟墓,1933年10月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务,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护陵警察所,抽陵户为护陵警察。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以后再没了朱煜勋的消息。

想想明朝君主虽有很多的昏君,但是大明国策 : 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做到了,死在了煤山山,也不失君王脸面。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8)

而清朝灭亡后也有一位和朱煜勋相似的皇族后代,多罗克勤郡王晏森(公元1896年—— ?)。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9)

清朝世袭郡王。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长子岳托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成亲王。次年,被降爵。死后,追封克勤郡王。其子罗洛浑改为衍僖郡王、其孙罗科铎改为平郡王。乾隆时改回克勤郡王,得到世袭罔替郡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十三代十七人,一位成亲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成亲王(克勤郡王)岳托,和硕礼烈亲王代善长子。

衍僖介郡王罗洛浑,岳托长子,1639年袭爵。

平比郡王罗科铎,罗洛浑之子,1648年袭爵。顺治八年,改封号为平郡王。已革平郡王讷尔图,1683袭爵,1687削爵。

平悼郡王讷尔福,罗科铎之子,纳尔图之弟,纳尔图削爵后袭平郡王。已革平郡王讷尔苏,纳尔福之子,1701年袭平郡王,1726年削爵。

平敏郡王福彭,纳尔苏之子,纳尔苏削爵后袭平郡王。

平僖郡王庆明,福彭之子,1726年袭平郡王。

克勤良郡王庆恒, 纳尔苏之孙,1750年袭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复号克勤郡王。

克勤庄郡王雅朗阿,纳尔图之孙,纳清额之子,1780年袭克勤郡王。已革克勤郡王恒谨,雅朗阿之子,1795年袭克勤郡王,1799削爵。

克勤简郡王尚格,雅朗阿之孙,恒元之子,恒谨削爵后袭克勤郡王,1833年削爵。

克勤恪郡王承硕,尚格之子,1833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敏郡王庆惠,承硕之子,1842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诚郡王晋祺, 庆惠之子,1861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顺郡王崧杰,晋祺之子,1900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郡王晏森,崧杰之子,1910年袭克勤郡王。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10)

晏森袭爵时只有14岁,正经的 “八旗子弟 ” ,没一年大清灭亡了,他别的没学会,吃喝嫖赌,斗鸡遛鸟样样在行,就是不会生计,没多少年,家产被他挥霍一空,整天去亲戚家蹭吃蹭喝,亲戚哪能受得了啊,他也能拿的起放的下,干脆还有把子力气,去拉了洋车。

倒是成了北京城里的 “ 一景 ”了 ,很多都冲着 “ 王爷车 ” 去坐坐,也是被八旗子弟欺负了两百多年,如今花两钱也享受一把,当时在北京城也是轰动一时,甚至连外国洋人也来凑这个热闹。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分布 朱元璋的子孙到了1929年时(11)

当时退位的溥仪都嫌弃他丢了大清的脸,几个亲戚一合计,得了,给他接济一下吧,可这位多罗克勤郡王倒好,有了我就花,照样灯红酒绿的生活,以后也就没人管他了,你爱咋滴咋滴,这位爷最后穷困潦倒而死 ,坟头上还落下个 “车王坟” 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