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黔灵甲秀间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中国历史进入长达324年的大动荡,文化大融合时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两晋南北朝断代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两晋南北朝断代史(讲解华夏古文化第八讲)

两晋南北朝断代史

家在黔灵甲秀间

八讲两晋南北朝 文化大融合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中国历史进入长达324年的大动荡,文化大融合时期。

先说两晋:司馬炎建晋朝后,于公元280年灭南方吳国,华夏重新大一统。此后司马氏家族内讧加剧,司馬炎死后发生“八王之乱”,匈奴后裔刘渊等少数民族乘机作乱起事,晋愍帝被杀,西晋灭亡。司馬氏宗室司馬睿逃到建康(今南京)在王导辅助下于公元317年建立东晋。在长江以北,匈奴等五个游牧民族先后建立16国,与南方东晋对峙,史称“五胡十六国”。

再说南北朝:在南方,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后,改国号为宋,晋灭。之后又有齐,梁,陈三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扬坚灭陈朝,南四朝结束。

在北方,鲜卑族崛起,拓跋珪统一长江以北,建立魏朝,史称北魏。北魏内乱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和北周相争,北周灭北齐。公元581年北周“柱国”之一扬坚禅帝位,改国号为隋,北五朝结束。

扬坚建立大一统的隋朝,到二世隋炀帝时灭亡。李渊,李世民父子建唐朝,开始大唐王朝辉煌,这是后话。

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是一部战乱,动荡,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经济南移的历史。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讲一讲这三百多年民族,宗教,和文化方面发生的事情。

一,民族的融合与同化

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有五胡十六国,北魏等五朝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接受汉文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倡“易俗改姓”。如拓跋氏改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氏为穆氏,步六邓氏为陆氏,…更改其它姓氏的多得数不过来。绝大多教少数民族逐步融入汉族习俗和文化,和汉族实现“同化”。例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有鲜卑人血统。

二,儒,道,佛并存

魏晋期间,以老子,庄子学派为主的“玄学”兴起,逐渐形成信奉“道”的一种实体宗教。先有“太平道”“天师道”称呼,后称“道教”得到官方承认。早在东汉年间,佛教开始输入。到南北朝北魏时期达到高潮,加上皇族信奉佛教,塑佛像,建寺庙,佛教在中国立脚。在两晋南北朝期间,儒家思想虽有削弱,但在南朝,儒学仍是正统思想。

三,重要的文学派别,人物与著作

1,太康文学

太康是晋开国皇帝司馬炎年号。司馬炎在位及去世后约四十年间社会安定,是西晋文学繁荣时期。主要作家有潘岳,陸机,左思等。其文学风格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赋骈丽,用词绮丽。史称这一时期文学为“太康文学”。

2,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别号五柳先生。他厌恶官场,晚年归隐,大量飲酒作诗。是公认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飲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3,谢灵运开創山水诗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他好旅行,創作大量的山水诗,开創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

4,《后汉书》和《三国志》

《后汉书》,南朝范晔著。记载东汉光武元年(公元23年)到汉献帝禅位,公元220年,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表,共195年东汉传记断代史。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著。陈寿前半生在蜀汉度过,后在晋为史官。《三国志》由魏书,蜀书,吳书组成。它完整地记叙了自东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全貌。

5,王義之

王義之生于山东琅琊王氏一族,幼时历永嘉之乱,西晋氏族“衣冠南渡”,王氏一支迁居淅江山阴(今绍兴)。王羲之是晋大臣,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在汉字“由隶入楷”,草书由章草入今草的变革中发挥了集大成的作用,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

6,《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全书10卷50篇。它系统论述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其理论认为:孔子美学思想是基础;“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学习楷模;经书是文学的典范。作家的个性体现在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7,《水经注》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有四十卷。作者是北魏郦道元。

8,《搜神记》《世说新语》《木兰诗》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小说,如《干将莫邪》《董永》等故事广为流传。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6卷36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代表。由刘仪庆撰写。

《木兰诗》是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齐名。合称“乐府双璧”。

南北朝之后是华夏一统的隋唐盛世,从中国历史看已属中近代史。故讲解华夏古文化也到南北朝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