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余光中写下《当我死时》,他深情地呼喊: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今天,噩耗传来

作者余光中去世(诗人余光中去世)(1)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14日报道称,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90岁。报道称,余光中日前已传出疑似中风住院院,肺部感染,后转进加护病房住院检查,今日(14日)传出逝世消息。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这个喜欢听The Beatles和Bob Dylan的可爱老人

他的一生在奔波和迁徙之中

余光中一生在频繁地奔波和迁徙,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

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称作的“蒲公英的岁月”。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人占尽。他孤独着自己的孤独,贯穿时空,延展开来,却在当代无处落脚。他一生思考着生命的始终,明知宿命般的结局,却依然要与永恒拔河。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与永恒拔河 | 余光中

与永恒拔河

输是最后总归要输的

连人带绳都跌过界去

于是游戏终止

——又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但对岸的力量一分神

也会失手,会踏过界来

一只半只留下

脚印的奇迹,愕然天机

惟暗里,绳索的另一头

紧而不断,久而愈强

究竟,是怎样一个对手

踉跄过界之前

谁也未见过

只风吹星光颤

不休剩我

与永恒拔河

生命终将逝去,时间在围剿生命,人在时间的长河无处可逃,无路可退,一切都将指向一个终点,而诗人还有,也只有一根“水草”——救命稻草也好,幻象毒株也罢,是他仅有且不放手的武器。面对人生之“不可抗力”,缴械投降的人太多,孑然独守,懂得享受的,是背水一战的乐趣。愿天堂没有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