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最新干线公路(大道通衢至畅至美)(1)

□魏巍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交通强国,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乡村振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为目标,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最大力度、最强举措推进普通公路事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实施国道310南移、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崤函大道等建设项目40个、养护大中修项目31个,实施危桥改造33座,安防、灾防工程37个,建设总里程235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54公里,二级公路796公里),总投资约283亿元,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截至2021年年底,三门峡市共有国道5条,省道13条,总里程1596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8308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城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乡乡通三级路、村村通四级路。今日之崤函路网,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内联外通,畅安舒美,为三门峡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加速度”实现畅通畅联

国道310南移项目是“十三五”时期全国投资最大干线公路项目,全长165公里,总投资123亿元,采用PPP模式实施,实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最佳结合。项目地形地貌复杂,沿线沟壑纵横,跨越60余个深沟峡谷,全线建特大桥、大桥51座,隧道4座,桥隧比例达到20%,项目的复杂程度、施工难度、艰苦程度在中部地区史无前例。全体参建单位先后破解湿陷性黄土隧道地质突变、涌水、软弱围岩、膨胀土、古老滑坡体、浅埋穿越村庄和暗渠等世界级行业技术难题,淬炼出“科学谋划、超常运作,攻坚克难、敢于胜利,勠力同心、铸造精品”的精神,历时五年,建成了全省第一高桥(弘农涧河特大桥,桥高137米)和全省最长干线公路隧道(陕塬隧道,长3456米),于2022年2月6日全线通车运营。在疫情影响下按期通车运营,树立了河南省普通公路项目建设的标杆。由于成效显著,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表彰会,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两次受到市政府记功表彰。

与此同时,重点实施的还有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崤函大道、沿黄生态廊道、东环路、新国道310与崤函大道连接线等公路重点项目,里程约300公里,投资累计约95亿元。其中,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项目含黄河大桥主桥、引桥及河南境连接线和山西境连接线,长约28公里,估算投资约40亿元,目前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改善平陆县、三门峡市区、商务中心区、陕州区四座城区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和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崤函大道全长11.96公里,总投资31亿元,是连接湖滨区、陕州区和商务中心区的城市主干道,对商务中心区向南拓展、向西与陕州区融合,加快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新桥隧道已双洞贯通,苍龙涧河特大桥已完成桥面铺装,火烧羊沟大桥顺利合龙,起点至火烧羊沟大桥段水稳已具备铺油条件。沿黄生态廊道主线全长约210公里,支线31公里,是三门峡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对带动沿黄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示范区、湖滨区、灵宝市已完工;陕州区段道路工程已基本贯通,正在进行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渑池段处于规划阶段。东环路、新国道310与崤函大道也在加快推进。

这些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市区主要通道互联互通,并拉大城市框架60平方公里,解决6个县(市、区)的“污染穿城”问题。

织密路网助推乡村振兴

省道246卢氏庙台至瓦窑沟段改建工程位于卢氏南部山区,全长53公里。2021年建成通车后,将狮子坪、瓦窑沟和官坡3个乡镇28个行政村串珠成链,与国道344、国道209、省道328和省道245共同组成卢氏南部干线公路网络,改写了山里人“一根扁担挑日月”的艰难运输历史,并将狮子坪玉皇山、官坡红二十五军旧址、汤河温泉等景点串联,成为沿线群众的“致富路”和卢氏旅游事业发展的“腾飞之路”。“现在路好了,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村民们走得更放心了,客车、运输车通行很方便,我们坐在家里就能把香菇、木耳这些土特产卖掉,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幸福感大大提升,非常感谢公路部门给我们村提供的帮助。”卢氏县狮子坪乡颜子河村党支部书记朱新华说。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抢抓机遇,加速国省干线提质升级,实施重要城镇过境路段提质改造,加快省际出口路段建设,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强干线路网与城市路网、交通枢纽等有机衔接,更好地发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效能。据统计,近年来先后实施国道310、209、344、343、241,省道312、512、245、508、313、244等新建、改建、改造项目,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带动了沿线68个乡(镇)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出行保障。

深化“公路 旅游”模式

为助力交通强省和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公路品牌,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公路建设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省道312三门峡市区至灵宝段交旅融合项目全长53公里。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打造了“百里仰韶”文化大道,在市区段建成9处大型文化节点,设置了以仰韶文化为主题的标识标牌380个,大型仰韶文化雕塑7座,充分展示展现了仰韶文化的发现发掘以及仰韶文化同时期世界文化的交融对话。建成虢都花海大型游园,占地约210亩,建设内容包括花海、水系、喷泉、健康跑道、儿童娱乐、智慧设施等,已成为豫晋陕金三角地区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和摄影地。

项目实施后,连接三门峡东、西、张湾、灵宝四个高速出入口、三门峡高铁南站以及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同时连接甘山、燕子山、寺河山苹果小镇、函谷关、地坑院、高阳山温泉、虢国车马坑和庙底沟文化博物馆等A级景区和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市区和涧河公园、天鹅湖公园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快进慢游、交旅融合”。

为推动市县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自2017年始,先后实施国道344卢氏河口至官坡、官坡至省界,省道245卢氏汤河至温口,省道512灵宝川口至卢氏杜关,省道245三门峡市区至灵宝寺河,省道244三门峡市区至大坝等国省道改建、改造项目,形成市域国省道环线,将双龙湾景区、兰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汤河温泉度假基地、玉皇山森林公园、亚武山、寺河山、甘山、高阳山温泉、黄河三门峡大坝、空相寺、丹霞旅游景区等景区有效连接,使普通公路更好服务于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

此外,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为契机,以补短板、拓功能、促衔接、强服务为重点,全力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累计打造农村公路“特色旅游路、产业路”290余公里,连接旅游区、产业区约31个,受益人口约20万,有效激发了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实现农村公路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品质工程

今年以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按照省、市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以“提高路况质量,整修路容路貌,确保安全畅通”为目标,坚持“市级抓推动、乡镇抓落实、部门全参与、群众为主体”的工作管理机制,全员发动全市7个县(市、区)政府、68个乡镇的党员群众,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将道路建设、绿化、亮化、美化、路田路宅分家、安全防护同步实施,利用栅栏、篱笆、绿化带等多种形式实施“路田路宅”分离,在满足条件的路段建设了一批停车区及景观点,为过往行人游客提供休息、观景、停车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普通公路服务内涵,打造了一批旅游路、生态路、文化路、产业路等美丽农村路样板路段。

畅安舒美生态路,人车路景和谐曲。一条条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公路,一处处颇具地域特色的路域文化景观,从无到有、连线成网,使公路形象实现“质的飞跃”。三门峡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全面提升公路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以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力助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