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 时拾史事

2014年2月,为配合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考古队员在西安市长安区高望堆村西,清理了2座唐代墓葬。据调查,两座墓葬盗扰严重,内部尸骨无存,葬式不明。所幸出土墓志铭,可以了解墓主人的生平事迹。M1号墓墓主是长孙无傲,字义庄,河南洛阳人,父长孙敞,卒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M2号墓墓主则是长孙无傲的妻子窦胡娘,此人卒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只活了二十一岁。但有一个现象比较特殊,窦胡娘墓的天井数量比丈夫的多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胡娘的父亲是窦诞,太穆皇后族人;母亲是李渊的女儿襄阳公主,既然是公主之女,地位当然要高一些。

女帝后宫只纳一人是谁(她当上了后宫一把手)(1)

(窦胡娘墓室)

女帝后宫只纳一人是谁(她当上了后宫一把手)(2)

(长乐公主墓)

从北魏至隋唐,好几百年的时间里,长孙家族人才辈出,封爵的、当高官的,有数十人之多。远的如长孙嵩、长孙道,前者在道武帝时封南部大人,赐爵钜鹿公、南平公,任司徒,太武帝时进爵北平王、迁太尉,加柱国大将军;后者封上党王,死后追赠太尉,生荣死哀。近的有长孙览、长孙晟等,长孙览深受周武帝信任,他一开始叫长孙善,皇帝让他改为长孙览,理由是“朕以万机,委卿先览”,来来来!国家大事请爱卿先过目。周宣帝时,进位上柱国、大司徒。长孙晟就是长孙无忌的父亲,性同敏,射术惊人,“一箭双雕”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年轻时,没有名气,大家都不了解长孙晟,唯独杨坚对他高看一眼,认为前途无量:“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后来果然屡败突厥,封右骁卫将军。

五胡乱华,南北乱世,战火纷飞,政权更迭,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家族能够辉煌200多年,其中必然有过人之处,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生下来,无法决定父母是谁、家境如何,也无法选择生在哪个朝代,先天因素好,手中掌握的资源更多,自然离成功更近一步。相比于寒门,在注重门第的年代里,出生于长孙家,相当于赢在了起跑线上: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人脉资源、更多的学习机会、更高的起点,都是平民子弟求之而不得的。如果摆正态度,认真学习,自然比寒门有更多的机会出人头地。长孙无忌就是这样,从小就不是个纨绔子弟,他励志成为学霸,后来博览古今,很有谋略。长孙皇后也是自幼好学,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礼仪规范,小时候的刻苦是日后发达的必备条件。若是只靠门第、关系,就算有朝一日登上了高位,最终也会因为知识、能力的匮乏而无法胜任,最终被其他人取代。

赶出家门,嫁入豪门

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九岁那年,父亲长孙晟去世了,异母兄长孙安业就把兄妹二人赶出家门,没办法,长孙无忌只好带着妹妹投奔舅舅高士廉。据《隋书》记载,长孙无忌不止有一位异母兄弟,应该有三位,大哥叫长孙无乃,字行布,多谋略,有父亲风范,大业初年,汉王杨谅叛乱,城破遇害。二哥字恒安,名尚且不清楚,有记载说叫长孙无傲,但根据墓志铭显示,长孙无傲应该是长孙无忌的堂兄。至于三哥,就是长孙安业了,后来混的不错,当到了监门将军,可是走上了谋反之路,李世民准备杀了他,长孙皇后求情:“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请陛下不要杀他,我跟长孙安业的矛盾,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如果您对他处于极刑,老百姓肯定会说是我想打击报复。见皇后一直叩头,痛哭流涕,李世民高抬贵手,刀下留人。在这件事情上,长孙皇后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犯了罪,该怎么就怎么判,怎么能因为皇后的名誉问题就免死呢?如此一来,法律的公信力自然降低。

女帝后宫只纳一人是谁(她当上了后宫一把手)(3)

(长乐公主墓墓室)

舅舅高士廉也非等闲之辈,据许敬宗撰写的《申文献公茔兆记》披露,他的爷爷高岳,北齐清河王、尚书令、太尉,父亲高励,北齐乐安王、尚书右仆射,隋楚光洮三州刺史,他本人“学富杨班,中书侍郎薛道衡,文繁张左,莫不闻风扼腕,申以忘年之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眼看外甥被狠心三哥踢出家门,高士廉决定收留他们,并予以善待。四年后,发现唐国公次子李世民很有前途,就把外甥女嫁了过去,可谓慧眼识金。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跟对了人,为日后登上人生巅峰奠定了基调。除了看人识人,时势也很重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杨家的江山摇摇欲坠,一个变革的时代,给了李渊家族君临天下的机会,如果隋朝一直太平,长孙氏成为皇后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

关于嫁到李家,正史还有说法。在很久以前,长孙晟的兄弟长孙炽,非常欣赏李世民的母亲,他对长孙晟说:“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这位姓窦的姑娘冰雪聪明,儿子肯定也是奇人,你应该把女儿嫁到他们家,长孙晟听后以为然。还有一个故事,说长孙皇后到高家以后,高士廉的小妾曾看到两丈高的大马,站在长孙皇后的住所外,算命后,推测长孙氏日后必为后妃。两个故事都比较离奇,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会不会是唐朝皇室编出来的?

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夺取江山的过程中,长孙氏一介女流,又是秦王妃,当然不能上战场了,但她依然发挥了作用。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联合后妃,在父皇面前说秦王坏话,嫔妃们见李渊年老,人家李建成又是太子,国之储君,为了后半生的幸福,也愿意出力帮忙。从晚年子女数量看,李渊可是个好色的老皇帝,现在后妃天天吹枕头风,久而久之,对李世民的印象肯定不好,怎么办呢?长孙氏的作用体现了,她是秦王的正妻,皇帝的儿媳,作为晚辈,孝顺公公婆婆属分内之事,于是长孙氏“孝事高祖,恭顺嫔妃,尽力弥缝,以存内助。”竭尽所能,与父皇、嫔妃们搞好关系,外庭是个战场,后宫又何尝不是呢。玄武门之变当天,秦王妃亲自慰问将士,左右为之感动,她正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政变失败了,她将失去之前获得的所有。

幸运的是,李世民成功了,随着父皇的退位,长孙氏登上皇后的宝座,她是大唐建立以来第一位皇后,婆婆窦氏虽然也是皇后,但那是追封的。长孙皇后有许多美德,比如俭约,“凡所御服,取给而已”,如果10件衣服够穿的话,就不要做100件,说明她在衣服的数量上没有提很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在质量上不讲究,甚至会穿打补丁的衣服,好歹是贵族出身,一国皇后,穿的太寒碜说不过去。再比如仁慈,长孙皇后执掌后宫,不会构陷嫔妃,与她们争宠,赏罚有度,不冤枉一个好人,其中自然有皇后品行高尚的因素,与此同时,也要认清一个事实,长孙皇后没有必要去争风吃醋,因为她就是后宫最得宠的那个女人,实在是没有哪个人可以威胁到她,既然如此,何苦去害人,有损自己的名誉呢?

女帝后宫只纳一人是谁(她当上了后宫一把手)(4)

哪些事情可以看出皇后的受宠呢?首先,她的子女情况,长孙皇后育有3子4女,如果皇后不受宠,生1-2个还有可能,生7个就不大可能。而且李世民对嫡子嫡女十分偏爱,长乐公主,因为是皇后所生,皇帝钟爱,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引发魏征劝谏。皇后去世得早,晋阳公主、晋王李治可怜兮兮,由李世民亲自抚养。李承乾谋反,证据确凿,唐太宗不忍杀害;李泰争储失败,贬往地方,为保护他,特意嘱咐自己死后,李泰不用前来奔丧。

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也可以体现出爱妻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因为思念,他在宫中搭建了观台,用来眺望埋葬昭陵的亡妻,魏征得知后不满意,质问李世民:我以为陛下像望昭陵一样望献陵呢。言下之意:怎么心里只有老婆,没有父亲?晚年时,太子李治怀念母后,想修建一座慈恩寺,为长孙皇后祈福,太宗应允,把慈恩寺修的规模庞大,壮丽无比,美轮美奂,李世民李治父子还专门为此写过文章。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入葬昭陵,夫妻同穴而眠。除了皇后,唐太宗还为哪位后妃做过类似的事情呢?没有。所以,当你看到令狐德棻写的《韦贵妃墓志》:“宠冠后宫,誉高同列”,或者许敬宗的《燕妃碑》:“是以誉芳兰室,宠冠□□。”竟然个个宠冠后宫,因此,墓志中有些溢美之词,看看就可以,不用当真……

贞观初年,长孙家炙手可热,皇后是皇帝的患难夫妻,深受宠爱,哥哥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左武侯大将军、右仆射、吏部尚书,获准出入皇帝卧室,兄妹二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位极人臣,令其他嫔妃、官员望尘莫及。长孙皇后自幼饱读诗书,熟悉历史教训,有着清醒的头脑。汉代的吕后、霍光,亦曾烜赫一时,可家族的结局呢?却是糟糕透顶。本来皇后是不参与政事的,她把女人干政比喻为母鸡打鸣:“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但为了家族的未来,她还是出手了。丈夫要给自己哥哥予以重任,长孙皇后坚决反对,遭到拒绝后,又秘密派人给长孙无忌带话,要求他主动辞职,长孙无忌照做了,苦苦请求皇帝,解除自己的职务。李世民招架不住,最终同意。宰相人选,绝对是朝廷大事,长孙皇后为了家族利益,还是干预了。可见她也不是完全不插手朝政,如果事情对自己不利,她还是会有所行动的。

人生的三大遗憾

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丈夫对自己的感情,长孙皇后都是佼佼者,她应该是当时中国最成功的女人了。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生,长孙皇后再厉害,也有三大遗憾。第一是寿命不长,三十六岁便驾鹤西去。当医生确定,皇后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太子李承乾劝母后释放囚犯,剃度僧人,为自己祈福,却被皇后果断拒绝:“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太宗及侍臣听后,皆唏嘘不已。临终前,她还要求李世民召回房玄龄,说房玄龄是老臣,小心谨慎,勤勤恳恳,没有大的问题,不要弃之不用。此外,长孙皇后之前还保过魏征,有一次退朝,李世民怒气冲冲地说:“会需杀此田舍翁”,皇后问完原因,机智地穿上朝服,巧妙地规劝丈夫。

第二个遗憾是子女命运不佳,晋阳公主十二岁早亡,长乐公主二十三岁过世,新城公主、城阳公主都有过丧夫改嫁的经历,寿命也不长。三个儿子,前两个陷入储位之争,终身不得回京;李治虽登上皇位,却饱受心脑血管疾病的折磨。按理来说,能够生在皇家,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事实你也看到了,地位越高,烦恼越大,处于政治漩涡中,往往危机四伏。

女帝后宫只纳一人是谁(她当上了后宫一把手)(5)

最后一个遗憾是长孙家族的没落。尽管皇后一直强调,不要给外戚太大的权力,不要让他们担任要职,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可惜的是,生前外戚抑制的不错,死后就无能为力了。十三年后,长孙无忌非但复出,还当上了托孤大臣,辅佐刚刚成年的李治,可以说,太宗最后的安排,完全背离了皇后的遗言。本来当初拿下长孙无忌,李世民就不是很情愿。现在皇后死了,提拔起来便无所顾忌,他看起来确实很合适:门第高,才能好,皇帝的发小,还有外戚的身份,不用他还能用谁呢?

又过了十年,随着权力斗争日渐激烈,中央已经决定,将长孙一党赶尽杀绝,于是以谋反为名,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逼令自杀;其长子长孙冲流放岭南,新城公主丈夫长孙诠,流死巂州,刑部尚书长孙祥,因与长孙无忌互通书信,也要除掉。出土的长孙祥墓志中,写的比较隐晦:“失在一朝,差以千里,以显庆四年□□□日因事卒于雍州界,春秋六十一。”“因事”而死,到底什么事?太敏感,不敢说出来。尽管十几年后,上元年间给平反了,可长孙家的辉煌如过眼烟云,再也无法找回,前辈们可以位列三公,显庆四年后,长孙家族的晚辈只能当当播州县令、福昌县令等中低级官员,进不了核心圈层。

《新唐书》把长孙无忌、褚遂良列为忠臣,与之相对的,许敬宗就成为了奸臣,理由是后者陷害前者,并支持武则天。如果将是否陷害列为依据,长孙无忌陷害过吴王恪、江夏王道宗,褚遂良陷害过刘洎,都不干净。他们反对立武则天,但理由不是说武则天会称帝,会篡夺大唐江山,主要是站在门第的立场上,认为武氏并非名门,她的出身和长孙皇后比,有较大差距,令人无法接受。事实上,双方都不可能预见三十年后武周革命的事情,哪有这么神。所以说,这场斗争与忠奸无关,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许敬宗,忠于大唐是没有问题的,分歧就在于宰相位置的归属,本质是上层内部的权力斗争。这就好比两伙黑社会对砍,作为旁观者,为什么非要分个善恶出来呢?

女帝后宫只纳一人是谁(她当上了后宫一把手)(6)

(长乐公主墓壁画:《四女仕图》)

【往期回顾】

这是#梦回初唐#系列第 42 期

【参考文献】

《旧唐书》、《新唐书》、《隋书》、《魏书》、《资治通鉴》、《全唐文补遗》、《全唐文新编》

令狐德棻:《大唐太宗文皇帝故贵妃纪国太妃韦氏墓志铭并序》

许敬宗:《燕妃碑》

《申文献公茔兆记》

佚名:《长孙祥墓志》

宁琰:《陕西西安南郊发现唐长孙无傲及夫人窦胡娘墓》

部分配图来源:《昭陵唐墓壁画》

【可爱的作者】

作者新浪微博/博客昵称:“高胜寒1995”,里面有更多精彩文章\(^o^)/

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读者群号 535858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