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但从哪里入手、如何选择合作平台,实际操作起来对每一家企业都困难重重。

“首先沉淀多年的信息化平台让很多企业都有四五十套系统,其次服装行业商品数多、品牌矩阵多,加上抖音、快手、小程序以及直播等越来越多元的运营渠道出现……这些决定了数字化过程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卡宾服饰信息总监陈培兰向南都记者感慨。

但数字化势在必行,据陈培兰介绍,目前卡宾通过“产供销”的打通已经可以将一件单品的库存周转天数缩短40天,“对市场数据趋势直接洞察,及时调整生产和营销计划,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

卡宾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宾服饰)创建于1997年,2013年10月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时尚服装设计师品牌,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旗下有卡宾、卡宾都市、Cabbeen Love及凌晨两点四个品牌。

2020年上半年,卡宾服饰零售收益总额为4.79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4.5%。从销售渠道来看,上半年,卡宾线下店铺收益为0.57亿元,占收益总比的11.8%,而线上店铺收益达2.43亿元,占总比的50.9%,较上年同期增长显著。

服装数字化管理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一年踩坑无数(1)

以下为南都记者采访卡宾服饰信息总监陈培兰摘要: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

南都:2020年卡宾的数字化转型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陈培兰按照卡宾先生(杨紫明,卡宾服饰董事长、创始人)的定义,2020年是“重塑信息化”的阶段,到了明年2021年才是“数字化元年”。

南都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之间有什么区别?

陈培兰首先,之前的信息化是以产品为中心,更多地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着重于OA、ERP等,更侧重的是流程。第二,线下数据的特征是很静态的,比如到POS、门店终端,你消费了一笔它就成交了,不会再发生变化,但现在线上电商、新零售的趋势是变动的,今天买了一周以后又来退。第三,市面上有很多(信息化的)产品,比如ERP、CRM、PLM、OMS、DRP等是独立的,所以业务之间的数据也是分割的。不可能串接在一起,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一些缺失。最后以前的信息化还是以PC端为主。

企业从信息化再走向数字化,第一个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不单单是消费者,要打通消费者必不可少,但产业链、供应链也是我的用户,希望他们用我们的系统,还包括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他们对我来说也是用户。

第二它要解决企业外部的问题,包含TO C的能力和TO B产供销一体化的能力。第三是以效率为主导,我们打造的任何一个平台首先考虑效率有没有提升,同时要守住我们现在所有的数据资产行为。最后是我们一直以来要挑战和突破的,以移动应用为主,钉钉是作为TO B端的移动应用,小程序是我们面向消费者的移动应用。

南都:在推进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陈培兰:业务使用习惯是第一个难点,第二个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有带来效率的提升,但同样也有增加工作量,比如补充之前缺失的业务流程链,这个时候业务团队肯定有意见,所以我们要给他分析,告诉他如何有效地执行。

服装数字化管理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一年踩坑无数(2)

从数据中台到业务中台

南都:过去一年的探索中遇到哪些坑?

陈培兰我是2019年6月份入职卡宾,当时最火的是中台。我选择先做数据中台,在做数据中台开发的时候再同步去构建业务中台的方向,因为通过数据中台就能知道到底业务中台缺失了哪些业务能力。

云服务商我大概选了接近5个月,一直在探索,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后来数据中台选择了华为云,业务中台在阿里云上,因为我们数据中台在腾讯云里面踩了蛮多坑,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人来解决。

南都:数据中台起什么角色?

陈培兰:数据沉淀跟数据交互,中台的核心能力就是在于服务,提供服务的前提要有数据,再通过服务能力衍生出业务中台。

2020年2月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数据中台架构的搭建,然后不断push数据给业务团队如何去利用这些数据做分析。业务中台我们做了商品中心、渠道中心、订单中心、库存中心、营销中心、私域中心。

南都:目前有哪些比较大的改善?

陈培兰:第一个比较突出的是数据洞察,数据湖的构建。包括关注消费者线上数字化的触点痕迹,分析他对什么感兴趣,比如在官方商城预售主页,观察有多少会员感兴趣、分析这些会员有没有买过、有没有加入购物车,以此来做他的营销活动、行为分析。同时也会看到这些预售产品的浏览量,比如一件衣服现在期货订单是做5000件,我发现预售有3000的话,我肯定要执行追单机制。而产品一旦上市,开始动销,我们会连续追踪5个月的周期,最核心的是7-15天,我们就能知道到接下来的第三周、第四周应该达到多少。

第二个是产供销协同,主要通过钉钉实现。以前卡宾的业务员都是在多个不同平台切换,业务之间的数据是分割的、不完整的,甚至是缺失的。现在,业务中台统一到钉钉上来,实现内外部资源链接的打通,方便业务数据沉淀和用户操作。

以商品中心为例,以前分发工艺包,需要人工打包,再通过邮件传送至各供应商。现在工艺包由业务中台自动呈现,供应商可以直接在钉钉上面协同下载,大大节省了信息沟通流程、传递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以用户中心为例,员工入职后自动分发平台账号和角色权限,员工可以一键登录和使用各个应用,不需要在多个平台切换。

消费端我是把它放在末端,因为要测算消费者,首先要保证源头的数据准确没有缺失,具备这样的标签让我进行算法分析。

采写:南都记者马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