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和如何补阳气的方法,可能很多人还是不重视,其实阳气和我们的身体关系密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身体一个部位和阳气的关系。

阳虚湿热体质按摩穴位图解(保护肚脐是关键)(1)

之前接待过一位男性患者,45岁,啥病呢?肚脐疼,一阵一阵地疼,疼的时候伴随腹胀、恶心。他请了不少大夫看,大多以调理中焦之法来论治,效果不好。

当时见患者其它都还好,唯独他说双腿乏力绵软,尿频清长,脉弱。

咱们都知道,肚脐是我们出生之前,从母体里获取营养的重要通道。通过肚脐,父母的先天精血被输送到我们体内,我们的元神、元气,通过肚脐被灌注到肾中,成为生命的基石。

所以说,在古人看来,人的肚脐,和我们的元气,和肾中阳气,是紧密相连的。古人所讲的"一点真灵之气,聚于脐下"、"脐者,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本",就是这个意思。

阳虚湿热体质按摩穴位图解(保护肚脐是关键)(2)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的元阳、肾阳不足的时候,肚脐会出现反应和异常。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这样,但对于有了病症的人来说,用这个思路来治疗,往往奏效。

比如说上头这个患者,通过脉象和身体整体表现。尺部弱,说明肾气不足。尿频清长,乃是阳气不足,固摄失常。

双腿乏力,乃是肾气亏虚,不养腰膝啊。虽然这个人,没有出现类似四肢发凉等症状,但是总体看属肾阳不足无疑。

就是因为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气血不丰,才导致肚脐疼痛的。当然,也是因为阳气不足,才让中焦之气失常,形成了腹胀、呕恶之感。

正因如此,给他用了张仲景的金贵肾气丸配伍。这个配伍由桂枝、附子、茯苓、泽泻、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组成。其中熟地、山药、山萸肉补益肾精。桂枝和附子升阳气,于阴中求阳。丹皮、泽泻、茯苓泄浊。

阳虚湿热体质按摩穴位图解(保护肚脐是关键)(3)

结果,短短几天之后,患者肚脐疼痛的现象消失了。此后,再也没有发作过。

这就是阳气、肾阳和肚脐之间的关系。阳气要是衰少了,咱们的肚脐也会知道。也许有人说了,谁没事儿肚脐疼啊?它太少见了。

那从另一个中医角度,说说肚脐和阳气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肚脐所谓"悸动"和"动气"。

什么叫做悸动?就是你能感受到的动,别人感知不到。动气,是说别人能感知到,用手一摸,就知道在动。这个在临床上倒是很多见。一般来说,动气比悸动要严重得多。

一般来说,如果动气现象出现在肚脐以上部位,有可能说明肾虚不潜,在肾阳虚患者身上多见。如果肚脐上部动气连及心下胃口部位,说明心肾虚弱,宗气不足,挺严重的。

如果肚脐中出现动气现象,说明阳气不足,脾肾两虚。这样的人往下发展,可能会让寒湿之气上凌于心,形成心脏的一系列不适,如心悸、心慌、胸闷等等。

如果动气现象出现在肚脐下面,那往往说明肾阳衰微,命火不足。正常情况下,这个位置不应该动。但是只要动了,往往说明脏气内虚,真气失守,是大凶之兆了。这个在一些危重病人身上,是可以见到的。

总之,肚脐这个位置,作为先天元神往来之处,和肾阳、元气关系密切。它的一些异常,也反映了身体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