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新媒体编辑:许乔洋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1)

1987 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英达正在纽约某个电影剧组实习,在某天拍摄间隙,他偶然听到对面摄影棚十分热闹,数十位观众正依次往里走。当英达溜进去之后,观众们正观看一种现场的表演,同时哈哈大笑,一场戏结束,台上的工作人员则赶快拉幕、换景,演员纷纷到后台抢着换装。片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里在拍Sitcom。

“当时觉得这种形式太逗、太好玩。”于是英达一有时间便去后台“偷师”,学习美国Sitcom 班底是如何开创作会、如何写剧本、如何导戏的。当时中国还没有电视系列剧的概念,更没有什么人尝试喜剧创作,于是毕业回国后的英达便开始计划将Sitcom 引入到中国,并与编剧王朔开始共同筹备剧本。

当时,这类剧种在中国仍没有正式名字,王朔拍板决定,“直接把Situation Comedy 翻译过来吧,就叫‘情景喜剧’。”

1993 年,《我爱我家》在国内播出,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瞬间掀起了一股喜剧风潮。随后英达趁热打铁,在1994年底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专门致力于情景喜剧的开发,不仅挖掘、培养了英宁、英壮、梁左、梁欢等诸多优秀的情景喜剧创作者,并接连推出了《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西安虎家》《闲人马大姐》等家喻户晓的情景喜剧。后来知名的情景喜剧导演尚敬、林丛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英氏情景喜剧的影响。

英氏情景喜剧传承了国外情景喜剧的绝大多数特点,以家庭、公共场所为视角,多聚焦于普通老百姓身边的故事。

比如《我爱我家》中的傅明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严肃、一本正经,经常针砭时弊,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两代人的观念冲突;

比如《闲人马大姐》的主人公马大姐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作为一个“闲人”就管起了“闲事”,帮助解决邻里纠纷、介绍对象等等,也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就像是观众身边的邻居,给观众内心带来温暖。

作为“中国情景喜剧之父”,英达曾这样定义情景喜剧:喜剧是观众一起欣赏的艺术,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喜剧就削弱了许多。所以把笑声搬到电视机里,这就是情景喜剧。——英达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2)

英达

依据国情改造美式喜剧

1992 年,英达与王朔开始搭建《我爱我家》的剧本。当时《编辑部的故事》已经在国内获得了不俗的反响,英达想,如果能做得比它更“纯喜剧”,观众应该也会喜欢。但没多久王朔突然要离开,“我这儿不行了,你赶紧找梁左吧。”当时英达一下就懵了,因为在此之前梁左只写过相声。但王朔却打下包票,“他没问题,你和他合作试试。”没想到,梁左的“赶鸭子上架”,却造就了后来的《我爱我家》。

为了让梁左更加了解情景喜剧,英达把自己从美国背回来的盒带一盘盘拿给他看。梁左听不懂英文,英达便给他翻译。“同时我还要给他讲,这个地方是用了什么情景喜剧手法,但我们不能这么用,因为国内观众看不明白。”

其实早在创作之初,英达就已经按照自己家的情况,敲定《我爱我家》是讲述一个老父亲和大女儿、小儿子的家庭故事。但在儿女角色的安排上,梁左却和英达产生了分歧。梁左按照梁家的真实情况写,即大哥、二哥和妹妹,“女儿远不如儿媳妇有意思,因为儿媳妇跟公公会有话不敢说,但女儿逮什么说什么。”英达最终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情景喜剧讲的是百姓故事,必然要贴近真实生活。于是,杨立新饰演的大儿子与宋丹丹饰演的儿媳妇应运而生。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3)

1993 年的夏天,刚刚写完20集剧本的《我爱我家》便正式开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情景喜剧由此诞生。开创者,必然也承受着比后者多万倍的压力。但英达坦言,他和梁左早已预估了这部剧成功的可能性,“我们明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也有信心,因为中国缺喜剧。只要我们认真做,估计反响不会太差。”

观众都是“高知”,包袱容易响

《我爱我家》不仅延续了美式情景喜剧“家庭剧”的剧情特点、幽默的处理方式,连最初带观众录制的拍摄模式也一并继承。在《我爱我家》的摄影棚内,一半是道具布景,一半是观众席位,每次录制都要邀请数百名观众。

情景喜剧带观众,就像春晚现场直播表演小品一样,必须一条通过,观众笑了就是成功。“演员压力很大——现场观众笑了,他们的状态就好,但若包袱没响,演员接下来就会慌。”因此在每一集拍摄之前,英达都要带着演员们耗费至少三天时间排练,再留一天拍摄。这为剧组带来了不小的经费压力。英达透露,《我爱我家》的演员成本、拍摄周期、摄影棚和道具租赁价格等整体预算,都比其他室内剧高出三倍有余。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4)

左一为导演英达,左二站立的女性为主创林丛(曾客串多个小角色),左三为摄影师王小京

《我爱我家》前80 集的大部分观众都是来自摄影棚附近几所学院的大学生。“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对于我们剧中的典故、比喻等包袱点理解得比较快,更容易发笑。”后80 集搬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录制,观众就变成广院、二外、煤干院的师生。在录制贾圆圆“主力集”的时候,英达还特意邀请小学生来现场观看;当时晚报还将看《我爱我家》录制作为奖励,组织获奖的观众一同观看。


《闲人马大姐》

在这部情景喜剧中,我们试着加入了“时效性”。世界杯、奥运会、北京下大雨,今天发生的事,过两天我们就已经拍出来了,再加上马大姐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从喜剧包袱、观众的共鸣感来看都是非常好的概念。——英达

二十多年前就给蔡明定位毒舌老太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5)

1998 年,英达以自己在美国勤工俭学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描写美国中餐馆故事的情景喜剧《中国餐馆》。《中国餐馆》是英达最喜欢、也是期望值最高的一部情景喜剧,不仅和美国公司进行合作拍摄,并在其中应用了诸多美式情景喜剧的场景和拍摄手法。然而,《中国餐馆》虽然一拍完便很快被买断,但播出之后却反响平平,且鲜少地遭遇观众不买单的情。“可能这部剧讲述的是在海外端盘子的生活,跟国内老百姓差得有点远吧。”这让英达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情景喜剧能够被中国老百姓喜欢?“你会发现,后来我拍的情景喜剧50%都是家庭题材。因为我发现,家庭才是情景喜剧最重要的阵地,是国内观众最爱看的题材。”

当时恰好蔡明刚刚客串完《中国餐馆》,英达十分赏识她的喜剧才华。他形容蔡明的表演像“沙漠里遇见了水”。于是英达便计划为蔡明量身定做一部家庭情景喜剧。“百变”是蔡明的特色,英达决定干脆把她设计成居民楼里一个爱管闲事的马大姐,虽然直率但热心肠,经常好心办坏事,这类人不仅可以贴近观众生活,还和蔡明以往的形象反差极大。“当时蔡明刚30 出头,她一开始还不愿意演这样的角色,但我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你的演技,最后总算是把她说通了。”英达坦言,马大姐也为蔡明后来在春晚上饰演毒舌老太太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当年,蔡明一头白发,身材臃肿,拿着蒲扇从筒子楼里走出来时,英达回忆,是蔡明的演技,成功塑造了这个人物,同样《闲人马大姐》的成功,也证实了情景喜剧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生活”。

社会上有什么新闻立马成了素材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6)

《闲人马大姐》共四部,267集,开了中国情景喜剧长篇续集的先河。英达坦言,刚开始他只创作了40 集的剧本,《闲人马大姐》是鲜少以塑造一个人物为主的作品,且马大姐家里只有一家三口,能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非常有限。

但当《闲人马大姐》在全国99家卫视联合推出的《630 剧场》播出时,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影响。不少观众表示“马大姐”就像自己邻居一样亲近,想一直看下去。平台也希望英达一直拍下去,每天播出一集。

于是英达带着编剧团“随播随写”,当天写剧本,第二天就拍摄,一周内再播出,团队几乎每天都处于创意枯竭的状态。“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什么新闻,剧组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小情,就立刻当做剧本素材来写。这是之前情景喜剧创作中从未尝试过的。”

曾有一段时间,在剧中饰演马大姐女儿的虞梦突发水痘,剧组差点因此停工。紧急之下编剧梁欢突发奇想,马上写了几集“王艾嘉”出水痘的剧本,“因为大人出水痘很少,所以邻居都怀疑艾嘉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有人认为是传染病,有人认为得了癌,还有人认为是艾滋病,这一下就写出了非常有意思的剧本。”

除此之外,社会新闻也成为《闲人马大姐》的主要素材。在该剧拍摄期间,正值中国警察的服装将从绿色改为黑色,编剧马上着手写了一集以“警察换装”为主题的剧本。当时北京警察都尚未拿到新衣服,英达便派专人赶赴“ 新装试点”深圳借服饰。在该集播出当天,正好全国警察刚刚更换衣服,不少观众感叹《闲人马大姐》比天气预报还有“前瞻性”。

英达坦言,“在这部情景喜剧中,我们试着加入了时效性,世界杯、奥运会甚至天气变化,刚刚生发的事,没两天就已经播出了,再加上马大姐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深得观众共鸣。”

英氏关键词罐头笑声

国产情景喜剧中,只有《我爱我家》《中国餐馆》《临时家庭》坚持保留了观众部分,其他情景喜剧均采用了“罐头笑声”。“确实成本太高了。”英达坦言,去掉观众部分不仅可以省去排练时间,成本也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顾名思义,罐头笑声就是录制现场的笑声,在其他同类型剧中拿来就用。英达将这些作品中的笑声剪辑到其他作品中,并借给后续其他情景喜剧导演使用。

尚敬的《炊事班的故事》、林丛的《家有儿女》、吕小品的《东北一家人》等几十部情景喜剧,都使用的是英达的“罐头笑声”素材,“好多观众还问我是不是有几个职业‘笑手’,否则为什么看哪部情景喜剧,听到的都是这几个乐?”

广告植入

上世纪90 年代,拍摄电视剧是极大的经济活动,投入少,回报不多,情景喜剧更是费力不讨好的创作,电视台对于此类新剧种的购剧行为十分谨慎。所以《我爱我家》还在拍摄期间,投资方便早已敲定大量的随片广告保障回收,大多数都是家庭生活用品。例如冰激凌、啤酒、影碟机、电脑,甚至剧中摆在桌子上的热水壶其实都是植入。

琥珀体“家” 字

在英达执导过的2000 多集情景喜剧中,有50%都是家庭题材,包括《我爱我家》、《七十二家房客》、《西安虎家》、《我们一家人》等剧,为了保持一致,英达“故意”在剧名上都带一个“ 家”字,而且每一次都沿用了《我爱我家》的“ 琥珀体”,“ 因为我们希望英式情景喜剧的家庭剧都能成系列,但很可惜似乎没有观众关注到。”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7)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8)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9)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10)

英达拍新版我爱我家(英达透露我爱我家成本比别的剧贵三倍)(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