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年轻人,为爱情、为义气、为梦想,开始了一段惊险之旅。这是《追隐记》带给探险、旅游、文学爱好者的一个惊喜。2021年6月27日,《追隐记》作者雨粟、嘉宾摄影师、作家梁子以及电视编导韩飞,在北京与广大读者深度分享了此书。

地狱之眼附近景区(你来世界一趟要看看它模样)(1)

那么,《追隐记》到底讲述了什么呢?

梁子说,最先吸引她的是书的封面和装帧方式。《追隐记》的封面,虽然简洁,但是极具冲击力,明黄的底色加上一个大大的银色“追”字,这种碰撞是动感的,充满年轻的气息。装订方式的特殊选择,让书本可以平方,提高了阅读质感。再说回书的内容,她表示,开头和结尾是最吸引她的,这是个悬疑氛围浓厚的故事,一环扣一环,张力十足的对话让文字变得更有画面感,是她在出差中也带在身边的书。

韩飞说他更愿意把《追隐记》作为一本工具书,因为作者对书中涉及的国家或者地区,对当地的人文风情、地理地貌、旅行方式等描述得清晰明确,读者跟着书中的主角一起经历了旅行中的意外与惊喜。旅行的意义就在于享受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体验,这些体验,有的能让人成长,有的带来快乐,有的找到内心的追溯,而这一切也跟书中四位年轻人的经历切合,他们也是为了一个目的出发,在行走过程中得到了旅行开始时并没有设想到的收获,这样无论结果如何,已经是一份惊喜了。

作者雨粟提到“朝圣之路”给他的回忆是难以磨灭的,他萌生了要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的冲动,这也是创作这本小说的初衷之一,他从法国出发,一路的欢乐、孤独、挫败、兴奋……种种心情是当时年少的他从没有过的体验,所以,路上遇到的有趣的人、吃到的美味食物、经历的特殊体验,都在之后的《追隐记》里有迹可循,主角的很多经历都是他的亲身经历、真实心情,他感受到的冲击、获得的感悟,想要记录下来,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韩飞认为每一段旅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旅行中的那段时间、经历都会让他难忘。《追隐记》的主角们走过“朝圣之路”,他走过“丝绸之路”;《追隐记》的主角们到过黑石城,他也有在美国街头走丢的经历。每一次出发、每一次背起行囊,走在路上的际遇都是难忘的。

梁子说她对非洲的部落、阿富汗的女性理发馆,都有着深刻的记忆,她还喜欢印度的美食,每一个地方,当你跨越陌生,都会给你惊喜。旅行中总会遇见意外,肯定会有不没那么可心的体验,但是最终你得到的总会是美好,无论是看过的风景还是结识的新友。

雨粟则给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做“沙发客”的经历,这种旅行方式在国内不太常见,但是在国外很流行,这其实是深入体验当地生活的一个好办法。他还提到,自己第一次住二十多人一间的青年旅舍,遇见徒步18天的络腮胡背包客,这些鲜活的际遇都被他巧妙的融进了《追隐记》中,以特殊的方式铭记。

地狱之眼附近景区(你来世界一趟要看看它模样)(2)

《追隐记》特殊的叙事方式、环环相扣的推理、让人身临其境的异域风情,足以吸引人一读再读。那曾经留下珍贵记忆的地方,也是让人念念不忘想要再临。嘉宾跟现场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心之所念,梁子表示其实让人不断怀念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在某段时间某个地方结识的人,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让她念念不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去,所以,她思念回味的是感情、是人。韩飞跟大家分享了他对乌兹别克斯坦咸海的向往,那些小湖湾、沿海的岛屿,西岸陡峭的崖壁,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异色。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咸海一直有着消亡的威胁,所以,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

雨粟跟在场读者分享了创作《追隐记》的初衷。他说,在没有开始创作之前,他像很多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的迷茫让他做了很多尝试,16年底用2个月时间把雅思成绩从6分提高到7分,17年通过了司法考试,18年开始学习投资理财还跑完了两次斯巴达勇士赛,但这些都没有让他找到归属感。直到2018年的最后一天,他在与朋友跨年的酒吧,在热闹的人群和嘈杂的音乐中,他决定送给自己一个三十岁礼物,于是,《追隐记》诞生了。在创作过程中,虽然有挫折、艰辛无数,但是他是一个开始了就不会放弃的人,他记得自己在最初整理书中涉及的四段旅途时,要求自己每段旅途写作前务必积累五十小时以上的素材,包括音频,视频,文字,图片还有朋友采访,然后在本子上以每半天为一个时间点,精确标注一行人的旅途轨迹,画地图,做路书,最后再把整个旅途并入书本总纲。这是一段特殊的记忆,一份珍贵的经历,《追隐记》是他文学之路的起点,他的创作还在继续。

《追隐记》的活力感与现代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出版社收到了热心读者带着《追隐记》在世界各地打卡的珍贵照片,在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墨西哥、法国、英国、美国……《追隐记》在很多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前都留下了足迹,书中主角们追寻的是朋友、爱人的身影。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