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与藏地、东南亚、中原地区均有较多的接触与交流。伴随着文化的不断传播与交融,这些交流极大地影响到了古云南的建筑、绘画等等。今日一文,便从云南的古塔之中看古代云南的艺术特色。可以说这种艺术特色,不仅有云南本地的艺术,而且还有云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交流融合而成的艺术。

云南古塔分布广泛,范围遍及云南省的各个地方,例如曲靖、昆明、大理、玉溪等地。年代跨度极大,从唐代一直到近代,均有塔的落成。古塔受到的文化影响极多,有东南亚文化、藏地文化、中原文化以及云南本土文化等等,实在可以说是蔚为大观。这一系列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构成了种类多样、灿烂多姿的云南古塔艺术。本文便从云南古塔来看古云南的艺术特色。

一、 从大姚白塔看云南的艺术特色

大姚白塔位于云南省大姚县西城门外的宝顶山顶,塔高18.4米,顶部为圆锥形,腰部收缩,上下大小似磐锤(又称磐锤塔)。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身全部用石灰抹白,因此又称白塔。

大姚白塔从塔型上说,属于喇嘛塔型。我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喇嘛塔型跟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受到了浓厚南亚文化的影响。喇嘛塔型的塔,一般都会有一个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的须弥座,座上有砖石砌成莲花瓣城拖着塔身。塔身洁白,不加修饰,仅有佛龛若干,供佛像使用。

大姚白塔

我们可以推测,这种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建筑形式很有可能是通过当时的“蜀身毒道”传过来的。这种文化可能是当时南亚的佛教文化,进到藏地后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传到了云南。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建筑是受到了当时南亚印度文化和藏地文化的影响。

另外,要说的就是目前搜集到的梵、汉文砖。其中汉文有:

“大佛顶”、“光垢净光咒”、“十方诸佛灵塔咒”、“资益古法咒”、“阿正佛灭正极咒”。

另有阮福在《滇南古金史录》中所收集的一块印有“阿众,佛灭正极咒”的砖石。我们从以上这些砖石的记载之中还可以看到大姚白塔受到了浓厚的云南本地“滇密”的影响。

因此,综上而言,我们从大姚白塔的建筑形式、砖上的铭文等等,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南亚印度文化以及藏地文化以及云南本地浓厚的“滇密”文化对大姚白塔的影响。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1)

大姚白塔

二、 从大理崇圣寺塔看云南的艺术特色

首先来说,大理崇圣寺塔属于典型的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是我国古代佛塔中的一种基本类型,他是古代印度佛塔(窣堵坡,即埋葬佛骨的佛塔)与我国汉代望楼的一种结合体,在唐代流传非常普遍,然而中原各省自金代大定年间重建洛阳白马寺塔之后,这一塔形已逐渐消失,然而云南自南诏时起,历宋大理国、元、明、清各代,基本保持了这一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密檐塔的形式,是古印度佛塔与中原望楼的结合体。另外,梁思成先生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之中介绍密檐式塔:“

不用柱梁斗拱等表面装饰,完全以他的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在中国相当普遍,远在云南昆明、大理也有唐代的密檐塔,例如昆明的惠光寺塔,大理的崇圣寺塔,都是杰出的例子。”

密檐式砖塔,是来自中原地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云南与中原的文化交往是非常密切的。崇圣寺塔结合了浓厚的中原建筑特色以及古印度佛塔特色,可以说是云南本地文化兼收并蓄的表现。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2)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塔中的千寻塔与中原的密檐式佛塔有着极多的共性,但是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个性。就它的个性而言,中原地区的佛塔多有地宫,用以埋藏珍贵文艺以及安放舍利,例如小雁塔地宫以及法门寺地宫等等。但是在千寻塔之中,并没有发现地宫。它将舍利以及其他珍贵文物藏于塔顶塔刹基座的相经幢中,这与佛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的相经幢密藏文物的记载相吻合,也是属于佛教密宗的做法。

另外,在塔顶的四角安有四只金翅鸟,

“崇圣寺有三塔,其一高三十余丈,十六级。其二差小,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

这与佛教之中的教义相吻合,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

“金翅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卵生之金翅鸟可食卵生之龙,胎生之金翅鸟可食胎生、卵生之龙;湿生之金翅鸟可食湿生、卵生、胎生之龙,化生之金翅鸟可食化生及其余诸种之龙。”

这可能暗示着希望通过此类建筑以来安定水灾,获取和平安全的意思。我们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到,崇圣寺塔的建筑有着浓厚的“滇密”色彩。

综上而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是吸收了多方文化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它吸收了来自中原内地的建筑形式,但又结合了自身的“滇密”色彩,而具有了自身的独特的建筑形式。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3)

崇圣寺三塔

三、 从曼飞龙塔看云南的艺术特色

可以说,在云南古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极多的境外民族的文化,除了我们上面说的南亚方面的文化,也吸收了诸多东南亚的文化。例如说是缅式覆钟式塔、泰式圆锥形塔及折角亚字形佛塔等。其中的曼飞龙塔,是吸收东南亚文化而建成的塔的典范之作。

曼飞龙塔,据西双版纳傣文经典记载,此塔始建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是现有南传上座部佛塔中最古老的佛塔,由一座主塔和八座小塔组成,塔建于一圆形弥座式塔基上,主塔居中,通高16.29米,塔身洁白用环状线脚和浮雕莲花瓣装饰,下大上小依次递收呈锥形。可以说,曼飞龙塔具有典型的东南亚文化特色。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4)

曼飞龙塔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首先来说曼飞龙塔的塔身由三层钟形宝瓶组成,十三层以上为一细长的圆锥体,与泰国十三世纪所建南奔马哈特塔造型相近。另外,据傣文贝叶经记载,曼飞龙塔始建于傣历566年即公元1204年,南宋嘉泰四年,是缅甸佛教高僧叭阿索和勐笼的高僧祜巴南批,头人先叫布勐主持建造的。从曼飞龙塔的建筑形式以及关于它的历史记载来看,曼飞龙塔具有着极其浓厚的东南亚文化色彩。

可以说,曼飞龙塔深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文化的影响。这些地方的佛塔一般具有四个不同的部分构成:方形的塔基,数层坛台,从半圆演变成钟状体,由次第收束的圆环和装饰形成的塔尖。曼飞龙塔就具备了以上的部分特征。它的呈递收状的塔尖,以及有着环状线脚和浮雕莲花装饰的塔身等等,都显示着曼飞龙塔是融合了极多的东南亚文化特色而形成的。但是曼飞龙塔也不是一味地去盲目模仿东南亚建筑,它也有着自身的艺术特色。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5)

曼飞龙塔

四、 从风水塔看云南的艺术特色

可以说,风水塔也是云南本地的一种古塔艺术。风水塔,又名“文笔塔”,“文峰塔”,“文星塔”。它们供奉的主要是魁星、文昌帝君以及各种能够降妖除魔的神灵。这一供奉传统与道教和儒教的信仰有关。风水塔的兴起较晚,主要是在明清之后才大量兴起。在明清之后,由于明清两代加强了对于云南本地的控制,对云南本地宗教文化有所打压,大量的中原文化传入。包括中原文化之中的儒、道、释三教合流的风潮,在云南的风水塔建筑中也有体现。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云南本地主要是信仰当地的“滇密”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等等。对于中原盛行的道教、儒教等不是很关注。从朱元璋下达禁令到了康熙皇帝明确提出废止此类宗教。

“阿吒力教,非释非道,其术足以动众,其说足以惑人,此固盛世之乱民,王法所必禁者也。”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打压之下,密宗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儒、道等教。其中比较著名的风水塔为弥勒县的虹溪文笔塔,塔身下端为石砌方形,近顶端改为砖砌,收分后上置圆锥形顶,塔刹用铜铸成,总体成笔锋状。另外就是建水文笔塔,塔身全部都用青石砌成,实心,不分级,下身呈四角八方菱形,由上到下逐渐收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塔的外形都类似于一支笔,文笔塔又有别名叫做“状元塔”,可见文风兴盛,可以感受到当时儒学对云南本地的影响。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6)

文笔塔

另外来说,来自中原地区的土生土长的道教对于云南本地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影响。例如说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昆明金殿、西山三清阁等等。其中,大理巍山巍宝山作为十三座道教名山之一,可以说是深受中原道教文化的影响。其中的玉皇阁就带有典型的中原道教建筑的特色,在这其中的天师殿、三官殿、吕祖殿就是很好的表现。

另外,巍宝山宫观还显示着比较浓厚的“三教合一”的风气的影响,里面有一些诸如观音殿、甘露亭等佛教建筑。而且在巍宝山也流传着佛道二家争雄的故事,如“老君点化细奴逻”,后面佛道二家趋于和平,并且相互交融影响,体现了佛道合流的风气。

另外,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之中,还有这文昌阁的存在,文昌阁属于儒家文庙中的一部分,体现着儒家的特色。因此,在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道释三家合流的良好风气。而其中很多都是从中原王朝传来的文化,因此我们从巍宝山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原文化对于云南本地文化的影响。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7)

巍宝山

五、总结

云南本地的艺术特色,已经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种渐渐被同化的感觉,但是云南本地的艺术,还是保存着自身的浓厚特点,我们从云南古塔艺术中就可见一斑。

我们从云南本地的古塔之中,可以比较透彻清楚地看到云南本地的艺术与外来艺术的充分交融,其中包含着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藏地文化、中原文化等等。可以说,这些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水乳交融,构成了云南古代艺术的蔚为大观。我们从古塔艺术之中就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云南梵文铭刻及重要的塔的年代》,《新唐书》,《大姚白塔考说》 ,《滇南古金史录》,《云南古塔建筑》 ,《中国的佛塔建筑》,《金石萃编》,《长阿含经》 ,《西双版纳佛塔的类型及源流》 ,《云南通志》 ,《大理崇圣寺塔考说》,《少数民族建筑之风格》 ,《从傣族建筑艺术谈起》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云南千年古城风景(古塔古云南之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