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vivo 的首款平板电脑终于要出来了。不知道各位 V 粉们期待了多久?对于现在的手机厂商来说,既然要达成万物互联、多屏接力、协同处理,只有一块屏幕,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 vivo Pad 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而对于目前其他家的节奏来说,vivo 的平板产品也是熬到最后才肯推出。可能等一个时机、可能是前面的产品他们觉得不满意,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来了。

外观包装上面,连带着这次 vivo X Note 和 vivo X Fold 的同时发布,vivo Pad 也采取了相同风格的包装设计,比较成熟和高端商务一些。由于此次除了平板之外,键盘套和触控笔也一并配齐了,所以包装方面就不一一详细说。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

主要看看具体盒内产品和配件,平板内部还配送了 44W 闪充套装,键盘套只有一个皮革键盘。有意思的是,触控笔除了笔本体之外,还配送了一节 9 号电池。很明显,vivo 的触控笔没有走常规方案。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

首先还是看看 vivo Pad 的外观设计,正面是 11 英寸 2560*1600 LCD 屏幕,120Hz 高刷新率,同样是 16:10 的屏幕比例。这个屏幕应该大家都很熟悉了,都是行业里面比较通用的设计。摄像头的位置在长边居中,800 万像素,自拍效果清晰,看来 vivo 也是希望大家尽量使用横屏来使用。四边框等宽,同时也足够的窄,正面观感挺不错。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3)

电源键和音量键位置在摄像头长边的那一侧,把电源键也设置在同一侧的话,可能习惯竖屏使用的用户一开始会不太顺手,需要习惯一下。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4)

另外左右两侧短边都是扬声器的位置,这次配备了四扬声器的规格,而且支持杜比视界播放。扬声器的声音非常澎湃,有质感,高频也没有出现声音撕裂,低频的力量感十足,作为平板扬声器来说,对于影音体验的提升还是比较给力的。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5)

Type-C 接口的部分在右边的短边上,但同样不是绝对居中的设计,估计也是为了兼顾轻薄和 LCD 屏幕本身的关系。

另外有一点小小的细节也想多说一句,vivo Pad 的 USB 接口是全功能 Type-C (USB3.1),除了传输速度优异之外,也支持最高 4K 60 Hz 的有线投屏规格。而同级别的很多厂商,都会选择在这里省成本。有线投屏功能虽然用得不多,但需要的时候还是很实用的。

后盖部分,此次 vivo Pad 很有诚意地给足一整块航空铝合金后盖。金属后盖是一体成型的,所以在质感方面要抛离同期和前期推出的同定位平板产品好几条街。值得注意的是,vivo 通过内部设置的谐振腔天线实现了金属后盖无断缝的设计,保证了 vivo Pad 美观性的同时也兼顾了信号的正常收发。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6)

金属后盖颜色分别有天蓝色、深空灰两种配色,我们手上的就是天蓝色,跟同时推出的 vivo X Note 和 X Fold 蓝色皮革后盖很搭。这是一种浅蓝色的配色,加上细腻的金属喷砂带来的磨砂质感,还是很好看。

而摄像头部分则延续了 vivo 的云阶设计,在金属后盖之上加入了一块方形透明玻璃增加了一些轻盈感,然后再嵌入圆形摄像头模组。vivo X Note 和 X Fold 的天圆地方设计也延续到平板的设计上,三款产品摆在一起,很容易就看出是同一牌子的风格设计。

后置摄像头上,少有地配置双摄系统,分别是 1300 万像素主摄像头,F/2.2。还有 8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F/2.2。可以满足日常的扫码拍题,简单记录一下生活也是足够的。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7)

系统方面 vivo Pad使用的是 OriginOS HD,专门为平板模式做了适配。其实 OriginOS 的原子组件一面世我就感觉这些组件在平板设备上会更加好用,事实也是如此,更大的屏幕让原子组件有更好的信息展示,也很符合桌面小组件的使用或装饰逻辑。但目前平板上面的原子组件系统跟手机端还是有点差距,例如暂时还不能设置成大图标或者大文件夹的样式,还需要继续优化。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8)

整机机身厚度只有 6.55mm,重量为 489 克,就平板本体来说还是比较轻薄的,长时间拿在手上对手腕的压力也不算大。很适合抱着煲剧、画画、看网课。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9)

其实对于平板设备来说,各应用对于大屏幕的自适配更为重要,幸好现在主流的应用都有 HD 版本或者针对大屏幕的自动适配,OriginOS 本身也能根据在系统层级强制应用横屏使用。

目前 vivo Pad 的应用适配已经算是比较完善了,常用的微信、bilibili、购物应用、大众点评,甚至包括数字尾巴 APP 都能够实现横屏多层级显示。在左侧浏览主页列表,右侧显示详细内容,效率还是挺高的。不过很可惜的是,目前微博暂时只能强制横屏显示,还没能做到多层级显示。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0)

性能上面,vivo 还是选择了稳妥的高通骁龙 870 SoC,这款 SoC 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也不需要跟大家讲太多了。产品标配 8GB 内存和 128GB/256GB 存储空间,UFS 3.1 规格。

日常使用自然也是能够满足流畅使用,这里主要还是看看具体的性能表现。直接点还是上 《原神》 极高画质 60 帧模式的帧率曲线,不得不说有一个更大的散热空间后,骁龙 870 的具体表现只会更加稳定。除了激烈 A 怪时帧数波动比较明显之外,大部分情况都可以维持在 50 - 60 帧左右。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1)

这块平板应该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各种使用场景,性能方面是不需要担心太多了。

在续航方面,vivo 给这块平板塞入了 8040 毫安时大电池,配合 44W 快充是没有什么续航和补电的焦虑了。实测以 50% 屏幕亮度播放 1 小时在线 1080P 视频耗电为 9%,推算应该可以连续播放 11 小时左右的在线视频。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2)

配件方面,vivo 专门研发了相关的磁吸键盘套,通过平板背后的拓展金属触电连接。键盘套支架为后折式的设计,中间的铰链支撑力很足,不容易松动。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3)

另外这个铰链支架支持多角度悬停,相比起一般固定的三角式键盘套,很明显 vivo 这款更加有诚意。唯一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后盖磁吸的力度不太充足,如果磁吸更强一些,使用体验就更优秀了。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4)

而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 vivo 这块键盘套加入了一块面积足够大、而且触控手感很好的触摸板,这样在键盘上打字想要使用光标选择其他内容,也就不需要把手腕抬起来触屏选择。大大增强了选定文本时候的精确性,也减低了手腕悬空触屏时的疲劳值。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5)

键盘本体比较薄,所以键程自然不会太高,输入手感尚可,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在 vivo Pad 的键盘套上输入的。在 C 面键盘的位置,还是采用了翻毛皮的设计,非常亲肤,手腕放在翻毛皮上触感也很自然。

这次比较有议论的就是这款触控笔,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 9 号电池供电,并没有内置充电锂电池。笔身的内部也有磁铁可以吸附在 vivo Pad 的金属边框上,但只可以吸附,没有无线充电的功能。也就是说,触控笔没电之后需要单独更换电池。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6)

这种设计自然也是有 vivo 自己的考虑,主要是 9 号电池可以提供非常持久的长续航,按照官方的说法,每天书写 2 小时,可以续航一整年。相比起大部分一次只能坚持十几小时的触控笔来说,vivo 这个方案更适合高频率用户长时间去使用。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7)

另外触控笔也支持 4096 级别压感和侧锋书写,而且笔尖的部分还采用了摩擦力比较大的橡胶笔尖,书写体验还是比较自然的。书写延迟也挺好,不会有明显的滞后感。不过包装里面没有配备备用笔尖,有大量书写需求的用户最好还是自备一些。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8)

触控笔也支持息屏速记,在息屏状态下使用笔尖轻触屏幕即可马上唤醒并进入到原子笔记界面。书写过程中需要橡皮擦,可以通过持续长按笔身上的按钮快捷切换成橡皮擦,使用效率还是挺不错的。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19)

目前 vivo 也已经实现了在输入栏上直接写字输入的功能,虽然这款是 vivo 的首款平板设备,而其在系统和配件体验上面也已经比较完善了,这也可以说是国内一线手机品牌中最后一家推出平板设备的优势吧。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0)

本文的最后,我决定把最重要的体验部分放在这里 —— 「多设备互联」。跨屏互联这个功能,vivo 已经谈了好几年了,但由于期间一直没有推出自家的大屏产品,所以很多互联上面的体验都是浅尝辄止。

直到,vivo Pad 的出现。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1)

从现在的版本来说,vivo Pad 就已经实现了 「原子笔记」、「日历」、「电子邮件」、「原子放映厅」 这几个常用系统应用的接力。只要 vivo 手机和 vivo Pad 登录同一个账号和同一个 WiFi 下,那手机上打开上面的这些应用使用后,vivo Pad 上就会马上推送接力过去。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2)

例如我在手机的 「原子笔记」 上输入文字,vivo Pad 常驻 APP 栏就会马上弹出 「原子笔记」 接力图标。点击进去之后就会马上同步显示手机端的输入内容,你在平板上输入文字,手机端也会实时刷新平板端上的文字。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3)

我在手机端使用 「腾讯视频」 播放视频内容,vivo Pad 的 「腾讯视频」 原子组件就会马上同步推送相同的视频内容,提示接力 「来自 vivo X Note」,点击之后就能在平板上接力播放。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4)

同时数据内容也可以直接同步,平板端可以直接读取手机端的短信验证码,个人热点密码也会直接同步。

效率提升最明显的就是能实现跨设备查看手机相册和文件管理,注意这时候 vivo Pad 并没有与手机端进行投屏互联,但却可以直接在系统相册里面查看手机端的照片内容,文件夹也能正常查看,还能下载到平板本地存储上。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5)

在便捷传输方面,你可以依靠 vivo 手机的 NFC 实现一碰传功能。例如在文档输入界面,可以一碰把你在手机上选择的内容传输到 vivo Pad 上。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6)

另外也支持 vivo 手机一碰投屏到 vivo Pad 上,然后直接在 vivo Pad 上操作手机或者文件互传,这部分的操作体验就跟 PC 端投屏协同差不多了。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7)

这些接力的体验都是挺流畅的,虽然 vivo 是首次真正实现多设备互联,但实际效果已经超出期待了。

总结

从上面的体验来说,vivo Pad 虽然出得太晚,但还是那句 「好饭不怕晚」,这个产品力的表现也不负被 vivo 打磨掉的这些时光。

vivopad最新系统版本(vivoPad体验)(28)

除了满足基础的平板电脑体验之外,多设备互联的具体使用体验让人印象深刻,特别喜欢它的多设备接力和跨设备查看,一个完整的生态,就应该如此。希望以后 vivo 继续努力,把生态和设备互联打理得更加美好。

终于,vivo 用户有一块好用的平板电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