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是哪类人物?如商鞅、吴起、李斯、崔浩等人虽死于非命;如齐桓公小白、赵武灵王赵雍、西楚霸王项羽、魏太武帝拓跋焘等人虽或未终寿考,或功业成空;然而他们一生奋斗,能力业绩终究得到历史认可,无人能否定他们的能力和成就。

与之相比,更值得可惜的,正是那些或者寿命太长、或者前明后昏、或者晚节不保的帝王,因此他们的历史评价大受影响,更给自己国家和民众带来无尽灾难,在后人看来,反倒不如早死几年更好……

毕竟一个人年龄渐老后,精力和体力衰退是注定的自然规律,偏偏皇帝又是个基本无人心甘情愿退休的终身制职业,因此以史为鉴,对许多皇帝来说,其实寿命太长,不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国家和百姓,都实在并不是一件好事……

苻坚(338年~385年)十六国·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历史上的昏君谁活得最久(只因为多活了几年)(1)

梁武帝萧衍,原是萧齐远支宗室,博学多才,文武兼修,在贤首山之战击退北魏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一战成名。后率上千甲士在襄阳誓师,仅用一年时间就势如破竹,如摧枯拉朽之势,攻下建康,建立梁朝;自古取半壁江山之速度,几乎以此为最。

就任皇帝后,萧衍生活节俭,长年布衣素食;待人谦恭,虽小吏亦如大宾;宽政仁慈,每断重罪必涕泣不乐;夙夜勤勉,冬日五更起床理政,手冻裂亦不停笔;五十岁后便不近妃嫔,禁欲修身近四十年;在他的休养生息和宽大施政下,南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论博学多才,历朝历代帝王中,萧衍更几乎无与伦比。他同时身兼文学家,诗人,经学家,音乐家,书画家,佛学家等诸多身份,各方面著作等身。正是在萧衍身体力行,他在位的四十八年,也是南朝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天监之治”。

除了文治可观,萧衍也是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在决定性的钟离大战中,萧衍遣将得当,庙算有方,一战歼灭北魏大军近三十万人。这既是从孙吴立国起、南北对峙数百年来,南军前所未有之大胜,亦是北魏开国百年来前所未有之大败,此后逐渐分崩衰亡。前朝丢失的淮北和汉中两大战略要地,也在萧衍指挥下得以收复。

可惜的是,萧衍寿命太长,活到八十余岁,他那些掌握军权、分镇四方的诸多儿孙,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上位。当萧衍接纳了侯景归附时,万万想不到竟是引狼入室。八百亡虏过江作乱,兵困台城时,他的一众子孙就在建康城外拥众不援,作壁上观。近五十年英明天子,最终竟沦为亡虏的阶下囚,最后活活饿死。

萧衍也因此作为亡国丧身之君而载入史册,他之前为弘扬佛教、形式上舍身出家之举也被当做昏庸无能的笑柄,曾经辉煌的文治武功尽数被忽略,仅留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长叹,徒留后人唏嘘。

希拉克略(575年—641年)Heralius,东罗马帝国皇帝

历史上的昏君谁活得最久(只因为多活了几年)(2)

希拉克略初为东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总督,他力能搏狮,勇武无双,曾连续阵斩敌将。当时东罗马国势已衰,在和波斯帝国的争霸战争中屡遭败绩,希拉克略奋而起兵杀死昏君,夺得帝位。

波斯趁乱大举入侵,已兵临国都君士坦丁堡。希拉克略整顿军备,实施军区制,先击退波斯海军;然后他打败阿瓦尔人,挥师东进,在尼尼维之战打败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大军,进而收复全部失地,追袭至波斯本土,攻克其国都,洗劫其王宫,迫使波斯求和。他又实施军屯制,推行希腊化改革,使拜占庭转化为封建体制。

若时间至此终止,则希拉克略的丰功伟绩将不下于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两位大帝,成为后继者难以超越的丰碑。

可在他统治晚年,却因迎娶了自己外甥女马尔缇娜为继任皇后,导致前妻生下的皇储君士坦丁三世和马尔缇娜及其子女分为两派,帝国中枢陷入内争长达十余年;因此连续惨败于新生之阿拉伯帝国,其弟提奥多拉战死,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埃及等要地相继失陷,连巴尔干地区和希腊半岛也被斯拉夫人占据大半。

在此过程中,马尔缇娜一派甚至直接出卖国土,只为打击政敌,直接导致埃及战役失利。而老迈的希拉克略完全被其妻蒙蔽,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只得望沙漠哭泣而无力回天。其死时,帝国领土缩小一半以上,人口锐减,经济崩溃,幸得其孙君士坦丁II世少年登基,力挽危局,才得以转危为安。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历史上的昏君谁活得最久(只因为多活了几年)(3)

李隆基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仪表雄伟英俊,少年时便英明果决,为李氏皇族千里驹,曾当着祖母武则天的面放言“吾家朝堂”。中宗复辟后,李隆基暗聚才勇,结交禁军万骑将领,发动“唐隆政变”,诛除韦后并诸韦势力,被李旦立为太子。

李隆基即位后,又发动“先天政变”,诛除太平公主集团,终结唐朝女祸。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革新吏治,精简机构,严格考核,检田括户,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建立集贤殿书院,收集藏书七万卷。

李隆基又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招募“长征健儿”十二万,孳息军马至之前数倍,大力扩充军事屯田,极大增强军力,出兵攻灭后突厥汗国,连续击败吐蕃,并令回纥、渤海臣服,扭转了武周以来的边疆战事不利。其时大唐王朝国家安定,文化繁荣,万邦来朝,史称“开元盛世”,为之前历朝前所未有的极盛之世。

李隆基不但政绩彪炳,而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是中国历史上开一代先河的伟大戏剧家和音乐家,著有作有《霓裳羽衣曲》等百余首乐曲,并多首羯鼓独奏曲。可惜李隆基后期自满怠政,夺其子寿王妃杨玉环,立为贵妃。杨氏姿质天挺,有倾国色,擅琵琶歌舞,李隆基与她沉湎于音律享乐,朝堂奢靡之风大兴。

李林甫得以独相十九年,专断朝政,打击异己。胡人安禄山更领三镇节度,坐拥十余万精兵,终起兵造反,是为“安史之乱”。

李隆基丢弃两京,仓皇逃亡蜀中,途中杨玉环被朝臣禁军逼死,香魂断于马嵬驿,太子李亨于灵武自立为帝。李隆基还都后,名为上皇,实被囚禁,凄凉而终。

唐王朝历时八年,虽平定叛乱,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尽没于吐蕃,国土户数减少一半,国势由盛转衰至不可逆。

可惜李三郎,享年78岁,高寿反辱,若早死十年,又何尝不是文治武勋居于极致的明君圣主?

摩诃末(?-1220)Ala ad-Din Muhammad II,花拉子模帝国苏丹。

历史上的昏君谁活得最久(只因为多活了几年)(4)

阿拉乌丁·摩诃末,1200年继位时,花拉子模只是西辽帝国的附属国。他先联合西辽,击败古尔王朝,夺取阿富汗地区;再击败同为西辽臣属的喀喇汗,攻取哈拉和撒马尔罕,统一整个河中。其后与乃蛮太子屈出律联手,瓜分西辽,夺取其西部;而后挥师西进,陆续迫使波斯各省总督臣服,一直打到阿塞拜疆和两河流域。此时帝国达到极盛,控制了中亚、波斯、阿富汗绝大部分地区,拥兵约四十万。

摩诃末原本也将作为一个初生大帝国的建立者,将名字光荣载入世界史册。岂料东方同样一个强大帝国如日初生,便是新崛起之蒙古帝国。

因花剌子模官员杀害蒙古商队,而摩诃末拒绝赔偿,成吉思汗铁木真经数年准备,发动西征,在蒙古军迂回穿插攻击的打击下,花拉子模军处处布防,被分割击破,数年间国土尽丧。摩柯末一路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威名丧尽,众叛亲离,落魄而死。

——————————————————

其实生前军政成绩显赫,但给继任者留下隐患的君主很多。如郑庄公,东罗马帝国巴希尔II世,法国路易十四,清朝乾隆帝都是如此;但大众并不会太在意这点,他们的继承人才会承受最多指责。

而前述这些君主的不幸,正在于经历了十数年、数十年堪称明君典范的统治,或是曾经有过煌煌文治、烈烈武功,最后数年急转直下,以至半生功业成空,沦为历史上的著名悲剧人物。

如果早死数年,他们历史地位皆同样将高得无以复加。

之前在位期间给国家留下的那些隐患,同样也将被大众推卸给继位者,并给后来论史者留下“若某某帝王不死,必将如何如何”的遐想。可惜,无情的历史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另提名一个虽然和他们比显得过于平庸,但如早死数年,历史评价同样截然不同的著名君主。

刘禅(207-271)三国·蜀汉皇帝。

历史上的昏君谁活得最久(只因为多活了几年)(5)

刘禅即位后,前十年谨遵其父刘备教诲,“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以充分自知之明,信任诸葛亮,君臣不疑,不负刘备和诸葛亮对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好评。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在三十年间选贤任能、萧规曹随,亦有治平政绩;对降臣姜维委以军国重任,并一直支持其北伐事业,尽力压制朝中那些主和派大臣反对姜维、欲剥夺其军权的意见。刘禅一生虽做不到清心寡欲,屏黜奸谗,信任宦官黄皓,是其短处,但不因小人而害正臣,对大多数君主而言已算难能可贵。其个人才能虽不甚高,若在大一统王朝治世做个太平皇帝,同样绰绰有余。

对刘禅来说,最大的遗憾,恰恰是没有早死几年,因此仅留下屈膝降敌的胆怯懦弱,乐不思蜀的千秋笑柄。否则他的谥号,就必然不是西晋给他的“思公”或匈奴人给他的“怀帝”了。取两汉诸帝不曾用过,再参见大张皇后“敬哀皇后”的谥号,可谥为“季汉孝敬皇帝”,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合一州之士民,抗九州之强邦,敢与中原争鼎立,哪怕上比两汉诸帝,也算是中等以上水准的君主了。

四十年治平天子,临老昏聩,晚节不保,辱没了先主和丞相之明,亦是历史一大憾事:只恨刘禅,何以临难苟免?只惜阿斗,何不早死数年?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功罪复谁评?

如果您喜欢本文,诚挚邀请您关注狐狸的狐言论史huyanls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