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1)

文/正又直

编辑/正又直

前言

罗马人在欧、亚、非三大大陆之间所创建的一个巨大的王国,其实可以划分成东、西两个主要的地区,分别是希腊和拉丁,在前两个多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控制了这两者的差异。

公元3世纪,罗马的一场大动荡使得罗马从鼎盛走向衰落,拉丁文化区,这个由帝国控制的核心地区,在国内的社会冲突和野蛮人的侵略之下,已是穷途末路。

而位于帝国东面的希腊文化地区却凭借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挺过了这场灾难带来的影响,依然生机勃勃。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2)

君士坦丁在330年把他的帝都转移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西面,即拜占庭古城拜占庭,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这也是他对东方的支配地位的象征,5世纪后半叶,蛮族的侵略席卷了整个西方的帝国。

本文将从在拜占庭的东方,在历代君主的努力下,终于在公元518-527年间,在其叔侄关系的影响下,在公元527-565年间,以新的面貌在历史上重现。查士丁尼带着复兴罗马帝国辉煌的理想,发动了一连串的征伐,使地中海地区成为了一个由他统治的国家。

尽管在他的末尾,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部失去了控制,但是拜占庭的疆域在7世纪中期之前,阿拉伯伊斯兰教在亚洲和北非的势力崛起,占领了它的领地。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3)

一、土耳其与拜占庭

在此期间,拜占庭王朝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的广阔领土上占据了广泛的统治地位。拜占庭帝国的上层贵族们,因为他们的国家实力不断地增长,他们对东方的奢侈品,特别是对中国的丝绸,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兴趣。

公元4世纪末,马赛利努斯(3301年)作者还说,以前只对贵族阶层有用的丝绸,如今,它已经蔓延到了各个阶层,即使是最低等的阶层。当然,这些抱怨的话有些夸大了,因为底层的人根本没有钱去买丝绸,但这也证明了上层阶级对奢华的渴望,已经影响到了底层。

在313年,基督教的合法成立,使其在政治上的位置得到了提升,在经济上也得到了加强。教会流行用丝绸来装饰教堂,用丝绸制造僧侣的衣服,用丝绸包裹尸体,成为奢侈品,如丝绸和香料。在蛮族涌入罗马帝国之后,罗马的奢华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4)

除了金银之外,他们还从皇室那里敲诈了4000套丝质大衣,3000块皮,3000公斤辣椒。为了防止蛮族的侵略,拜占庭皇帝将大批的奢侈品送给了蛮族的头目,以示自己的财富和君士坦丁堡的声名。

于是,拜占庭王朝在4-6世纪就成了西方最大的奢侈品购买者,其中就有蚕丝,6世纪中期,西突厥的粟特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强烈要求西突酋长和君士坦丁堡结盟,并向拜占庭出售蚕丝,因为“罗马人比其他国家更喜欢吃生蚕丝。”社会中有一股强烈的与东部交流的力量。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5)

从地缘上讲,拜占庭王朝与邻近的东方大国,特别是西亚大国波斯萨珊朝的密切联系,这就不可避免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往。

波斯萨珊朝在3世纪前半期兴起,而拜占庭王朝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复兴,但因为边境纠纷和相互争夺地盘,两个王朝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长达数百年的边境之争,使得两个国家既是敌对又是敌对,而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波斯的“撒桑王朝”把持了穿越其疆域的“丝绸之路”,并掌握了中国丝绸,这是拜占庭社会所急需的,因此,拜占庭王朝被迫做出了妥协。

而拜占庭王朝在地中海东部,红海和埃及的势力得到了强化,使其从红海到东部地区的发展变得更加容易,也更加有可能。

但是,在这个时代,拜占庭已经无法象其全盛时代那样,把自己的业务拓展到印度甚至中国,因此,他们所需的东方货就必须依靠中间人。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6)

锡兰(现在斯里兰卡)是6世纪前半期的一个主要的丝绸交易场所。

大约531年,查士丁尼劝引诱拜占庭红海的同盟埃塞俄比亚和希米亚提人去采购丝绸并将其转手出售给罗马,并告诉他们:“这么干会有一大笔收入,而且罗马人还可以从中获益,那就是不要将金钱交给他们的仇敌波斯。”埃塞俄比亚和希米亚提人答应了这个要求,但没有兑现。

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比这样说:

“波斯人经常占领印度(锡兰)的船只经过的每个港口(由于他们都是邻近国家),所以埃塞俄比亚人无法进入这个国家购买他们的丝绸;希米亚提人不可能跨越辽阔的荒漠,去和这样一个波斯人战斗。”

但是,这也许是因为埃塞俄比亚和波斯人已经有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埃塞俄比亚人对香料的独占,波斯人对蚕丝的独占,两者都不愿意为了拜占庭的利益而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还是锡兰人不愿意破坏已经和波斯人的贸易往来。

无论什么理由,拜占庭的阴谋失败,都表明波斯人在掌握着中原的丝绸之路的同时,还掌握着海洋的大部分的贸易。拜占庭王国和东部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了。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7)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的都城,它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西岸,与黑海与马尔马拉海的交汇处,这使得黑海海岸的防御变得更加关键。

高加索地区、克里米亚、多瑙河地区,是欧亚大平原“走廊”西侧拜占庭王国的三大要塞,也是拜占庭王朝在西部迁徙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关卡;

拜占庭王国和乌拉尔、西伯利亚三大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得到皮毛、蜂蜜、食盐等商品,这三大要塞在军事和商业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是因为如此,拜占庭帝国才会如此看重这里,不过欧亚大平原上的游牧民太多,彼此之间并不团结,再加上地形复杂,很难打通和维护这条航线。所以,在拜占庭与土耳其之间的交流中,突厥人是积极的始作俑者。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8)

二、突厥文化的演变

突厥人原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准噶尔流域北部,后移到高昌北部。5世纪中期,柔然征服了高昌,突厥人成为了她的奴仆,成为了她的奴仆,柔然把她称为“锻奴”。

546年,阿史土门率领他的军队,打败了攻击柔然国的铁勒族,投降了他的军队五万余人,使他的实力大增,土门仗着自己的权势,求娶了柔然,却被阿那环羞辱地回绝了。

土门暴跳如雷,率领他的军队起义,552年剿杀了柔然族,并以伊利为尊,并创建了一个大汗,突厥汗国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东边的额尔浑帝国,隶属于土门,被称为“可汗”;在伊犁河畔,也就是所谓的“乌孙国”,是土门之兄室点密的首领,被尊为“叶护”。

这就是突厥人,大约560年左右,室点密率领的西突厥和波斯结成同盟,将其西边的塔塔尔地区夷平,并将其疆域分割开来,而西突厥人则占据阿姆河北部的塔尔古尔,与波斯接壤,与阿姆河为界。

在这个历史性的变化过程中,西突厥人所获的实际收益要比波斯多得多:西突厥人不但拥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掌握了对中亚地区这一传统的东西运输通道的绝对控制。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9)

丝绸之路的东起洛阳和长安,经过敦煌,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南边和南边的喀什噶尔、葱岭、大夏、波斯、地中海的东部地区,把丝绸运到了罗马。

3世纪的金融风暴之后,由于罗马帝国的统治地位下降,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向东迁移到了君士坦丁堡,因此,西部的丝路也开始向北方移动。

298-298年,罗马帝国与波斯的萨珊王朝签订了一项协定,在底格里斯河的尼西比流域建立了两个贸易中心,408-409-409两个国家在幼发拉底河的左岸建立了卡利尼古姆,在波斯和亚美尼亚之间建立了一个阿尔塔哈塔。

6世纪前半期,波斯和亚美尼亚的第温(Dvin)是两个国家主要的商业中心,波斯西北方的 Medians (Medians)是蚕丝的主要生产工具,因此,拜占庭人把蚕丝称为“米底布”。

而随着丝绸之路向西的推进,原本掌握着中亚丝绸的市场,就可以绕过波斯的中间商,与拜占庭人进行直接的贸易往来,从而赚取更多的利益。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10)

在突厥人的商业中,粟特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粟特人是河间历史较长的一个古老的部落,其商业活动历史源远流长,是著名的商人。从公元前4到3世纪,粟特人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内陆地区。

张骞于公元前2世纪晚期进行了两次西域考察,开辟了“古道”之后,粟特人沿着“丝路”向东,在那里设立了大量的移民和贸易基地。到了南北朝,中国内陆地区的粟特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僧传》第二卷四:“释道仙原本是康国的商人,梁周时期,出入吴蜀,江海,积累了大量的金银,因此,他的收获,足足有两艘大舟,银子几百万两。”《旧唐书·西域传》中说,“他是一个商人,为了一文的利益而战。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11)

三、结语

综上所述,拜占庭与波斯的交战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战争,两个国家的实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伊斯兰阿拉伯人在7世纪中期崛起,对波斯和拜占庭两个国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是两个国家都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首先,波斯被攻破,拜占庭王国从此丧失了对整个亚细亚、地中海和埃及的控制权。

拜占庭王国在阿拉伯伊斯兰力量的侵扰下,长久以来一直在挣扎求存;而唐高宗于659年将西突厥覆灭,从此,西突厥汗国从根本上消失了。

拜占庭和突厥人之间,由于两国之间的联系已经断绝了,波斯将军巴赫兰率军与突厥人交战,突厥可汗身中箭伤,波斯得胜,而西域则是元气大伤。

谁也不知道,拜占庭帝国和西突厥人之间的合作,到底有没有什么阴谋诡计,但是很明显,他们之间的合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次是626-628年,拜占庭的希拉克略国王和他的西突厥人对波斯的联合进攻。

在波斯与拜占庭的一次战役中,一次又一次的胜利,611年,安条克被攻克,大马·士革被征服,612年被征服,614年,耶路撒冷,埃及,在628年,希拉克略在古萨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波斯大军,并将波斯逼入绝境。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12)

6-7世纪,是蒙古崛起以前,欧亚草原上最有影响力、最长久的游牧国家,其在长达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将欧亚各部族纳入自己的管辖,并在长达数十年的发展中维护并稳固了广泛的社会治安,为欧亚地区的交往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一些专家指出,拜占庭王朝在与波斯的战争中,对蚕丝的交易没有太多的兴趣。但事实并非如此。突厥与拜占庭的贸易往来是由于贸易的原因,而贸易往来则是拜占庭与土耳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6世纪后期,拜占庭的一名作者塞奥凡尼斯记录了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小插曲:在马尼亚赫带领突厥一粟代表团抵达拜占庭的时候,查斯丁二世特别向他们介绍了拜占庭人已经掌握的养蚕技术和新的丝绸产品,这让一名土耳其的特使十分惊讶,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拜占庭帝国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拜占庭王朝真实经历(浅析拜占庭和西突厥汗国在6-7世纪的交流)(13)

参考文献:

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

科斯马斯:《基督教风土志》

赫德森:《欧洲和中国》

普罗可比:《战争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