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雪婷
4月5日正值假期,大家养精蓄锐来开启第二天的工作。夜幕降临,菏泽市立医院急诊科一如既往地进入到忙碌状态。“麻烦让一下,患者心衰心梗,快推进急诊。”“外院即将转入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请做好准备!”“医生,我不小心烧伤了,怎么办啊!”“120急救车马上到达,做好接车准备!”……每一次抢救床轮子接触地面的急促声在急诊大厅响起,救护车的鸣笛声、医生护士急促的脚步声、患者痛苦的呻吟声、各种救护仪器的声音,都意味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将开启。
4月6日凌晨一点多,一名患者通过平车接入急诊,医生发现他大汗淋漓,已经浸湿了后背衣物和担架车,四肢肢体湿冷,并伴有恶心呕吐。经验丰富的急诊室医生判断:虽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但结合所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要及时明确病因。
患者自述道,曾12小时前行“按摩”治疗后出现右上肢肿胀、活动受限,现感到胸闷,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张友生迅速联系内分泌科及胸痛中心共同进行急会诊,进行高危胸痛的筛查,并无问题。由于患者右上肢肿胀发麻,担心是血管栓塞,通过B超发现患者血管无异常,但右侧上肢皮下软组织广泛肿胀,且筋膜组织关系密切,考虑到是坏死性筋膜炎,急诊外科主治医师李冲、蒋成立马联系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进行急会诊。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初步判断患者为坏死性筋膜炎、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脓毒血症。为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于凌晨三点多转入重症医学一病区。
在医院最危急的科室,患者并非一个接着一个到来,有时同一时间内要处理多名患者,有时正在抢救的患者生命体征还未稳定,就有新的患者到来……工作节奏快,大家忙碌却有秩序。急诊只是一个中转站,需要医生快速判断病情,立即展开抢救,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希望,为医生节省更多的时间。
“不好!4床患者出现室颤!”“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胸外按压,准备电除颤!”使患者去枕平卧位,解开衣襟,打开除颤仪,涂抹导电糊,一次、两次,患者恢复意识,心率短暂好转。在急诊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预见性,永远不知道下一位患者是什么症状,不知道下一秒病情的变化。
假期的最后一晚,15个小时的夜班,医护人员们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地将一个个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精神高度紧张,体力超负荷,疲惫程度可想而知,但在他们脸上,患者和家属依然可以看到曙光。
有一个地方永远灯火通明,那就是急诊科;有一群人永远奋不顾身,那就是急诊人。24小时的生命守护,365天的岗位坚守,菏泽市立医院急诊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哪怕患者无证件、无家属、无钱,只要保住性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急诊科主任赵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