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三个属性是什么(人性概谈03人的社会属性)(1)

社会属性是人和动物最为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人总是劳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性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的三个属性是什么(人性概谈03人的社会属性)(2)

人为了活得更好,便产生了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物质需求)及增强“声威与愉悦”(精神需求)的欲望。这两种欲望仅凭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实现的,就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群体或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社会依存”。这种依存既有个体对社会的依存,也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群体对整个社会的依存。

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及增强“声威与愉悦”这两种欲望,在不伤害他人及影响社会的前提下是无可厚非的,它不但是整个人类天生就共有的两种基本属性,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原动力。比如,人们希望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要求逐渐提高等等,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完全是一种合理的要求。换言之,正是这种属性才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类的这两种欲望却不可盲目扩张,必须限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一旦超过限度,便会逐步衍生出贪财、奢靡、淫乐等等恶行,这就需要相应的文明、教化使其得到合理的节制。不然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对群体、对社会的依存。这种依存关系就总体而言又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依赖群体、社会作出自己的奉献;其二,是向群体、社会的索取。无论是奉献还是索取,任何人都离不开对于社会的依存关系。

奉献与索取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既不可能只有奉献而没有索取,也不可能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但在某种特殊条件、特殊场合或特殊情况下,两者才各有侧重。

在索取与奉献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遵循着“按劳分配”的原则。若奉献与索取的比例一旦失调,超过了相对合理性的范围,这就冲破了做人的底线,或滋生好逸恶劳,或演变为贪得无厌等等恶行。

人类的社会属性究其根源而言也不是孤立的,它与自然属性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其中有相当部分也同样是由动物继承而来。比如动物对领地的掠夺与扩张,对于食物的过量储存,向更好的地域迁徙,对于”兽王”、“头领”的争夺等等。不过,人类的第二属性却比动物要强烈得多,有时甚至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比如部分人的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而掠夺性的战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问世,世界霸主的争夺等等,是动物界所望尘莫及的。

要调节奉献与索取之间合理的比例,养成与强化人类的共生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而共生意识的养成与强化就离不开教育与教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