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清史稿》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九五至尊之位一直是无数人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殊不知对于某些皇帝来说,风光无两的皇位背后却是无尽的悲情。
若是生于繁华盛世,皇帝无能些也就罢了,若是身在战乱时代,无能的皇帝只能成为权势的傀儡。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没有逃脱过这傀儡皇帝的现象,甚至皇帝连决定继承人的权力都没有,光绪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皇帝临终前对皇位继任者产生了好奇之心,一番询问之下得知皇帝是溥仪,随即他一声长叹并留下了两句让人泪目的话。
那么,光绪皇帝到底说了什么?他又为什么要这么说?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光绪皇帝的故事。
小胆天子:光绪皇帝
说到清朝,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想起开创“康雍乾盛世”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如果说这三位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三颗熠熠发光的星星,那么清朝末年的光绪皇帝就如夜空中的花火。
他体验了冲上云霄的感觉,却又只在夜空绚烂过一次......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皇帝因病去世,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
其实,当时受诸多大臣支持的人是奕訢的儿子载澂,当时他已经16岁了。但慈禧为了自己能够继续把持朝政,选择了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如此情况下光绪才成为皇帝。
光绪皇帝年龄幼小,朝政大事则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共同把持,军机大臣为奕訢。为了能够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权力,慈禧通过种种手段罢免了奕訢,慈安太后也在此前暴毙身亡,野史称是慈禧暗害的。
不管过程如何,慈禧太后成为了光绪皇帝唯一的辅佐人,大清朝无人再能与之抗衡,此后她便开始沉浸在沾沾自喜的快感之中无法自拔。
然而,慈禧太后却不知道在她骄奢淫逸时,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帝国主义列强成功的以机器代替了手工,还生产出了更加强大的坚船利炮。
公元1886年,光绪皇帝迎来了自己16岁的重要日子,按照古人的传统意味着他已经成年了,具备“披阅章奏,论断古今,剖决是非”,更意味这慈禧太后要还政于光绪。
从表面上来看,慈禧太后的确把政权还给了光绪皇帝,但还与没还却无差别。其一,慈禧把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许配给了光绪,用来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
其二,满朝文武几乎都是慈禧太后提拔上来的大臣,没人真正听命于光绪皇帝,光绪依旧是坐在龙椅上的傀儡,每天还要向慈禧汇报朝政。
总的来说,光绪皇帝的亲政之路被慈禧设置了种种障碍,可作为一个年轻有抱负的皇帝,光绪希望自己能一展胸中抱负,以至于他和慈禧之间的矛盾无可避免。
马关条约与百日维新紫禁城中慈禧与光绪较量时,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逐渐强大,他们产生了探索世界的欲望,第一个被瞄准的便是观念落后但国土富饶、资源丰富的大清朝。
公元1895年,一场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敲醒了慈禧太后夜郎自大、沾沾自喜的美梦,也让曾经懵懂的天子对国家的兴亡产生了强烈的情感。
看着李鸿章拿来的《马关条约》,光绪皇帝“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但实力不如人最后还是在条约上签了字,或许也就是在此时吧他他开始寻求拯救国家的办法。
恰在这个时候,康有为联合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名举子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对他们上书的内容“览而喜之”,还抄送给慈禧太后一部分。
迫于各种压力,也或许是慈禧想要强国,她便同意这些人(康有为那群人)来辅佐光绪皇帝,举国上下开始了一场名为“明治维新”的自我变革。
少年皇帝光绪固执地想要改变国家的现状,想要借助变法变革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奈何天真的他却因为变法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而失败。
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愿意给少年光绪一点权利的前提是不触动自己的利益,可当这位天子触及自身利益时便会翻脸无情,以至于很多慈禧一派的大臣阻挠新政,变法诏书成为了一纸空文。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皇帝便想借助袁世凯的新军发动政变,结果慈禧太后先发制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被迫逃走,谭嗣同等人被杀,光绪皇帝还被她囚禁了起来。
但是,二十多岁的光绪皇帝犹如犯人一般被囚禁在一座小岛上,整日不能与外界接触,烦闷的心绪折磨着光绪皇帝,就这样他在瀛台被幽禁了十年,年仅38岁便因抑郁而死。
天子悲哀:溥仪继位光绪皇帝缠绵病榻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曾再度回到了北京,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紫禁城,可此时的光绪帝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管理国家大事。
那个意气风发、拒绝割地赔款、主张主动作战的的少年天子,变成了整日卧榻休养、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可怜病人,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虽然名义上光绪还是天子,但他却无权无势,身边侍奉的太监、宫女也很少,偌大的宫殿中显得那么荒凉。为了继续垂怜听政,在光绪临死之际,慈禧太后再度从诸多旁系中选拔继承人。
此时三岁的溥仪成为了既定人选,光绪皇帝临终前还是放不下大清朝,对国家未来担忧虑,得知继承人确定后他便询问下一任继任的皇帝是谁。
身边侍奉的人告诉他是溥仪,听到这两个字光绪皇帝发出了一声长叹,并说出了两句令人泪目的话,其一便是“找一个大一些的岂不是更好?”
这一句话表达出了光绪皇帝对于这个决定的感慨,当年自己继承皇位时也不过四岁而已,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慈禧太后手中的傀儡,而溥仪才三岁,他需要承受慈禧摆布的时间更长。
至于光绪皇帝的第二句话就更加让人泪目了,他说“不过太后的旨意谁敢违抗呢?”这句话看似是一句疑问句,又何尝不是一句感叹句呢,慈禧太后的旨意就如圣旨一般无人敢反抗。
这句话更像一个反问句,就如光绪皇帝在反问自己是否敢违抗慈禧太后的命令一般,答案自然是不敢,不然怎会落得囚禁十年,抑郁致死的下场,第二句话不过是光绪皇帝自怨自哀的呢喃罢了。
短短两句话表达了光绪皇帝对溥仪这个三岁稚子的怜悯,当然更多的是对自己三十多年光阴中所经历的无奈、心酸与痛楚,毕竟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一生却过得窝囊极了。
除了积极发动“百日维新”那段时间活出了少年气以外,其它的时间都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而已,从来都不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帝,活得甚至还没有一个普通百姓自由自在、有血有肉。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病故,溥仪继承皇统改年号为“宣统”,至于慈禧太后则被尊为太皇太后。谁曾想,这太皇太后的位置还没坐热,慈禧太后便去世了。
三天之内,清朝经历了光绪皇帝病故、幼帝登基以及慈禧太后去世这三件大事,本就风雨飘零的清朝政府更加雪上加霜。光绪皇帝病故前的那两句话侧面印证了溥仪的人生经历。
溥仪皇帝三岁时登基,然而幼小的他又懂什么呢?不仅要听从他人的摆布,甚至连最起码的童年生活都没有,其中有多么悲惨与痛苦皆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
长大后,溥仪自以为能够掌权亲政,可皇位没坐几年便被赶了下去。从时间上来看,自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他先是成了日本伪满洲国的傀儡,随后又在苏联被改造了几年,回国后又被改造了9年。
几十年的光阴匆匆而过,曾经的少年再度进入社会已经是垂垂老者,他不仅没有改变大清朝的命运,还成为了大清朝的亡国皇帝,更把自己的一生搭了进去。
回想光绪皇帝临终的那句话,若是溥仪没有成为皇帝,或许他的人生不会那么凄惨,毕竟其家族背景足以撑得起他过上幸福且自由的生活。
纵览大清王朝二百八十年、十二位皇帝执政的历史中,光绪皇帝与宣统皇帝无疑是最惨的两位,他们成为了旧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又成为新时代人人谴责的旧代表。
在这两个悲情的人中,一生都生活在政治权利中心的光绪皇帝更让人同情,毕竟宣统皇帝晚年还有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光绪则是一生悲凉,怪不得临终前会留下那样两句话,让人听了至今都还泪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