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强县舒家坝镇陈家坝村委会不远处的山林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与清脆的杜鹃叫声犹如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萦绕在绿水青山之间。5月2日上午,记者沿着宁青公路旁的一条水泥路步行100多米来到位于半坡林子里的浩良生态土鸡养殖场,见到了正在鸡舍忙着给一大群土鸡喂食的蒋浩、杨丽夫妇。

农村养了6700只土鸡没销路怎么办(宁强80后夫妇一年养2万余只土鸡)(1)

“这个鸡舍里有1000多只乌脚土公鸡,每只有四五斤重,现在都可以卖了,十元一斤。那边那个鸡舍里有2000多只两个月的小土鸡,每只才两斤多重,还要喂几个月才能出售。前几天,我又从四川买了2000多只小鸡苗放在雏鸡保温室里育着。目前,我的养殖场总共有6000多只鸡了。”蒋浩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已经养了8年多的土鸡,每年至少要养2万多只,平均每个月要卖2000多只……”蒋浩、杨丽夫妇都是80后,初中文化。8年前,他俩都在新疆打工。后来因为小孩大了,他们就返回家乡创业——建生态养殖场养土鸡致富。虽然以前在家里都养过鸡,但最多养二三十只。他俩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到银行里贷了10万元,共筹集了30万元,开始选址、建场、买材料,还专程到四川等地学习了两个月的养殖技术。

农村养了6700只土鸡没销路怎么办(宁强80后夫妇一年养2万余只土鸡)(2)

起初,蒋浩夫妇把养殖场建在老家的一块空地上,由于隔着一条河且没有桥,交通不便,建筑材料、饲料、买鸡卖鸡等都要靠肩挑背扛。后来,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到河对面公路附近的山坡上租了30亩荒地,将养殖场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还修通了水泥路,他的养殖事业从此蒸蒸日上。养鸡十分辛苦,育鸡苗、防疫、备料、喂食、打扫卫生、销售等丝毫不能马虎。蒋浩夫妇不仅勤劳朴实,还善于研究养殖技术。在他俩的辛勤努力下,他们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鸡司令”和养鸡能手。只要周围的农户有养殖意愿,蒋浩都要亲自登门毫不保留地给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并将鸡苗无偿赠送给30户贫困户喂养,等养成后再按市场价回收。在他的帮扶下,这些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此外,周围的农户有想到养殖场来务工的,他都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岗位,每人每天收入80元以上。“我是陈家坝村二组的,在蒋浩的帮助下,去年我养了100多只土鸡,卖了7000多元。”50多岁的杨国林说,“今年我还要准备养100多只。”

农村养了6700只土鸡没销路怎么办(宁强80后夫妇一年养2万余只土鸡)(3)

“我是本地人,因为年龄大了,出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我就到蒋浩的养殖场来务工,去年我在他的养殖场挣了8000多元。”陈家坝村二组的唐仕强说,“今年我还在这里干。这样既能把家里的庄稼种了,还能在家门口挣点零花钱用……”蒋浩十分注重生态养殖,他在养殖场的空地里栽了很多树木,还种了许多青草,加上养殖场周围全是林子,平时除了给土鸡喂玉米等饲料外,还可以把土鸡放养到林子里让其吃虫子、吃青草等,这样养出来的土公鸡不仅羽毛十分鲜艳漂亮,而且体格健壮、肉质紧致,非常适合做辣子鸡、麻辣鸡等美食,很受顾客的青睐。他的土鸡不仅满足汉中本地需要,还远销四川、甘肃等地。蒋浩有信心将他的养殖事业进行到底。“除了把土鸡直销当地外,我还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知名度销往外地,效果还不错。今年下半年,我还要修几间鸡舍,不断改善养殖环境,争取扩大到年养3万只。除了养鸡,我还养了十几箱蜜蜂。”蒋浩说,今后,要做大做强做优养殖事业,把林下生态土鸡打造成飞出大山的“金凤凰”,争取给周围更多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养鸡鼓起腰包,助力乡村振兴。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通讯员 吴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