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9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 字强 胡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妾若笼里鸟君如陌上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妾若笼里鸟君如陌上尘(遍身罗绮者亦是养蚕人)

妾若笼里鸟君如陌上尘

新华社昆明9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字强 胡超

中缅边境,万亩绿油油的桑树向阳生长,郁郁葱葱。49岁的景颇族汉子董跑约在桑田里忙碌着。他种了大半辈子甘蔗、水稻,近三年种桑养蚕后,不仅收入翻番、吃穿不愁,还盖了新房、买了轿车。

新中国成立前,董跑约的先辈们困居深山丛林中,以狩猎、刀耕火种为生,直到20世纪末才陆续搬到如今的曼崩村。

“最大的改变还是产业。”董跑约说,近年来,政府鼓励村民种桑养蚕,大家的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很多。2017年以来,在上海市青浦区对口帮扶下,曼崩村陆续种植了500余亩桑树,连年大丰收,村民们迈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董跑约告诉记者,种桑养蚕第一年每亩桑叶可养殖一张蚕种,平均一张蚕种产茧45公斤,以最低价格每公斤36.8元计算,一张蚕种平均收入1656元;第二年起每亩可养殖两张蚕种,亩均收入3300元左右。今年他家种了16亩桑树,预计收入超过5万元。

曼崩村家家户户参与到了种桑养蚕行列中。2019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26元,成功脱贫出列。

机器轰鸣,银丝穿梭……在距离曼崩村不远的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忙着拉丝引线,流水作业。仓库里,蚕丝被、蚕沙枕、丝绸套件等产品琳琅满目。

景颇族妇女杨对玲每天在车间工作8小时,每月领工资3400元,加上每年3000元的土地租金,家里过上了幸福生活。“车间建在村寨边,上班就在家门口。”杨对玲说。

往事越千年。宋诗《蚕妇》有云:“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如今,董跑约家用上了蚕丝被、蚕沙枕等蚕丝制品,“遍身罗绮”已不是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