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是什么?

风投其实是资本发现新时代有越来越多资本没法裹挟的新生产要素之后,为了追求保住自己的增值率,为了防止‘我曾经有钱、却不能保证我未来一直有钱下去’而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倒退50年,甚至40年,这个世界上有风投这种东西存在么?在传统的商业投资时代,投资是有实打实的可执行财富作为抵押的。比如成立一家公司,可以用资金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出资,或者是版权、专利权、商标品牌这些可以被法律质押制执行的财产出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明明很值钱,但又没法量化、没法抵押、质押强制执行的新要素出现了,这些新要素统统属于无形资产,但又不是法律规定的可以被强制执行的‘知识产权’范畴。

比如资本花钱捧红了一个明星,明星具有人身属性的名气,是值钱的,可以产生收益。但是人的名誉是没法被法律强制执行的,明星扑街了或者欠钱了,法律也没法强制要求明星的粉丝转粉明星的债主。过去资本只能用出版社、电视台这些渠道资源钳制明星,而不是钳制明星的‘名声’本身;但随着互联网时代渠道被打碎,资本的筹码就又少了一颗。

又比如qq的用户量是值钱的,可以产生流量、广告费和未来的可期待的内容消费潜力。但是用户量是没法强制执行的,如果哪天腾讯用qq的软件著作权向银行抵押贷款、然后又违约不还把著作权执行给银行、自己另起炉灶搞一个叫微信的产品,把qq的用户导流到微信上。那么,拿到了qq著作权的银行将毫无办法,他没法要求法院把‘用户量’强行摁着脑袋强制执行回qq,用枪指着网民脑袋逼着他们用qq——这件事情是没法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招行不肯接受‘qq注册用户量’来抵押贷款。”

用一个最残酷的逻辑来说,那就是粉丝是不讲道德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用的一款产品或者自己崇拜的一个艺人私德有亏、忘恩负义就不喜欢这个艺人——至少是不会为了讲道德,而增加自己的成本。所以掌握了用户和粉丝的人,才可以为所欲为。

明知腾讯很多东西是抄袭的,而且用户体验和原版也没有多少提升,但是因为可以少注册几个账号少记几个密码,节约一点大脑的记忆成本,大家就改用腾讯的了。

某些软件写作红了的网文,被发现是机器抄袭之后,粉丝为了降低自己再去找书的成本,还会说诸如“有脸说别人抄你,你自己怎么还不如抄的人红”之类的怪话。

不方便,也是一种成本。

一分钟速投技巧(三分钟告诉你什么是风投)(1)

人性都是懒惰的,接受一个意识理念之后,要洗出自己的脑海重新接受另一个,是要付出精神成本的,并不是人人都有盗梦空间里的洗脑师那么强的自制力。

而这个世界上那么多宁可犯贱也要红的人,就是抓住了人类的这种惰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贱炒之后让吃瓜群众记住了,吃瓜群众就会懒得费事儿再去特地把他们忘掉。

而贱,是没法被现代商业社会的法律所强制执行的。

当然,“贱没法被法律强制执行”不代表“没法被法律强制执行的只有贱”。

创建snapchat的斯皮格尔也不贱。

他们是明车明马的心狠手辣。他们不用耍贱的办法偷偷摸摸从资本方身上蹭好处,而是庖丁解牛一样找出资本方的软肋,明火执仗地依法剐肉。斯皮格尔,用了“你要公司就拿去好了,我把snapchat前身的用户迁移到新公司运营的产品上去”这招,依法瞒天过海给自己的某个出资合伙人留下了一个被掏空用户了的空软件。

一分钟速投技巧(三分钟告诉你什么是风投)(2)

一千年前,王安石搞青苗法的时候,给农民春荒借粮,秋收还贷,半年账期,利息是多少?三成?五成?注意,这可不是高利贷,是当时王安石搞的‘惠农低息贷款’。如果让地主自发搞民间小贷,利息还要高得多,半年翻倍利都是正常的。

五百年前,大航海时代,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向犹太人夏洛克借钱的时候,利息是多少?我不清楚个案,但是有经济史学家考据出来30%左右,年利。

两百年前工业时代呢?一百年前呢?现在呢?如果看过历史,你就不会被mba的课程束缚住了。虽然资本看上去很强势,书本也教我们资本很强势,但相比于他们两百年前、一百年前的同行而言,在人类历史上,资本对企业的控制力在越来越弱,仅仅在实业上投入钱所能得到的回报率,在越来越低,所以自然利率也在越来越低。

如果我们把风投比作父亲,把创业者和经营者比作母亲,把事业比作孩子。

父亲是花心的,就和风投一样为了降低‘万一生了个败家子,我就没法让自己的后嗣世世代代富贵下去’的风险而到处散播精子、然后给女人小孩一笔生活费。母亲是只有这一个孩子,必须用这笔安家费负责把孩子养大成人教育好。(当然在风投这个问题上,“父亲”是可以杀了“败家子”的。创业失败的公司可以破产。)

但最后孩子成才了呢?我们看到的是啥?是‘孩子长大只认娘’。科技越是进步,世界越是开放,技术壁垒就越是强大,资本壁垒就越是虚弱,资本培养出来的有价成果当中、无法被法律强制执行的新式无形资产就越多。

而孩子的母亲可以轻易利用自己教导和养育时的便利,把这些法律规定不到的无形好处转移出去,让孩子的父亲上门要赡养费的时候公证出来的财产越来越少。

只给一个精子和一笔安家费,然后不负责教导养育,是不可能拿到孩子功成名就后的主要回报的。孩子有的是办法教抛弃妻子的父亲做人……

父亲当然也可以一起教导和养育——但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是一个纯粹只给钱的‘渣男式’风投了,或许他算是一个出资的联合创始人,或者他算是一个同时给融了核心不可替代资源的外部合作伙伴。

一个真正的风投,需要面对的项目有很多,他没有精力的。就拿孙正意举例,他对阿里巴巴,充其量只敢说‘嘿,你在数据服务和搜索方面基础太薄弱,你需要雅虎华夏的合作和帮助’。而这话翻译一下,性质就跟‘你一个人打江山撑不住的,在xxx还有一个你同父异母的哥哥可以跟你合作’是一样一样的。忙着散播精子的渣男,最多告诉儿子他有兄弟可以帮衬,绝对不会亲自下场动手帮衬的。

资本利得逐渐下降,虽然是总的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肯定是不甘心的,会挣扎,会千方百计找新的稀缺资源并且试图垄断这些稀缺资源,来延缓自己被挤出圈子的。

比如说印刷行业需要大量密集投资的时代,资本就可以靠投资印刷厂来压制传媒创作人的影响力。当印刷成本大幅下降、印刷资源的稀缺度不如创作资源时,印刷资本家控制内容生产者的能力就开始削弱。可是即使如此,资本还可以和权力合作,比如在国内,靠垄断刊号/书号,设置出版门槛,人为制造稀缺,进一步钳制创作者。新的稀缺总会出现的。

人为制造稀缺?资本不愿意接受利得下降和控制力下降?这种事情当然会发生,但是改变不了总的历史演进趋势。

随着新科技的崛起,未来的既得利益者会怎么防止自己的财富升值速度跑不赢技术进步带来的后起之秀呢?只有钱没有资源的人,在科技新秀的股权投资上容易被创业者经营者坑,他们总要想办法找一个安全的场子玩吧?”

“买房啊。”

这个问题还需要经过大脑么?

一分钟速投技巧(三分钟告诉你什么是风投)(3)

如果十年前就买腾讯的股票,一直长线投资,绝对比买房赚,资本增值率高?

看过腾讯股价的都知道,06~08年,11~13年,是腾讯市值暴涨的年份,基本上两年翻一倍。但是09、10年几乎原地踏步。

为什么那时候原地踏步了?因为很多资深有消息、会分析的投资客,在听说了微信这个项目后,觉得马化腾很有可能把微信拆分出来单独上市,从此和qq两个公司运营。所以他们认为腾讯会很快衰落,当时很多人抛售了腾讯的股票,导致09年、10年滞涨。11年后确认微信项目落地、就在腾讯内部运营,不拆分,大家才重新狂买腾讯,导致继续猛涨。

因为qq属于技术上没门槛的东西,这个软件本身,几百万就抄出来了。qq值钱的是用户,而用户是没法捆绑给公司、或者承诺“公司经营者不把客户关系挖到新公司”的。

以马化腾的控制力,他可以把qq的用户全部引流到微信上,然后他和张志栋等人的创始人团队在腾云只占25%股份,到了新拆分的微信子公司或许可以运作到60%甚至更多——那他为什么还要带着腾讯剩下75%“穷得只剩钱”的股东“带你装逼带你飞”?

只不过后来mih以及其他各方制止了马化腾的拆分计划。

否则今天的腾讯已经是一个空壳了,腾讯剩下的75%股权的持有者只能跟pc时代的残余玩家玩玩——是不是觉得我描述的这个招数很熟悉?没错,就是斯皮格尔2012年玩的那个。snapchat不值钱,snapchat的用户量才值钱。

所以,哪怕是腾讯这样的公司,只有钱的人无脑持有十年,也不是必赚的,那只是历史的运气好。

本文转载改编自小说《文娱救世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