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木版年画门神系列 --曹州木版年画初探基本常识ABC之十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门神的木板年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门神的木板年画(曹州木版年画门神系列)

门神的木板年画

曹州木版年画门神系列

--曹州木版年画初探基本常识ABC之十九

菏泽市的曹州木版年画,到底有没有那些用于过大年,所专门张贴的门神及老天爷、老灶爷等主体年画?是否真的全为“福本子”一统天下?提出这个问题好像有点搞笑。口说无凭,多说没用。下面将结合笔者二十多年之收藏,最好还是让清代以来,曹州年画大量门神实物来具体验证回答。

所谓门神,在我们菏泽老曹州一带,又俗称门神爷、门对子、门心、对联和春联等。它象征着各家各户、里里外外大小门户,看家护院并能带来福气的把门神灵。根据各家情况每个门上都贴什么,很有讲究不得乱来,以免惹笑场。如外大门一般是“秦琼敬德”武门神,堂屋门多为“五子登科”文门神,新婚门“多子多福”,书房门则“状元及第”等。

据考察,菏泽市过去广大城乡的年画店,大都有门神制作。如果一家年画店缺少门神,则在年画一行很难站住脚。天官、灶神和财神,不管你家庭再大,人口再多,每家仅能请一幅足以。而门神年画需求量较大。一个大家庭往往有多个门,像大门二门,堂屋南屋和东厢西厢及附属房等。个别大户人家尚有过太平车的大寨门。它如车马客栈或家庙祠堂等。每逢过年往往需八开四开、直至对开整张,各种规格样式的门神。有的家庭可能要请五六幅到十几幅以上,且为成对的,收益高。可见门神是主打年画中的“重头戏”。同时,门神制作还往往代表了一家年画店的最好水平。长此以往一些名气较大的画店,保留下来各式各样造型迥异的门神雕版,五到十种上下并不罕见。另外,门神版面大都习惯加刻有各自画店对称的款识,又给后人鉴别带来很大便利。

由于曹州年画门神雕版和门神画流失及损坏较严重,笔者所掌握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下面将重点展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然窥一斑而知全豹。

菏泽市牡丹区(原菏泽县),下辖各办事处及乡镇,历史上均有木版年画生产。沙土镇大付庄,是菏泽城东最大的清代祖传老店,门神雕版很多。十几年前与其他雕版,均被贩子拉走,现仅存一对“五子捧寿”清代门神雕版,刻注“義成画店”。另有付姓人家尚藏有马超马岱(对金抓)红印门神一对,上刻“玉盛老店”款识。其雕版已被收进2010年《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第叁零捌页的东昌府卷内,原注“画店不详”。2020年又被收到《中国民艺馆年画雕版》第八六--九O页,其标注“地域 河南”。

城北小留集和近临的宋堂纸码店,系同家亲戚相传。各种老版于前些年处理殆尽,现家中仅留下一点所谓念想,就是彩印“五子登科”门神,其堂号款识为“同盛老店”,另遗存大门神套色版一块。又见有关报道,城南张和庄所印制的门神等年画,至九十年代仍行销全国。

郓城县东边境张营镇大老人村,明清至民国以来均有年画作坊。如镌刻“大老人.義興成”和“恒昇码子店”款识的曾家纸码店,就流出各式门神年画及雕版五六种之多。东边境外就是鐫刻“郓东黄垓.太和永店”款识的明清老店,所藏清中早期“五子登科”成对门神加一单幅门神画和雕版,即出自该店。见《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半部东昌府卷,第“叁零肆”页《马上鞭锏》秦琼敬德和第“叁壹捌”页《花篮童子》两对门神雕版,左右版面均有对称刻歀“郓东黄垓.太和永店”,均标注“画店不详”。其实“郓东黄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从郓城县划归嘉祥县的。

鄄城县以制作“福本子”年画而名扬海内外的“紅船口. 復興永”画店,一个时期以来曾广泛相传,根本没有其他年画制作,且雕版已在所谓文革“破四旧”中销毁。其实仅象征性地焚毁了部分年画雕版,大部仍在。2021下半年红船口大拆迁,从复兴永曹家又接连流散出多种雕版,如“秦琼敬德”(大中型各一)“状元及第”“五子登科”四套,均雕工一流。笔者以高价抢收到两套,即“秦琼敬德”及 “五子登科”。其版面均鐫刻“红船口.复兴永”对称款识,尽管被刻刀铲过,但仍清晰可辨。董口乡周场曾是当年木版年画专业村,堂号即“和興永店”,专门印制沈万三财神另有门神等;同时在杨老家附近,还收到两批文革中,专门为门神配套的文字春联雕版十多对。

曹县苏集镇白集村,去年新收到其一对清末民国期间的“马超马岱”中型门神雕版;成武县九女集韩铺村张氏纸码店,珍藏着一对清代门神老版“五子登科”,其堂号即“同興老店”。近期经辗转又从潍坊一位年画藏友之手,收来单县徐寨镇大魏庄村,三套清早期或之前的门神雕版。可见破损较重,历尽沧桑。

其他各县均有门神制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至于菏泽冀鲁豫边区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大量有关门神题材的革命年画,如自藏抗战门神“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和市档案馆公藏四对解放区“门心”:“解放军保卫老百姓,反美蒋过好太平年”,“翻身得地生产好,丰衣足食过新年”,“大家学习来比赛,翻身以后进步快”,“工农兵合伙干,打倒老蒋吃饱饭”等,曾有专题介绍,不再赘述。

我国年画创作与研究大家单应桂教授,幼年时代正赶上倭寇侵华,曾随家人在菏泽农村生活了近八年之久,不但亲自见证了门神等年画的真实存在,至今仍未释怀,而且深情地称之为自己的 “美术启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