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大萝卜的种子。常生用或炒用。

一、功效应用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能消食化积,降气化痰。其特点尤善消酒腐沉渣,食积腹胀。

常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本草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玉楸药解》:“莱菔子辛烈疏利,善化痰饮,最止喘嗽,破郁止痛,利气消谷。”

二、配伍应用

1.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腹痛泄泻,泻而不畅等证。莱菔子能消食化积,又善消胀行滞。治以上诸证,常配伍山楂、神曲、陈皮、半夏等,即保和丸。

若治食积停滞而又兼有脾虚之证,可再加白术以消补并施,即大安丸。

2.用于痰涎壅盛,气喘咳嗽等实证。莱菔子有降气消痰之功。治老人咳嗽痰多,常配伍白芥子、苏子,即三子养亲汤。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之证,疗效显著。

祝谌予治痰喘之证,在三子养亲汤基础上,又加入葶苈子、杏仁,名曰五子定喘汤。

祝谌予言:“治喘必先治痰,治痰宜调气。”

朱丹溪言:“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3.莱菔子配伍人参。自古有人参不宜与莱菔子配伍之说,认为莱菔子会降低人参的功效,实认识不足。少量莱菔子与人参配伍,不但不影响人参补益之力,反而可起到“补而不滞”作用。

《本草新编》:“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得萝卜子以行其气,则气平而易受。”

张锡纯言:“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正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藉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朱良春言:“人参补气,而补益药何止人参;莱菔子善消,而消伐药又何止此一味。即两者同用,也无非补消兼施之理,仲景之枳术汤中,枳实与白术同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人参与厚朴同用,同一理也。”

三、用法用量

莱菔子即入煎剂,也常入丸散。其消导之力颇大,故用量不宜过大。入煎剂常用量几克即可。

莱菔子有生用与炒用之分,生用则性偏升,炒用则性偏降。

《本草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黄元御言:“生研,吐老痰。”

张锡纯言:“莱菔子生用味微辛性平,炒用气香性温,其力能升能降。生用则升多于降,炒用则降多于生。取其升气化痰宜用生者,取其降气消食宜用炒者。究之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

四、应用注意

莱菔子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中医实战笔记:21.2.8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莱菔子化痰用量(本草精荟降气化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