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普遍运用于课堂的那些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们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个性鲜明,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看似随性却能做到“行散而神不散”;如今,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教学课件的制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文课应有的生气和趣味,师生由优美的文本获得的生命愉悦感,也随之销声匿迹了。语文的本色、本真和妙趣到底去哪儿了呢?下面我们就从公开课入手,列举一些常见的现象,以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海安中等专业学校百日誓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专学校杨一成)(1)

本文作者之一: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杨一成

活泼新颖、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几近绝迹。板书作为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写作特色的载体,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板书设计应该形象直观、布局合理、有的放矢、逻辑缜密,应该在课堂小结环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收到纲举目张的功效。然而在各类公开课上,我们很难见到这样的板书设计,大多数情形是:黑板上要么“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要么随意书写只语片言,要么就是课件内容的简单复制。不客气地说,这种公开课,即使课件制作得再精美,活动开展得再热闹,各个环节衔接得再流畅,对于授课者来讲,也有着无法弥补的缺憾,因为板书设计最能折射出你把控课堂的能力和真实的教学功夫,且有着不容置疑的信服力,岂可随便忽略或敷衍对待?

吝于品味语言文字,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语文”二字及语文课程使命的理解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人们的见识多么的殊异,我们觉得带领学生品味涵泳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都应是语文老师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若离了它,语文课还有何趣味可言?什么陶冶性情、传承文化之类的理想目标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可是在公开课上,我们很少见到教师兴致勃勃地启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欣赏重点文段的情景,即使有师生共同赏读的环节,也是浅尝辄止,或是尽量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根本不给学生驰骋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学生学习语文最宝贵的能力——想象力自然就会遭到限制甚至扼杀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提及学校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寄望于学校的只是不要把拥有想象力的孩子的想象力扼杀掉,这样就足够了。”观照村上春树的隐忧,我们是不是需要反省一番呢?

难见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不能彰显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一现象可以说较为普遍。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将教学参考书或别人的课件直接搬到了课堂上,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难点,只要教参上或别人的课件里没涉及或语焉不详,他就回避了。例如季羡林先生的《富春江上》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可是竟完全出我意料:在平阔的水面上,在点点青螺上,竟又出现了一个人的影子。它飘浮飞驶,“翩若惊鸿,婉如游龙”,时隐时现,若即若离,追逐着海鸥的翅膀,跟随着小燕子的身影,停留在风帆顶上,飘动在波光潋滟中。这里的“人影”究竟该如何理解呢,不要说学生了,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恐怕也会感到有点困惑,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听过好几节公开课,却无一人给出明确的解释,原因很简单,教参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别人的课件又无从借鉴,所以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含含糊糊地巧妙避开了。此类例子还有不少,足见部分教师独立思考精神的匮乏。

教学模式(套路)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的教学风格。俗话说教无定法,可如今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即套路,否则就有不规范之嫌。于是乎,不论什么样的文章,教师只能讲授30分钟甚至更短,其余的时间必须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于是乎,不管有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总要先小组合作探究一番,然后推出一位代表发言。于是乎,只要讲到古诗词,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本,而是要求他们跟着所谓的范读音频一遍又一遍地齐声朗读(这一点本身就值得商榷,因为范读也无固定的标准,每个朗读者都有自己处理文本的独特方式,朗读起来必然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还美其名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此一来,课文和课堂的特色,教师区别于他人的教学风格自然就无从体现了。

不顾教学规律,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讲求从课堂导入到布置作业的教学流程的完整本没错,但不少人对此要求明显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以至于不管篇幅多长、于讲析和学生的理解而言难度系数多大的课文,总是尽量在一节课内讲完。当然,他们自有法宝,那就是课件,凡要讲授的内容,全都通过ppt呈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灵活地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至于重要的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及时记录,某些难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一番,就无暇顾及了。

过于偏重听课者的感受,教学效果难以落到实处。开设一节公开课,特别是带有比赛性质的公开课,教师最头疼的,恐怕不是如何根据学情处理教材的重难点,而是如何解决听课者的收获与学生的收获孰轻孰重这一两难的问题。客观地说,没有人不知道评判一节课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获得感有多少,但考虑到听课者(尤其是评委)的感受,以及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因素,生怕自己的教学水平被低估,权衡之下,很多人还是选择了“迎合”听课者,严格对照量化的评课标准,主动“戴着镣铐跳舞”。于是,听课者可能会不时地点头称许,而学生则只能一头雾水地机械配合了。也许评课时听课者和授课者皆大欢喜了,但实际效果又能保证多少呢?

综上所述,我们唯有正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功能,尊重语文教学规律,主动摒弃功利浮躁的心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旨归,才能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才能真正让语文还原本色,回归本位。


编辑:关中小伙

海安中等专业学校百日誓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专学校杨一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