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山东德州市终于迎来一场久违的大雪。城西古运河畔蜿蜒的步行道上,结伴出行的市民踏雪赏景,怡然自得。整修一新的河道内,清澈的河水在冰面下汩汩涌动,等待破冰而出,迎接春的到来。

历史上的德州,是京杭运河山东段的第一站,曾经河上船只首尾接续,岸上商贾云集,素有“九达天衢”的美称。

随着时代的变迁,德州古运河早已不见樯桅船影,变得水少、水脏,甚至垃圾遍布,散发恶臭,鲜有市民往来。

“现在的运河故道今非昔比,污水变清了,河道重新畅通了。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近年实施的生态水系贯通工程。”市水利局河道处主任李加峰为此颇感自豪。

古老的航道再度焕发青春,这只是德州多年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州市水利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立足市情、水情,把节水作为保障德州水安全的根本出路,以建设生态德州美丽德州为目标,深入开展地下水压采、水功能区治理、水利风景区建设,全面推进河长制,大力实施“清河行动”,治水兴水,再现生态美景,走出一条具有德州特色的水利发展之路。

清理新赵牛河浮萍

兼蓄并治 打造绿色生态水环境

德州是严重缺水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已形成较大漏斗区。地下水超采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2015年2月,《山东省水利厅关于我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的通知》发布,德州市部分县市被划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全市为深层承压地下水超采区。

德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印发《德州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提出严格的地下水10年压采任务:到2020年,全市封停自备井3470眼,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必须全部压减完成,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50%;到2025年,关停全部深层承压水井1304眼,基本实现采补平衡。

以方案出台为契机,德州市各县市区纷纷展开行动,亮出真招,地下水压采工作进展迅速。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朝亮介绍:“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市共关停深层承压水井581眼、浅层地下水井1199眼,压采水量5605.4万立方米,堵住了超采的‘漏斗’,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方案阶段性目标。”

此外,德州市在全力压采地下水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地表蓄水坑塘、拦蓄灌溉尾水以及雨洪径流,在保障水质安全的前提下补充地下水。“德州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平均埋深从2010年的8.66米回升到了8.39米,可以说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宋朝亮说。

在水环境治理中,德州市始终坚持生态修复理念,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水系营造、绿岸建设等手段,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新型绿色城市水环境。

随着水利风景区建设不断推进,德州市已拥有各类水利风景区16个,其中5个为国家级,11个为省级,规模数量位居山东省前列。

良好的生态就是普惠民生的最大福祉。家住岔河小区的陈大爷,如今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早上吃过饭后,到附近的锦绣川水利风景区晨练,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德州市民不用出远门,也能享受到美丽水景。

河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治水有方再现美丽天衢)(1)

禹城泺清河

试点引路 活用社会资本新实践

德州市农业灌溉用水占据了总用水量的78.20%。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未来方向。虽然水利建设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农田设施改造全靠财政投入,覆盖面难免有限。资金从何而来,一直是困扰地方水利部门的难题。

2015年,水利部设立的全国首个平原地区引入社会资本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落户德州市,将中央资金、地方资金、社会资本和农民投劳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大发展。

“项目区涉及齐河县焦庙镇7个村5292亩耕地,受益群众548户2940口人,总投资1012.52万元,其中水源工程全部为省以上投资,设备资金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方按照4∶6的比例投入,社会资本投资225.07万元。”齐河县农水科科长王荣勇介绍道。

先建机制,再建工程。项目之初,齐河县初步创立了五大机制:编制《水权分配管理办法》,为项目区548户发放水权证;科学合理测算,确定农业终端水价0.88元/立方米;出台节水补贴、奖励办法的同时,制定灌溉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创新“企业 农民用水户协会”构建“合作社”的市场合作新模式;明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使用权……

2016年3月,项目区建成运行,累计建成中心支轴喷灌面积2051亩、移动喷灌面积2579亩、固定喷灌面积662亩。节水灌溉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由焦庙镇农民用水户协会与保尔公司联合组建的齐河县润丰源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负责。

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既破解了节水工程融资难题,还改变了项目区群众“靠天吃饭”的局面,真正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激发了群众节水积极性,打破了农田水利灌溉“瓶颈”。项目运行一年多,初步实现了政府节水、农民省工增收、社会资本赢利的预期目标。“一亩地年节水64立方米,” 王荣勇高兴地算起了账,“一年下来,项目区就节水33.7万立方米,经济效益增加了197.71万元。”

齐河县先行先试,撬动社会资本大力量,尝到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新实践的甜头。德州市迅速总结经验,辐射扩延,森达家庭农场、陵城区神大种植合作社、齐河县安头乡昌润致中和农场继续实施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活用社会资本,形成德州特色农田高效节灌新模式指日可待。

河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治水有方再现美丽天衢)(2)

高效节水灌溉喷灌机施工

河长助力 治水兴水立竿见影

往年被杂草和垃圾掩埋的六马河如今露出了真容,河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居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六马河已然成为夏津县的一张绿色名片。这是自河长制实施以来、德州市大小河流有了“代言人”后,所有市民都能看得见的变化。

2017年4月28日,德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德州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市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大幕正式开启。此后,德州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河长制迅速落地生根,成效凸显。

党政“一把手”挂帅,德州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陈飞担任总河长。全市1.07万个河段,共设立河长7374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市河湖全覆盖。

德州市大力倡导“开门治水”,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及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积极响应,纷纷加入河湖保护行列。现在德州市拥有民间(义务)河长1056名,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护河队30个,队员969人,承担了日常巡查、宣传教育、监督举报等职责,成为河湖保护的巡查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监督员,“双河长”共护德州一方清水。

河湖的健康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治水,不应只是政府孤军奋战,全民参与才是良方。

“为了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全市主要河道边上都竖起了河长公示牌。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信息一应俱全。” 市河长制推进办综合事务科科长李岩说,“我们还开通了‘德州市河长制’微信公众号,一旦发现情况,市民可以拨打监督电话或给公众号留言,更加方便快捷。”

德州市还创新建立了“河长 警长 网格员”河湖日常管护机制,成为全省亮点。

“河道警长”协助“河长”依法管水治水。德州市河湖沿线共设立“警长”400余人,警政合作,警民共治,铁腕重拳打击水环境污染违法犯罪。

同时借助网格化社会治理、环境监管的成功经验,德州市把河湖管护责任也落实在网格里。“网格员,其实也是河管员。全市设立了近4000名网格员,专门负责河湖巡查管护、清理河道垃圾、劝阻上报违法违规行为、对河湖水利工程开展安全检查等工作。”李岩说。河在格中流,人在格中走,“小网格”解决了河流管护大问题。

2017年8月,德州市在全省率先部署开展“清河行动”,坚决查处破坏河湖水域岸线违法行为。“短短半年时间,已清理河道1万公里以上,查处乱占乱建、乱倒乱排等违法行为6201件,使河道更加畅通、清洁。” 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李宝龙说。

河长们就像有一双双神奇的手,轻涂淡抹,还城市以缤纷,为德州市民徐徐摊开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

“退无可退唯有一马当先,德州市水利事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市水利局局长邢朝峰说,“放眼未来,我们仍将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夺旗意识,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强化水生态修复保护,持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将德州水利打造成城市发展金招牌。”

来源:《中国水利报》2月24日

作者:赵新 贾俊香 李耐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