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世界人口日的那天,联合国发布了一份《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除了对以往人类各大居住区域的人口变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回顾之外,还对接下来78年人类人口数量增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具体如下:

为什么黑人寿命最短(为什么饥饿最严重的非洲)(1)

如上图所示,像欧洲和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发达国家所在区域,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人口稳定性,从1950年到现在人口虽然在逐步增加,但是增长率极低。根据模型预测,接下来这些区域将会保持零增长或者稍微的负增长态势,一直到本世纪中期,接着开始明显的人口数量下滑。

北非和西亚(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的大洋洲岛国,人口发展的整体态势比较类似,都是经历相对较高的增速之后慢慢减速,人口总量保持没有大起大落,也不会过高。

不论是从增长速度还是从人口基数来看,从1950年到现阶段,一直位列前茅的都是亚洲地区。东亚和东南亚、中亚和南亚这两个区域的人口增长一直都是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的好几倍,不同的是,从2010年开始,东亚和东南亚增速慢慢变缓,但中亚和南亚依然开足马力。

为什么黑人寿命最短(为什么饥饿最严重的非洲)(2)

这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那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了。从上列图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信息,那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这个区域的人口总量增加并不明显。而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其人口总量突然飙升,到了2010年以后,增速更是超越了东亚和东南亚、中亚和南亚这两个区域。

为什么呢?从数字逻辑上看,是因为在90年代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基数不大,从未超过5亿,就算增长率高,也看得不算太明显。但随着人口基数,越来越高后,继续保持着这种超高增长率,那在曲线上就优势凸显了。所以,到了后面的预测部分,这一区域的人口慢慢力压群雄,然后走向一枝独秀。

这就有意思了。

为什么呢?

因为就算不看数据,大伙从新闻资讯和信息印象中都知道,这块区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落后,医疗和教育水平低下,居住环境糟糕,人们收入水平极度有限,按道理来说,人口应该越来越少才对啊?难道这东西跟社会经济水平成反比?

现实中似乎就是如此,越是发达地区人们的生育欲望越低,人口增长越缓慢。国家如此,城市如此(不算人口迁移),乡镇如此,就连一个村庄都是穷人生得比富人多。

这种有些反经济学正常逻辑的现象,要深入研究,专家们可以写出好几本书,咱不是专家,就不班门弄斧了。

因为相对其“不发达”这么一个因素,“饥饿”和人口飙升似乎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先来看看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一张世界人口饥饿分布图:

为什么黑人寿命最短(为什么饥饿最严重的非洲)(3)

这张图表中,发达地区因为数据真正意义上的饥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极微,所以直接没有统计出来。就饥饿人口总量而言,亚洲地区最多,达到4.25亿,接着就到非洲的2.78亿。但如果考虑到占比的话,非洲地区的可怕就显现出来了,达到20.2%。也就是说,每5个非洲人中,就有1个处于饥饿状态。

请注意,这里的非洲除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之外,还包括处于中东地区的北非。这两个区域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差还是蛮大的,饥饿人口的占比相差自然也是蛮大的。所以,实际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饥饿人口的占比要比20.2%高得多,美国全球发展战略协会给出的数据是32%,也就是接近1/3。

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历史上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饥荒导致的死亡人数并不亚于任何其他的天灾人祸。所以如果一个区域长期处于饥荒状态,它应该人口会越来越少才对,最起码不应该达到“飙升”这种状态。

比如同为饥饿严重的加勒比地区,其人口就一直保持着极低的增长率;而同为高增长率的亚洲地区,虽然绝大多数国家也不发达,但是最起码粮食方面不像非洲那样缺乏,毕竟这一地区的农业种植还是很合适的。

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种既缺乏粮食生产和供应,又保持极高的人口增长率,着实让人惊讶。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经济因素方面。非洲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这样直接刺激着人们早婚多育,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另外,因为缺少社会福利保障,生老病死都需要家庭成员抱团取暖,自然而然会产生“人多力量大”的念头。

为什么黑人寿命最短(为什么饥饿最严重的非洲)(4)

2、在政治方面。随着这一地区独立的国家增多,统治者为了保证政权归属,需要较多的兵源。在他们的理念里,人越多可以征用的兵丁也就越多,所以会鼓励生育,甚至当成政治人物去动员。

3、在社会因素方面。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地区,不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和部族,而且农村在社会结构上长期保留着部落和村社制度,酋长、头人们掌管着政治、经济大权,他们为增强本民族、本部落、本村社的实力,也热衷期望人口不断增加。不管养不养得起,生了再说。

4、在婚姻制度和生育观念方面。非洲因受传统生产方式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因素影响,人们一向具有结婚早、离婚少、生育率特高的显著特点。女子在 16 岁—20 岁时基本上都结了婚,从此进入了长约30年左右的生育期,一个妇女生七八个小孩都有足够的时间间隙。

另外,这一地区的文化水平低,文盲高,不重视避孕和节育宣传,也没有相应的避孕手段和措施,中招几率极高,生育处于放任状态。

5、婴儿存活率低,统计显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超过1/3的婴幼儿活不过5周岁。在其他因素鼓励多子的氛围下,很多家庭为了保证成年人口数量,想通过增加生育数量来覆盖夭折的缺失,形成了“多生一个就多重保险”的畸形观念。

那么,黑人的繁殖能力强是不是其中的原因呢,看过一篇生理学的科普,表示有一定的关系,这得益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育能力。但这一原因并非重要因素,毕竟如果不想生或者不让生,避孕节育观念成熟的话,繁殖能力再强也敌不过饥饿带来的破坏。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