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要开心更要注意安全
很多人选择户外旅行
亲近大自然的同时
健康安全意识不可松懈
谨防蛇虫鼠蚁以及其他小动物
如果不幸被咬伤或者攻击
一些简单的自救措施千万要记得
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最近这段时间,气温明显升高,各类野生动物出没比较频繁,猫狗等动物也处于发情期,比平时更暴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贴心给大家列举了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的几种动物伤害情况,以及发生意外后的处理方法。
01
猫狗咬(抓)伤,不心存侥幸
当今,很多人都养猫狗作为宠物,很多人也喜欢带着宠物出行。当前,正是小动物的发情期,不管是自带宠物还是在乡间野外遇到猫狗等,如果不幸被抓伤或咬伤,不要心存侥幸,及时就医接种疫苗,避免感染狂犬病病毒。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根据暴露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伤口处理
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可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 分钟;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疫苗接种
暴露后立即接种或潜伏期(一般为1~3 个月,极少数短至2周以内或长至1年以上)内接种疫苗通常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而除了常见的猫狗之外,蝙蝠、狐狸、牛、羊、马等动物也容易传播狂犬病,在出游时,尤其与动物近距离接触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儿童年龄小,不一定能及时表达,需要家长留心。
02
马蜂蜇伤,不随意挤压
马蜂又称胡蜂、黄蜂,不同于蜜蜂,它体大身长且毒性也较强,在野外也很常见。
马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向人发起“进攻”,所以野外遇到马蜂时千万不要有好奇心,离得越远越好。如果不幸被其蜇伤,局部皮肤会立刻红肿、疼痛,应第一时间检查伤口是否有毒刺残留,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注意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可以先用冰袋(可将冰包裹毛巾)敷一下伤口。
浙大一院全科医疗科主任任菁菁主任医师表示,如果出现发热、头晕、恶心,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不要犹豫,第一时间赶紧去医院。
03
水母、海胆叮咬,不轻易拔刺
5月天气渐热,很多人会把行程安排在海边。但如果是在一些野海,要特别注意被水母或海胆叮咬。
水母大部分是有毒的,叮咬可引起伤口剧烈疼痛,烧伤感,叮咬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在身边没有急救用品时,可就地取材用冰袋冷敷,或者使用醋或者盐水来清洗伤口,不建议用清水,因为清水可能会引起小刺上的触须刺痛皮肤,第一时间报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
海胆主要生活在海岸边的浅水区,很容易就踩到它们。只有少数海胆有毒,但其尖刺可刺穿皮肤,一部分会留在皮肤深处的组织中,导致感染。在处理时,不要尝试拔出留在皮肤表层的尖刺,因为它很脆弱,很容易折断,需尽快去医院急诊,让医生慢慢地将其全部取出。如果尖刺已经不在皮肤中,将伤口浸泡在热水(不是滚烫的水)中可以减轻疼痛。
04
隐翅虫叮咬,不直接拍打
每年5月份之后隐翅虫也开始蠢蠢欲动,在水田、草地、树林中比较多见。
隐翅虫有很多种类,一般身体为橘黄色,头、胸及尾部为墨绿色的隐翅虫才具有毒性。它具有向光性,夜间出现活动,喜欢围绕灯光(特别是荧光)飞行,所以常会在夜晚受灯光引诱进入室内。
毒隐翅虫通常不会蜇人,但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毒液PH值在1-2,虽然有“行走的硫酸”之称,但其腐蚀性并不会直接导致我们受伤,真正的危害物质是它的毒素,属于强烈的接触性毒素,可引起瘙痒、肿痛、水泡等不适。
浙大一院全科医疗科李帅医师提醒,当其停留于皮肤上不要直接拍打,也不建议隔着衣物拍打,可以用嘴吹走,一旦其受压或拍打、压碎时,便会释放出毒液立刻引发皮肤由浅入深的急性炎症反应,数小时后可出现细胞水肿、溶解坏死,形成水泡,严重时可遗留疤痕,需尽快去医院就诊。
05
蜱虫叮咬,不生拉硬拽
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出没,当前正是它的活跃期,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都很常见。
蜱虫长期寄养在不同动物的身上,也是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主要载体,引起发热及多器官衰竭等症状,浙大一院去年就发布过相关报道。
蜱虫的头部有倒钩,会紧紧勾住皮肤,一旦被它们叮咬,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否则容易造成蜱虫口器前肢等断裂留在体表引发过敏及感染。正确的处理建议是,用酒精、碘伏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其自行松口脱落,或立即就近前往医院处理。
五一出游,一定要提高健康意识,任菁菁主任特别列出了几点温馨提醒,大家记得收藏哦。
1、出行前关注天气以及出游地的气候特征,准备好合适的服装。
2、户外出游时,尽量避免到昆虫较多的花丛、草坪、树林或潮湿阴暗的地方长时间游玩,如一定要去,穿紧口、浅色的长袖衣裤,不穿拖鞋、凉鞋、高跟鞋、皮鞋。
3、提前准备些防蚊防虫液,带一些碘伏棉签、创可贴、绷带等日常急救用品。
4、在日照充足或气温高的地区,做好防晒措施,避免被晒伤,有过敏体质的人,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和时间。
5、不独自前往未经开发的景点,随时保持手机畅通,发生意外第一时间寻求帮助。
来源:浙大一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