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有职业倦怠,但是可能不知道还有「父母倦怠」。其实父母倦怠并不少见,据估计有2-14%的家长可能经历过父母倦怠,当然这个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所不同。
父母倦怠不仅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和健康不利,同时也会影响亲子关系。而父母倦怠的状态,大概是处于压力状态和抑郁状态之间。
哪些迹象提示可能处于「父母倦怠」?如果有「父母倦怠」,该如何应对?这篇来简单分享。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一、哪些迹象提示父母倦怠?以下5种迹象提示可能处于父母倦怠状态:
1 身心疲惫,疲劳而紧张
不少妈妈可能都说过或感受过,自己快被耗竭,已经筋疲力尽,真的已经无法再持续了。可能描述为:
“感觉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疲劳感,同时又伴随着持续的紧张感。”
2 情感上与孩子产生距离
有倦怠感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与日常生活出现脱节,或者觉得每天就是按部就班、没有感情的过个场。另外,倦怠的父母可能很难感受到与孩子相处的乐趣,也很难对孩子传达关心和爱护。比如这样的状态:
“人是在孩子身边,但是心和状态是空虚的、缺位的。”
3 躯体症状
经历过父母倦怠的家长,也可能会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头痛、乏力。而有的则可能会觉得只要想想未来的日子,就已经足够让自己疲惫不堪了。还有的则会认为自己变得更容易生病,比如觉得自己经常感冒,因为他们内心感觉自己已经身心俱疲,非常“脆弱”了。比如这样的描述:
“感觉头疼、脖子酸疼、耳鸣…整个人感觉很虚、头晕目眩的,感觉自己好像感冒了,总之感觉全身哪里都不对了。”
4 感觉自己无能、缺乏价值感
父母倦怠会使人感觉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又或者觉得,作为妈妈,现在的自己远不如从前的自己。
作为父母,觉得自己没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所有这些感觉放在一起,慢慢失去自信,失去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比如这样的描述:
“养孩子的过程,我和孩子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和不顺利。见到了自己最不好的一面。我感觉很害怕,也很担心自己情绪不稳定。我对自己作为母亲越来越没有信心。每天的家庭生活,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失控感。”
5 孤单和愧疚
没有精力自我提升,甚至没有机会出门,这些都会让人觉得孤单和分离。而不少妈妈也会因为有这种感受而对自己感到羞愧,从而更难得到或寻求及时的帮助。所有这些,把本身就已经倦怠的妈妈,带入了整个负面循环中。比如这样描述:
“我不敢跟人提这些感受或状态,更不会想着去求助什么人,因为我非常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状态之后,对我指指点点,背后议论我,或者有色眼光看我,对我产生误解。”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二、父母倦怠VS产后抑郁现有研究发现,父母倦怠与产后抑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也有区别,比如:
- 父母倦怠通常出现在孩子18月龄以后。
- 父母倦怠与家长的个性或特质有关,而与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关联较小。
- 而抑郁症则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较大。
- 父母倦怠导致的情绪低落往往与养育相关,而与生活的其他方面无关,比如工作、收入等。
对父母倦怠保持警惕,比如有意识地排查自己是否有相关的迹象,如果发现有,就积极正视这个情况,而不用觉得自己有问题,不好意思或不敢跟人讲。早发现早应对,才有可能更好地预防进入抑郁状态。
常规的应对包括:
保证睡眠的总量和质量
这个也包括尽量少做影响睡眠的事情,比如过量咖啡因摄入、睡前熬夜刷手机,尽量保证规律作息,睡前给自己泡个温水澡舒缓一下,好好睡一觉。
关爱自己,不要忽略了自己
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与育儿无关的事情。这样做可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给自己充充电。
寻求科学育儿支持
不要总是要求自己做100%的完美妈妈,只要足够好就可以了。另外,多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般是怎么样的,对孩子保持合理预期,了解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从而更好的避免紧张和焦虑状态。
积极寻求帮助
比如把自己的困难和状态与家人、朋友诉说,接受旁人的帮助。另外,如果觉得一般的家庭或亲友支持无法让自己有很好的改观,那也要积极寻求相关的专业帮助,比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帮助,也请分享给有需要的家长一起阅读和了解。我是珊珊,关注我,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END-
如果觉得有用
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往期推送精选:
- 生二胎的「极限年龄」是几岁?最后1段话很重要
- 聪不聪明,从「手」上就有体现,看看你家孩子符合了吗?
- 生娃后,夫妻多久一次才正常?
- “老得慢”的女性,一般有这10个共性,看看你占几个
- 从小允许吃冷饮和被父母限制吃的孩子,长大后哪些方面有差异?
- 长期吃面食,与长期吃米饭的人,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健康?
- 宝宝说话早聪明?还是说话晚聪明?科学研究这样说
祐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