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往年,今年的金三银四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传统的离职潮和抢人大战都没有在跨境职场上演。反而在单双休的问题上,跨境人都有些许悸动。
几个月前,国内不少大企业带头走双休的路,彼时一阵双休的风也吹向了跨境圈。可惜世事难料,本以为安安心心享受双休的跨境打工人,又突然陷入了单休的魔咒.....
01
双休成顶配,
单休再次席卷跨境圈!
混迹职场多年,大家都知道双休才是顶配,是每个跨境人梦寐以求的休假方式。
双休意味着工作2.5天休一天,单休意味着工作6天休一天,可见对于打工人来说,单双休之间的意义完全不同。不少跨境人都吐槽:单休比狗都累!
图源:卖家社群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互联网大厂就纷纷宣布实行双休制。紧随其后的是,跨境圈内许多大卖,例如通拓、赛维、棒谷等都陆续公布实行双休制。很多跨境中小卖家也在紧随实行双休制的步伐,开始推行双休制度。有人不免感叹:双休的风确实来了。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双休乘风而来的时候,最近跨境圈的另一些公司却开始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将双休取消。据卖家爆料,自己的公司本来一直是双休,却改革为了大小周,不仅每月多上了4天班,工资还没有变化,提成门槛也反而升高了。
图源:卖家分享
不仅如此,更有卖家反映自己公司从双休直接跳转为单休,是相当直接,而且周日回复邮件电话等工作也没有停下来。对此,该卖家终于愤然道:下周辞职!
图源:卖家分享
由此可见,不少跨境打工人对双休的祈愿是破碎了,公司制度说变就变,让不少员工都有些难以接受。公司这一变化想必会引起公司员工的逆反情绪,其实,因为业务需要可以调整工作制度,如果只是追求单休或是大小周的形式则毫无意义。另外,公司想要留住员工的心,可以通过适当的增薪以及完善福利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整日怨气满满,思考何时跳槽。
眼下正是金三银四,跳槽寻找双休的人应该也大有人在,事实果真如此吗?借着招聘季跳槽跑路的打工人真的会多吗?
02
没有永远的红利期,
跨境寒冬大卖靠裁员断臂求生!
自从步入2022,我们的生活似乎都被下了魔咒。疫情遍地开花,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开始了自己的防疫保卫战;不少房地产企业也不断暴雷,以前的房企巨头也不得不“摆烂”.....
经济下行似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现状,人间四月天已至,互联网的寒冬也来临了。还没到毕业季,不少互联网圈的朋友却开始晒起了自己的“毕业照”,然而这个所谓的毕业也只是互联网“黑话”之一,是企业在委婉地表达辞退。
图源:微博
本来一个企业裁员并未有何值得指摘的,但是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圈的裁员潮来势汹汹,且从年初就已经开始,整个市场也由此显得格外不安。某些企业被裁员工的工牌已经堆积如山,像有赞传出裁员70%,滴滴杭州货运部门被传业务线全线清空,阿里、京东、B站等也都在裁员,而且比例还都不低。
互联网大规模裁员,可见互联网行业已经在开源节流了,传统行业中的教培和地产行业也是“重灾区”,而这些不得不转行的人也有一部分流入了跨境电商。人才内卷也在愈演愈烈,然而,跨境电商许多卖家却急需断臂求生,有卖家说出了自己前公司的经历,表示自己也是见过跨境电商寒冬的人:
前公司从A股跨境龙头陨落到破产,只经历了一年半。先是大幅度裁员,砍掉几千名员工,然后是缩减福利,办公室退租,下午茶和团建都取消,尽一切可能补充现金流,再到股票动荡,高管套/现离场,供应商集体讨债……
不仅大卖,有卖家反馈说,大部分跨境公司现在都撑不住,因为疫情国外消费能力下降,国内运费又不断涨价,同行竞争大,投入太多钱但没什么回报,很难做起来了......从各行各业的现状来看,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行业是永远处于红利期,这句话于跨境电商来说也相当适用。
有卖家对此总结道:去年还可以选择躺平,今年是直接被躺平,跨境这一块的降薪裁员,让多少人不好过,大家还是不要轻易辞职!对于跨境打工人来说,如果真的要辞职跳槽追求双休,业内人士也给到了如下几点经验:
- 大企业的双休率高于小企业,在规模和品牌上可以先进行一番选择;
- 创业公司的双休率要低于稳定期企业,在面试时可以着重考察一下公司的进程;
- 做精品的公司双休率远远高于铺货型企业。
写在最后
双休也好,单休也好,总比一直休好。
前段时间,疫情下的许多深圳跨境人表示,失业让自己的命比咖啡更苦。一面是高高的房贷和生活支出,一面又是失业,许多跨境人的正常生活都难以为继。而疫情没有结束,许多人都还在失业。
话说回来,关于双休和单休的选择,都是双向的。有卖家也曾在论坛发帖,询问大家在面对双休8K还是单休1W时,会如何选择,而这一问题折射出的本质是关于时间和金钱的选择。选择双休,意味着你选择了时间,能够多去学习和提升,或是享受生活;选择单休,意味着你选择了金钱,家庭压力大的打工人或许就不得不这样选。但是单休的工作压力相对来说或许更大,大家也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挑战。
其实,如果你有能力、有资本,不论是单休还是双休的企业,都只是自己的选择罢了,而不是被迫选择。我们在疫情之下,远离浮躁,沉淀自身,将运营能力提升,安稳地度过裁员潮,未来也能够在工作面前,掌握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