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孩子们拿到新书啦。

今年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选入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相信一定会吸引到孩子们的眼球!

谁是最可爱的人现在还在课文里吗(欢迎谁是最可爱的人重返初中语文课本)(1)

对于这篇文章,2001年前上初中的人都很熟悉。甚至有些人还会背诵其中的精彩段落,那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写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描绘了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的战况,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国际主义精神。

这篇文章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成为深受师生喜爱的经典作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现在还在课文里吗(欢迎谁是最可爱的人重返初中语文课本)(2)

自己当学生时,最难忘的课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精彩片段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自己当老师,这篇课文,成为我最喜爱的课文。我甚至能记得其中一个教学设计环节:

文中有一段写到了牺牲战士的名字。我让孩子们站起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这段读三遍: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孩子们站着读了三遍:一边比一边读的动情,最后很多孩子都哽咽难言,热泪盈眶!这就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力量,这是最可爱的人的伟大,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魅力!

然而,就是一篇这样的经典课文,被某些人删除。理由有三:

一、煽情,滥情;

二、描写战争,太过血腥;

三、不合时宜,影响大局

说“煽情、滥情”,真的他没有资格这样说:魏巍曾经在文章的开头写到: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这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太感人啦!

说“描写战争,太过血腥”,其实真实的现场比这更加血腥,更加残酷。无论是魏巍的报告文学,还是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抑或是电影《金刚川》《长津湖之战》……对朝鲜战场的描写,都是挂一漏万,冰山一角。

说“不合时宜,影响大局”,请问不合谁的“时宜”,又影响了谁的“大局”?这样的文章,让谁尴尬,让谁不舒服了!这可能是让某些公知和亲美派不舒服啦!

时光荏苒,从200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移出中学语文课本,到今年的重新回归,整整二十年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一个实事经典,永远是经典!历史,永垂不朽!爱国主义,永远不会过时!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语文书里看到《谁是最可爱的人》,能够和孩子们一起重温经典,真的很幸福!欢迎经典回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现在还在课文里吗(欢迎谁是最可爱的人重返初中语文课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