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也先森

琅琊榜2中最可怕的伏笔(一个缺少智慧的失败朝堂)(1)

​从开播之初的“无胡歌,不琅琊”到现在的逐步认可,琅琊榜2也即将步入尾声。

这部剧虽然不复“麒麟才子,江左梅郎”琅琊榜1的风光,但也没有重蹈大部分续拍剧的覆辙,总算撑起观众对琅琊系列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黄教主也通过这部剧改变观众对他“狂狷邪魅”的固有印象,将一个有血性、有胆略、有情义的长林世子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一路跟来,最值得好好探究的还是大梁武靖爷(萧景琰)一手调教的梁帝和庭生所构建的朝堂关系。

琅琊榜2中最可怕的伏笔(一个缺少智慧的失败朝堂)(2)

​1.长林威盛,埋下身后祸根

一个聪明的统治者,绝不可能绝对依赖于某一个将领,也绝不能将统治的稳定与否建立在将领的绝对忠诚之上。

宋浮在监狱中说,“ 长林王府权倾朝野,功高盖主,长林军睥睨群雄,拥兵自重已成了既定事实,纵然当前的长林王一代还能恪守本分,但又怎么能保证子孙后代不会被权力腐化谋朝篡位 ”,这道出了满朝文武的担忧。

就连萧平章也觉得可怕,因为整个朝堂没有可与长林军可匹敌的军队,也没有可以代替长林王的其他将领,这不仅于国不利,也让长林成为了众矢之的,他也认为宋浮说的有理。

“长林之罪,罪在将来”。梁帝对长林王的绝对信任,造就了长林军的无上军功,成就了长林的无上威名,也为长林日后埋下了祸根。

琅琊榜2中最可怕的伏笔(一个缺少智慧的失败朝堂)(3)

​2.外戚坐大,借忠义而成党

琅琊榜虽然架空历史,但依稀可见五代十国的影子。汉代外戚专政祸国旧事历历在目,梁帝却不引以为戒。

皇后兄长荀白水担任首辅统领内阁,侄儿荀飞展担任禁军统领护卫宫廷安全,如果叔侄一心想要谋逆,梁帝该如何自处。

更何况,梁帝临终前与宁王的对话表明,他是多么清楚他的哥哥长林王的为人。

长林不愿结党、纯粹无私、不恋权位,明知危险为了大义还是义无反顾牺牲自己。这为大梁以后的朝局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所以,荀白水摆在明面上的阴谋就让长林王身死,长林军撤编,萧平旌退居琅琊阁。

此时此刻,大家觉得皇后一族有没有能力让皇帝成为傀儡?

琅琊榜2中最可怕的伏笔(一个缺少智慧的失败朝堂)(4)

​3.储君年幼,所凭难依势危

梁帝临终前,最牵挂担忧的不是幼儿如何才能稳固皇权,而是自己的皇兄长林王萧庭生的安危。

兄弟情深固然令人感动,然而长林王府的下场最终证明了梁帝的安排失当。

长林王性情纯正无意权谋宫斗,荀白水虽长于权斗却无大格局,加上有荀皇后这样实力坑娃的主,大梁就是想消停也不行。

荀式一族有了篡权的实力和时机,却没有把握住,也没有就此巩固梁帝皇权。

荀白水在知道萧元启为人狡诈和掌握皇后把柄的情况下,没有在“斗败”长林之后第一时间将萧元启灭口,更是让其领军出征立下军功,答应下嫁荀安如,同意其举荐的禁军统领人选,将皇帝安危送到萧元启手掌之中。

荀氏兄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不作就不会死。所以,观众们都搬起小板凳坐等元启造反。

这一切,都归咎于梁帝临终前的安排失当,归咎于梁帝在世前未能提前为自己百年之后的朝堂做好准备,也归咎于萧景琰的教导,他让梁帝和庭生学会了忠义,却没学会制衡。

当然,最大的罪魁祸首还是编剧。

他为我们塑造了这样的一个清流皇帝,却让他构建了这样失败的朝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