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郑板桥大家都清楚,不过知道的比较多的可能是他在诗、书、画上的才华和名气,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其中又以画竹著称,因一生中多客居扬州,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而大家可能知道比较少的则是他的仕途,他的科举生涯。郑板桥于40岁时进京赶考,之前的秀才举人自不许多提,这一考变中了进士,之后在京城滞留了一年,想要得到个一官半职,最后也没有成功,于是就接着回扬州卖画。一直到50岁的时候,他的为官生涯才真正开始,最早是在河南范县为县令,五十四岁时调任潍县,今天要说的这首诗也是写于他在潍县的任上。
在任那年潍县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饥民遍野,郑板桥为民生东奔西走想尽了办法。只可惜他虽然是当地父母官,但无权无势也实在改变不了什么。向上级申请开仓放粮也没有得到允许,看不下去自己任下的百姓就这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郑板桥毅然决然决定自己动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今天要说的诗就写在这件事发生前后,郑板桥画竹题诗送给路过的巡抚大人。也就在这首诗作后不久吧,郑板桥因私自开仓放粮惹恼了上级,被迫告病回家继续卖画去了,这也就是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的结束。
所以在我看来,诗人们,或是艺术家们,在盛世往往也是能当个好官的,因为他们的才华足够,心地又足够纯真善良,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家国天下。只是适应不了官场的弯弯绕绕,才导致了大多数人的仕途不顺。而如唐代几位大宰相,既是文坛领袖,愿意提拔后进的同时又能够位极人臣,是很不容易的了。
下边我们来看一下郑板桥题在《风竹图》上的这一首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己一个人躺在衙门的房间里,听见窗外风吹动萧萧的竹声,我却没有雅兴去欣赏竹子声律的美妙,只怀疑这声音是民间疾苦声。有此一句便足以看出郑板桥身为父母官确实是爱民如子的好官,百姓深受饥荒之害,他也是心急如焚安静不下来的。
最后一句感叹,像我们这些小小的官员们啊,就算是百姓一些极小的事情,也总能牵动我们的感情。这一句话很妙,一枝一叶呼应了上文的竹声,是一手双关,又委婉的暗示自己对那些不作为的大官的不满之情。只是半百之人,不能学那童言无忌说“大大螃蟹著红袍,大大老鼠吃官粮”之类的痛快之词,也只好借此来发泄了吧。
其实这首诗更多的还是对自己在说话,说明自己无能为力的处境,说明自己爱民如子的心情。只是在巡抚的眼中,这一切可能都变了味。一力的说自己多么爱民如子,多么想在百姓饥荒的时候有作为,这不是在暗示上级官员无能吗。最后也是因为私自开仓放粮,仍旧回扬州卖画去,也是一种当时骚人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