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云劝宝玉​1.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梦三十八章节作文鉴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三十八章节作文鉴赏(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赏析)

红楼梦三十八章节作文鉴赏

​一、湘云劝宝玉

​1.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那里拣的?”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2.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宝玉把麒麟比印还要重要,在古代的“印”,是身份的象征,准确说的是官印。湘云的玩笑话,是想说宝玉分不清侧重点,而宝玉偏偏不在乎印,却在乎金麒麟,说明宝玉对当官根本不在乎,确切说来是对考科举不感冒。

​3.下面的话语中,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湘云定亲了,而且说话袭人十年前伺候过湘云。接着湘云大赞宝钗,希望有一个宝钗这样的亲姐姐,说着就眼圈红了,正应了判词和曲子,湘云是孤儿。宝玉听了湘云赞宝钗,说道:“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史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湘云下面的话更直接了当,史湘云道:“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看到这些话,湘云的口直心快表现地淋淋尽致,一点不给宝玉面子,而且丝毫不怕林黛玉,关于湘云到底与林黛玉亲密?还是与薛宝钗亲密?以后系统论述,此处挖个坑。

​4.当贾雨村来访,又要见宝玉,宝玉是一万个不愿意见贾雨村。此时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5.上面是湘云劝宝玉学点仕途经济,宝玉直接给顶了回来,下逐客令了,可见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之情,这是湘云对于仕途经济的理解。从袭人的话,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宝钗也曾经劝过宝玉要学仕途经济,宝玉的反应是,直接走了。弄得宝钗下不来,这是宝钗对仕途经济的态度。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林黛玉从来不劝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这才是宝玉的知心人,林黛玉的对仕途经济的态度是很冷淡的。湘云劝宝玉是出于和宝玉很好的亲情,认为长大了,该懂点仕途经济,完全出于好意,即使宝玉下了逐客令,仍然不走,而且从这之后,湘云再也不提仕途经济了。宝钗劝宝玉是出于“金玉良缘”,希望未来的他可以走仕途经济。林黛玉是出于“木石前盟”,一种精神的交往,她理解宝玉的想法,所以从来不劝宝玉学仕途经济。

​二、宝玉诉心肠

​1.黛玉正巧听到宝玉的话,瞬间心里暖暖的,宝玉果然是知己,没有认错人。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看到了吗?宝玉依然还像小时候那样,但是大家都成长了,所以林黛玉赶紧制止了宝玉。

​2.下面宝玉对黛玉诉了心肠,可惜此时黛玉没有听到,却让袭人听到了,让我们看看宝玉都说了什么?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宝玉患有严重的相思病,而且是特别严重的那种,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了,身上有病了,心里有病了,可是这些话却被袭人听到了,这才有了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了一些让宝玉远离黛玉和宝钗的话,之所以带上宝钗,袭人是有目的,如果不带上宝钗,这不就是直指黛玉吗?由此可见袭人也是一个极有心机之人,看似不争,实际是大争。

​三、金钏儿投井自杀

​1.袭人听到了金钏儿的自杀消息,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袭人的流泪,是发自内心的,也有了一种同类死亡的悲感,金钏儿是丫鬟,她也是丫鬟,怎么能不悲伤?

​2.王夫人听到后,是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尽管当时王夫人打金钏儿的时候是气头上,并且牵涉到她的核心利益,但王夫人毕竟是大善人,她的流泪,既有同情,可能也有自责。

​3.宝钗对于金钏儿投井自杀的态度,说金钏儿自杀是糊涂之举,不过赏几个钱罢了。每次看到这里,我都感觉薛宝钗的虚伪,甚至有些残酷无情,对于下人毫无同情之心,可想来她平时宽待丫鬟们,是一种做作之态。漠视人命,可见她的心多么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