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2)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3)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4)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5)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6)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7)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8)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9)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0)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1)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2)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3)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4)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5)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6)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7)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8)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19)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20)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21)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22)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23)

社会保障理论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章)(24)

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指当社会保障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和革新。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①较为平缓的渐进式改革;②较为彻底的结构性改革。渐进式改革又称社会保障的参数改革,即在保持原有制度结构,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一些关键影响因素,如给付条件、缴费水平、给付水平等指标进行调整,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不再局限于调整若干影响因素,而是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理念、财务安排、给付方式、管理运营方式等影响重大的领域进行改革,从而彻底消除现有制度存在的弊端。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指当养老保险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和革新。近年来,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多层次(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成为主流,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私营机构也参与到养老金运营管理中,居民在养老金管理中的决策权增加;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养老金运营的监督,以确保资金运营的安全性;养老金的可携带性提高。有些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指当医疗保障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和革新。医疗市场是信息不对称最为严重的市场之一,因而更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不断攀升,以至于连发达国家也不堪高昂医疗费用的重负。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使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医疗保险政策。发达国家医疗保障更加注重医疗的公平性,通过引入竞争和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医疗保障的可及性。我国医疗保险进行了重大改革,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已经初见雏形。

二、复习思考题 1.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它们是如何解决的?

答: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不少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弊端重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因此这些国家不得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①社会保障支出膨胀 造成社会保障支出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出生率的下降,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产生了人口老化的问题;

b.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人数增加,失业者不仅无法对社会保障基金有所贡献,还要花费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

c.过高的福利待遇造成的浪费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

d.过高的管理成本。

②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

在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过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国际劳工组织认为有些国家如德国,其社会保障费用水平很高,但竞争力也很强。

③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

在发达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社会保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原有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欠佳,改革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私营管理的趋势。

④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社会保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变革,还是主要以产业工人作为其保障对象。

(2)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不断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这不再仅仅是技术性改革,还包括对基本结构和政策上做出调整。包括:

①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

a.养老保险增收的措施

第一,提高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

第二,取消原有的社会保障缴费的收入最高限额。

b.养老保险方面的节支措施

第一,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第二,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降低支付水平;

第三,改革养老金调整方法。

c.失业保险方面的节支措施

第一,限制领取失业保险的期限;

第二,延长领取失业保险的等待期。

②改革制度结构和管理

a.养老保险的制度变革

发达国家变革的趋势是,除加强私营部门在养老保险领域的作用之外,缴纳确定制在逐步发展。

第一,从政府负担养老保险转向个人储蓄式的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多由私营机构经营。

第二,养老保险从待遇确定制向缴纳确定制转变。

b.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一,将竞争引入医疗领域。办法是由公立医院提供免费服务,由私立医院提供有偿服务,其费用来自患者自愿参加的医疗保险公司或非营利性的健康保险机构。

第二,注重对住院医疗费用的改革。因为住院医疗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比重过大,所以,往往需要通过合理使用昂贵医疗设备、严格报销制度、替代住院的治疗方法等措施降低住院医疗费用。

第三,改革药品付费制度,节省医疗保险开支。

第四,扩大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

c.应付就业模式变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面对非全时就业和各种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把各种灵活就业者包括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d.促进再就业以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

许多发达国家将失业保险的工作重点从失业救济转向就业援助,转向以再就业为龙头的新思路。在促进再就业的方法上,它们将培训作为主要措施,政府出台一些措施,鼓励企业雇用失业者。例如,提供政府补助,降低企业为新雇用的失业人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等。

③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步法也在加快,欧盟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欧盟国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成为主要矛盾。为了保障劳动力不因为流动而使社会保障利益受到损害或受到不公平待遇,欧盟制定了共同遵守的规则,通过了一些共同遵守的准则来协调各国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由各国自由决定其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和享受条件,欧盟只是通过这些准则来纠正和防止那些可能损害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和制度。

2.经济转型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答: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些国家习惯上被称为经济转型国家。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90 年代后,随着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转型国家在借鉴发达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并吸收有关国际组织的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1)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这些国家大多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生活水平下降,原来的以国家保障为核心的较高水平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位置,而且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提供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复存在,此外,长期严重的失业对经济转型国家提出建立失业保险的要求。因此,20 世纪 90 年代后,经济转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核心进行了重建和完善。

(2)改革社会保险制度

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济转型国家对社会保险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包括由政府提供的用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救助、强制性缴费的社会保险以及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经济转型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调整最大的是在养老保险领域。

(3)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缴费及给付标准

经济转型国家改革后的经济衰退和大范围的失业进一步加重了原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压力,因而在新的改革中,各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社会保险缴费率。

(4)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监管水平

仿效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也将社会保险基金投入金融市场,并采取措施提高其运营和监管水平。

(5)创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

经济转型期间,转型国家面对严峻的失业局面,采取积极的就业促进措施,帮助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与此同时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减轻大范围失业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仍保留有较为庞大的农业部门,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农村居民,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但随着改革的推进,这项福利已成为历史。经济转型以来,在农业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民也不可能像城市居民那样按月缴纳保险费,农民的保障出现了问题。

总之,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存在很大的困难,也更为复杂。

3.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哪些变革?

答: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扩大,社会保障的项目在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在提高。

发展中国家从 80 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主要有:

(1)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变革主要出现在一些非洲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人数很多,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大问题。

(2)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现收现付制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纷纷改革,其中以智利的改革最具代表性。

1981 年,智利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现收现付改为个人账户。“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智利成立了 12 个基金管理机构供参保者选择,管理机构之间展开竞争。政府通过发行“认可债券”的方式解决制度转型的成本问题。智利政府在 1986 年批准养老基金可投资于金融市场,1994 年批准养老基金可投资于国外。

(3)强调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的回归、市场机制的适度引入等将成为新的趋势,但政府的主导责任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4.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①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制度条块分割情况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针对城市劳动者实施的社会保障为主。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仅限于合作医疗和“五保”供养,养老保障仍以家庭养老为主,没有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因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城市中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劳动者所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极其有限,待遇水平也远低于当地的全民所有制单位。这使得人们更愿意挤入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到计划经济后期,全民所有制单位产生了大量冗员。

②给付水平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并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的保障待遇与就业状况密切相关,而与劳动贡献关联度不大。国家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的社会保险待遇作了不同的规定,在同一单位,每个人的社会保障待遇大体相同。这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在不同所有制之间造成很大差别的同时,在同一所有制内部形成了平均主义。

③总体经济发展低水平下的局部高福利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实行的却是相对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待遇过高的社会保障。这就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使这一制度只能维持在一小部分劳动者之中;同时,它又易使社会保障体系内的劳动者丧失进取心,成为滋生懒惰的温床。

④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已然退化为由企业自行负担支出的“企业保障”。这一退化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独有特点。本该社会化的保障退化成企业化保障,为我国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带来了很多难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

①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新模式

a.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b.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开展并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c.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d.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②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体系

a.进一步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着眼于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完善现有参保政策;

b.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逐步均衡各类人群保障待遇;

c.不断健全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机制;

d.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共济能力,提升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e.解决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问题;

f.探索城乡统筹医保制度管理和委托管理服务;

g.协调好医疗保障体系与公共卫生、药品生产和流通以及医疗服务领域的关系,促进医药卫生服务体制的健康发展。

③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a.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把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和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b.探讨改革失业保险金的给付待遇,在提高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的同时缩短发放失业保险金的时间,对不同类型的参保企业实行差别费率;

c.加强失业保险对再就业的保障功能,将失业保险、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相联系,增加公共就业服务,关注长期失业、青年人失业和特殊群体就业的问题。

④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城镇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之后,于 2007 年开始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举措包括:

a.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b.使城乡低保标准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扶贫开发等政策标准合理衔接;

c.坚持动态性原则,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⑤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与监督水平

a.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b.将基金由分散管理整合为由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集中管理,减少基金运营中存在的风险;

c.创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办分离;

d.明确政府及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角色,将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以信托形式交由政府许可的专业机构进行;

e.放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⑥建立和完善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a.加大对住房保障的财政投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房建设,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

b.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原来的城市最低收人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c.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和公积金净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

d.通过落实用地政策、规范住房供应管理等措施加大对居民住房的保障力度。

⑦推动和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社会保障领域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2011 年 7月1 日,《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全面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