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可怜之处:我们总是梦想天边的一座奇妙玫瑰园,而不欣赏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园。谢谢关注@番茄味小胡


2008年上映的高分短片《下一层》,以一场豪华的饕餮大餐作为叙事线索,采用奇幻的夸张表现方式,对人性的贪婪进行一步步展现,同时折射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资本逐利和贪婪本性,损害了全球各个国家与世界人民的利益

本片遵循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一贯的风格,他总是有着异于常人的视角和思维来观察世界,带给观众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下一层》因为其独特的创意手法和深刻的主旨,荣获了61届戛纳电影短片奖

短片讲述了在一场有着十一位食客的豪华晚宴上,他们代表着社会不同的阶级与身份,食客们疯狂的进食令地板承受不住重量而坠入下一层,一层又一层,但是没有人停止下来,直到坠入无尽的深渊。

在没有任何其他背景的交代,电影中唯一出现的台词就是下一层,这让很多观影者可能第一遍没有看懂,但是细看几遍,恍然大悟之后,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创造力,其中蕴藏的深意,让社会中的每一人都自我反思。影片不仅在于对野生动物恶意捕杀的讽刺,更是在揭露资本的血腥面目,也是在对人性的贪婪做一个探索

一部让人刻骨铭心的电影(一场吃肉的晚宴)(1)

01:线性叙事方式上与奇幻色彩相结合,投射出隐藏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为影片所要呈现的主题意蕴做铺垫

影片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以一场食客们的饕餮大餐作为叙事线索,而食客们对食物的贪婪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并通过具体化且夸张化的方式在表现着食客们的贪婪,折射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暗示着短片深刻的主题

第一,以奇幻的夸张手法将人性的贪婪具象化,烘托出沉重的压迫感

圣经中的七宗罪,贪婪就是其中之一。贪婪也是七宗罪的主罪,其它六罪只是贪婪的衍生。贪婪的人总是处于失控之中,对欲望总是无休无止。

影片中食客们吃的并非人所吃的正常食物,而是一些带有血腥味的内脏,甚至是整只稀有动物,他们本该是受到保护的动物,但是却因为他们的私欲被做成所谓的佳肴,每位食客的嘴巴就像血盆大口,而他们的肚子也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般,怎么也填不满,即使充满坠落深渊的风险,也没有人想停下来。

影片通过这种奇幻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色彩,将人类的贪婪本性一步步剥离呈现出来,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理上的遐想

第二,无声语言下,其实暗藏着金融危机大爆发的背景

影片中仔细观察这十一位食客们的着装,可以看出来他们来自不同的阶级,他们代表着社会中不同的身份,眼前的血腥食物就像是黑色欲望与利益,这些食物的诱惑一步步诱导出他们隐藏在深处的贪婪欲。

影片中的画面并没有呈现与交代金融危机背景,但是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晚宴故事,就像是一场资本主义的逐利游戏,资本家们在利益面前,将人类的劣根性暴露的一览无余。

同时影片于2008年上映,导演在这个特殊时期上映该片,正是想对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大爆发的贪婪资本家的讽刺。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资本主义贪婪性引起的,在美国华尔街的投行们,由于巨大利益的驱使,他们强行创造出一个独立于实体经济需求之上,甚至脱离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而单独存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游戏越玩越大,必将导致经济泡沫

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吹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消费”的宗旨,人越来越被看作是充满着“物欲”的经济动物,超前消费将人类的贪婪欲望不断滋长,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享受似乎成了人活着的全部意义

贪婪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贪婪的种子。但是人之所以为高级动物,不同于普通动物,在于人能对自己的欲望有所控制,一旦人的欲望自己都无法控制,必将被欲望所吞噬,最后坠入无尽深渊

一部让人刻骨铭心的电影(一场吃肉的晚宴)(2)

第三,保护野生动物与遏制人性贪婪两个主题相融合,探讨人性之恶

影片中食客们吃的全是稀有动物,他们大快朵颐地吃着,津津有味。导演选用这些动物作为食客们的佳肴,一方面是想表达出食客们的残忍以及资本家的血腥,另一方面是想号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看到这部影片,让我想到此次中国面临的“新型肺炎”,也正是由于对野生动物的残忍捕杀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才导致的人类灾害。在看到新闻上被剥去盔甲的穿山甲,着实让人惋惜与心痛。人类不是地球的霸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取得双赢局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分获取,必将被自然所毁灭,保护自然也正是保护人类自己。

短片中食客们因为进食过多超出了地板的承受的最大限度,导致坠入到下一层,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有所忌讳,仍旧大快朵颐地吃着,直到坠入无尽的深渊。食物就像黑色欲望一样,食客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食量,这就是人类的贪婪本性所导致的。

荀子曾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西方国家部分思想家认为贪婪是人类的天性,这与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性恶论”不谋而合。荀子认为人性生来本'恶',这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学习才具备的,而向善是后天学习具备的。

当然也有许多思想家主张“性善论”,不管是人性本恶还是本善,又或善恶并存,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是人类的本性并非不能改变,去恶向善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欲望,但是要学会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控制。

一部让人刻骨铭心的电影(一场吃肉的晚宴)(3)

02:物品隐喻与人物隐喻相结合,进一步彰显影片的主旨,让影片更加耐人寻味

电影作品中导演经常会用隐喻手法来表达自己想传递的寓意,只有将这些隐喻理解清楚,才能真正地看懂一部影片,也会更加全面的去剖析一部影片,迷惘之后的恍悟让观众觉得有种耐人寻味之感

常人并不会以稀有动物为食,而影片中这些食客们却将这些血腥的稀有动物烹饪成佳肴,他们吃的专注忘我,甚至不顾危险。即使坠入下一层,仍然继续进食。最后越陷越深,疯了一般,直至坠入无尽的深渊。此时的食材既象征着欲望与利益,又象征着被不断剥削的底层劳动人民。

这种夸张化的表现方式,凸显了食材与食客们的关系,也强化平民与资本家的联系,同时显得整个影片氛围更加有压迫感,食客们的残忍与贪婪,正在将他们的人性吞噬。

对于上面食材的解读,我们不难猜想到食客们既象征着每一个追逐利益的贪得无厌者,也象征着血腥的资本家

影片中一共有十一位食客,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代表着不同的阶级与身份,有科学家,军人、宗教领袖、金融家、艺术家、政治家以及普通人等,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贪婪的本性。

其中有一位非常特别的女性,她开始似乎对食材的兴趣不大,甚至对侍者们不断地上菜有些推脱,但是仍然不肯下桌,最后看到周围人发疯般进食,她哭着般也开始疯狂吃了起来,其实这位女性态度的转变,正暗示着在利益面前她逐渐被同化

影片中身着白衣的侍者们会随着食客们的坠落,也跟着下楼,不断的跟他们上菜,侍者们其实象征着处于食物中间链的中产阶级,他们处于食物链的终端,剥削着底端下层人民的同时,也可能被资本家剥削。

很多人可能第一遍没有看透侍者们的这层隐喻,但这也是这部短片的高妙之处,影片不存在任何多余的人。

影片开篇长达40s的镜头都是在对这位侍者统领的眼睛进行特写,一部不到12分钟的短片竟然在这个镜头驻足这么长时间,自然有导演的用意所在。影片中的唯一台词“下一层”也来自于他,他只是默默地观察与记录着。

其实侍者统领的眼睛象征着上帝之眼,他作为超然物外的观察者,观看着大快朵颐后陷入深渊的食客们,观看着一层又一层奔跑的侍者们,观看着被残忍屠宰进入他人口中的食材们,观看着一场中产阶级帮助资产阶级剥削底层劳动人民的贪婪晚宴

一部让人刻骨铭心的电影(一场吃肉的晚宴)(4)

03 :对贪婪的呈现之下,是对人性黑暗一面的深刻反思

①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控制

影片中的食客们坠入无限深渊,正是贪婪导致的结果。其中有个小细节,熟食吃完了,有的食客等不及连生肉也开始吃,表现着他们对欲望的渴求越来越大。

每个人都会有欲望,比如没钱但是想买无穷无尽的奢侈品,不够漂亮总是想整容变美改变自己等,我们的内心对欲望的渴求总是希望越多越好,这正是人类贪婪的本性所导致的。

但是能否控制住欲望,还在在于自己的内心,可控的欲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不可控的欲望必将被欲望所吞噬,甚至带来的不是个人灾难,而是社会灾难。

②不要被社会黑暗一面所同化

影片中的一位年轻女士的行为是导演的一大深意所在,年轻女士由最初对食材的不感兴趣却不肯下桌到疯狂般的哭着进食,这种态度的转变正是周围人带给她的影响。

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以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土壤、社会氛围中而存在,非常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是一种普遍心理,难以被打破。所以我们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己的价值观,不要被社会的污浊所同化。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影片中的食材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被残忍伤害送上餐桌的血腥一幕,其海报也是一张犀牛之头,同时这次覆盖全球的疫情,让我们知道了自然界报复后的可怕后果,人类要永存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

我国古代就有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所在

总结:

本文对影片从表现手法、隐喻象征、主题意蕴深刻进行了剖析,《下一层》对于人性的探讨没有用台词展现,而是通过一场晚宴慢慢地将食客们地贪婪呈现出来。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正是想告诉我们对任何东西不可过分获取,不管是金钱,还是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