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屈原河(一条河流的骚风楚韵)(1)

汨罗屈原河(一条河流的骚风楚韵)(2)

□ 文/图 潘刚强

2020年6月,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组委会联合《湖南文学》杂志社,举办“溯源汨罗江,一路诗意行”采风活动。伟大的诗祖诞生成长地、涉江行吟地、灵魂永生地,“三地”70余位诗人、学者首次相聚“蓝墨水的上游”,从汨

罗市“三江口”出发,溯江追寻诗歌原乡的骚风楚韵,开启了中华诗河新时代的溯源之旅。

汨罗屈原河(一条河流的骚风楚韵)(3)

汨罗江,蓝墨水的上游,中华诗歌源头,世界著名河流。

“浩浩沅湘,分流汨兮。”公元前278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惊天一跃。从此,一条河流便有了人文意义的命名。

东汉许慎(约58—约147)《说文解字》曰:“汨,长沙汨罗渊也。屈原所沉之水。”从水、从日。水与太阳,乃自然界一切生命的起源。阳光与流水紧密地拥抱在一起,古释为“明净貌”。一个蕴含先人无尽智慧的会意字,两千多年来始终保持其独特而清洁的指向。不难看出,中华民族为何会以“汨”来命名“光争日月”的“屈原所沉之水”。

汨罗屈原河(一条河流的骚风楚韵)(4)

汨罗之“罗”,古称罗子国。楚武王灭罗,将罗子国遗民自宣城(今湖北宜城县西的故罗川城)迁至其都城丹阳(今湖北秭归)附近的枝江。公元前689年春,楚文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县北),再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罗成为楚的附庸子爵国,包括今湘阴、汨罗、平江县境均属国子国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北魏郦道元(约470—527)《水经注·湘水篇》载:“湘水又北,汨水注之。汨水,出豫章艾县(今修水)桓山,西南迳吴昌县(今平江)北。又西迳罗县北,谓之罗水。又西迳玉笥山,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於此。又西迳汨罗戍南,西南注於湘。”

中国最古老的汉语字典、最权威的河流大典,对汨罗江的来龙去脉均有定论。“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平江学者李元度此联,准确诠释了汨罗江与屈原、湘水及洞庭湖的脉络关系。

这条河流的走向,发源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麓,自平江县龙门镇流入湖南境内,在汨罗市与罗水相汇。汨罗江尾闾河网分支,一支自南向北,流至磊石山西口注入洞庭湖,一支自东向西,流至古湖,汇湘江北上至磊石山。全长253公里,其中平江县境192公里,汨罗市境61公里。流域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县4053平方公里,汨罗市965平方公里。

汨罗屈原河(一条河流的骚风楚韵)(5)

1958年冬,湘阴县组织民工围垦汨罗江尾闾,前后三期工程,1961年春竣工,围挽面积27.40万亩。1962年4月,正式移交国营屈原农场,由湖南省农垦局直管。200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屈原管理区,作为岳阳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行使县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能,辖营田镇、河市镇、凤凰乡、天问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

1966年2月,国务院批准,将湘阴县境东部的弼时、白水、桃林、长乐、汨罗5区33乡新置汨罗县,3月1日正式挂牌。1988年元旦改汨罗市。总面积1561.95平方公里,总人口71.63万。“汨罗”,中国独具人文意义的古邑新城,历经2200多年的风云变幻,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建置。

磊石山南接湘江,北揽洞庭,分青草、洞庭,踞东、南湖界,乃湖湘大地的咽喉要塞。围垦农场堵塞了尾闾故道,从周家垅新开河道,引汨罗江经白塘湖、新塘湖至磊石山北口注入东洞庭湖。这个重大变化,彻底改变了水文地理上的江湖关系,汨罗江因此由湘江、南洞庭湖支流,改为东洞庭湖水系的一条独立河流。

汨罗屈原河(一条河流的骚风楚韵)(6)

高山流水的汨罗江注入通江达海的洞庭湖,一切便有了人类文明“诗意”的灿烂篇章。

数千年来,汨罗江流域的地理沿革,始终在荆楚、特别是长沙与岳州之间更替,无论湖湘乃至荆楚,东洞庭湖作为它的本底湖,潇湘风情这个山水人文的基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