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发义医生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

解剖概要

①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处于薄弱地带;

②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

③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④桡骨远端骨骺1岁出现,18-20岁闭合。

掌侧倾斜角: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节面向掌侧倾斜为10~15度;尺侧倾斜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内侧长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度。

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时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

①手法整复应根据骨折复位“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道理,要先使骨折断端充分分离,充分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

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时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以夹板为主要固定材料,加之棉花、棉垫、绷带等辅助材料组成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通过绷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棉压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效果。注意:夹板放置要有均匀衬垫,否则会引起皮肤损伤。

③固定体位要灵活掌握,以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利于功能恢复为原则。稳定性骨折复位后骨折端不易再移位,应采用腕关节伸直位固定,有利于功能恢复。对于移位骨折,整复后维持牵引,用4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注意: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对康复后腕关节功能活动至关重要。

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时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3)

陈某,女,65岁,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内固定术(图片来源于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