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黄馨漩报道)你又拖后腿了吗?这次问的不是工资,而是身高、体重。2015年6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厘米和155.8厘米,平均体重分别为66.2公斤和57.3公斤(如图)。

民间俗语虎生三子(二十三蹿一蹿这老话有得算)(1)

昨天不少读者拨打热线,对一些关于身高的话题还有问题要问,比如“二十三蹿一蹿”的老话有科学依据吗?饮食和锻炼能否改变身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盈。

市民钱先生:我家老人常说一句老话“二十三蹿一蹿,女二十还能长”,记得我当年23岁时天天盼着再长点,还真长了三厘米,可和我一般大的小伙伴却没长个,这老话靠谱吗?

网民“你说你说”:我个子只有1.65米,老婆的个子也不高,只有1.54米,孩子如今三岁,真担心不长个。我想知道除了遗传,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身高?一家人个子都不高,难道下一代就没有长高的希望了?

“23岁蹿一蹿”是个例

【相关回复】: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盈:人有两个快速生长高峰阶段:一是婴儿时期,也就是1岁左右;二是青春期,年龄介于18岁至20岁之间。在青春期生长高峰之前,孩子的身高平均每年长7厘米左右,但一旦步入青春期,即男孩女孩的第二性特征出现后,身高的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

“23岁蹿一蹿”,不能绝对地说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首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有两个“年龄”,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如果一个人的骨龄高,那么他(她)有可能发育快,小时候个子长得很快,青春期时几乎就不长个了;反之骨龄小,也许青春期过后还会长个子。

其次是骨骺线闭合的问题。骨骺线通俗解释为两段长骨之间的软骨。一般情况下,孩子过了青春期,骨骼发育成熟,骨骺线闭合,身高就不再生长了。但也有个例,有些人发育晚,骨龄小,骨骺线闭合得也晚,就有可能出现“23岁蹿一蹿”的现象。

遗传个矮努力可长高

【相关回复】: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盈:影响身高的因素非常多,营养、生长环境、遗传和运动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都会影响身高,但不能说哪个因素对身高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对孩子的身高影响占据了60%的比例,其次是环境因素和饮食营养。举个例子,日照充足且吃肉较多的北方人普遍会比南方人高。咱们新疆人的平均身高要高于南方一些省区市,这和新疆人喜欢吃肉、奶制品有很大的关系。

有关饮食影响身高的案例,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荷兰男性平均身高为183.8厘米,女性为170.6厘米。对此有研究者认为,荷兰人身高增长的秘密可能跟他们食用乳制品和鱼类等充足的蛋白质饮食有关。

一家人都矮,不一定孩子就长不了大个,在孩童时期加强营养,注重锻炼,后天努力,个子很有可能会赶上来。不过对于“大个子”的期望要有度,如果父母像潘长江一样矮,却希望孩子长成姚明一样的身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冷知识

理想身高:168厘米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身高达到多少最为合适呢?有报道称,科学家给出结论:人类最理想身高为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是167-170厘米。

科学研究表明,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了机体各器官的负担。高个子的身体各器官之间相距较远,不利于调节,各系统、器官之间容易失去平衡。我国对航天飞行员身高的要求是1.70米左右,就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高个子操作起来不够灵活。矮个子体表面积相对较小,日常的能量消耗较少,身体的耐受力较强。

由此可见,单纯以身高来衡量人的健康状况是不科学、不明智的。姑娘找对象苛求男子的身高似无必要。如今,西方人认识到身材过高的危害,已经开始像控制肥胖一样控制身材过高。

□网民吐槽

体重问题更迫切吧!

网民“瑶瑶她爹地”:我身高1.81米,已经大大超过“国民身高”,我的优势就是,在人群中永远不会和孩子走丢。

网民“乐观向上的胖丁”:国民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出炉了,我们很有必要像关心股市一样关心它。

网民“北门二号”:哥对此数据默哀两秒钟,放眼咱新疆,身边满是身高一米七几的汉子,一米八以上的也是一大堆,女的低于一米六的是少数。

网民“水中鱼游呀游”:155.8厘米、57.3公斤,女性的这个数据,感觉又矮又胖!

网民“我的眼中只有你”:个矮没啥就怕胖,俗话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从现实来看,体重问题可能更为迫切吧。

网民“迷路的蜜儿”:我1.53米,算是身高界的宝物了,这种身高出去可以把单反相机放在头上直接当三脚架,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