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历史事件中,“三家分晋”无疑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个,它是周王朝分崩离析的标志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其后中国历史的走向。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1)

晋国自文公开创霸业,襄公继业,一跃成为春秋强国。到了晋献公时,曾诛杀公子,晋国不再立公子为贵族,而是以异姓大夫为贵族,晋王室的力量也就从此衰落,而异性卿大夫就没有什么制约的力量。

当时中原的霸主晋国国军权力一步一步的衰退,由当时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朝政,而这六家就被称为“六卿”。晋国的大部分权力和土地都在这六卿手中,比晋国国君的权力还要大,土地也更多。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2)

之后那是不断的征战啊,直到春秋末年的时候范氏﹑中行氏两家出局,晋国国君已经无力掌握国家,权力被智、赵、韩、魏四大家族把持,其中,智家的势力最强,然后智家就向其他三家索要土地,于是就出现了《资治通鉴》里的第一个故事“三家分晋”。

智襄子找到了韩康子,让韩康子割地给他。

韩康子不想给,但又不知道怎么做?

这时候,韩康子的家臣段规告诉韩康子:“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

于是,韩康子给智氏送去上万户居民。

智襄子利用家族的实力施展威压,为智氏谋取利益,而韩康子在家臣的建议下采取了避其锋芒,甚至有意放纵智襄子的欲望与野心。

一个得到了自己想到的,一个选择了忍耐。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3)

智襄子接下来向魏桓子也提出了索地要求。

同样,魏桓子也不想给,但他的家臣任章给出了一个类似段规的建议:“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惧;我们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

欲要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西方的哲言,早在东方就已经出现。

屡屡得手的智襄子又向赵氏的新家长赵无恤赵襄子伸出了手。

这一次,赵襄子拒绝了。

《资治通鉴》记载,智襄子大怒,兴兵进攻赵氏。

智襄子采取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他没有单独进攻赵襄子,而是联合了韩、魏两个家族一共进攻赵氏。表示事成之后,大家瓜分赵氏。

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的实力,又可以把韩魏两家绑上自己的战车,避免两家在自己后方搞事情。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4)

面对强敌,赵襄子必须要出逃。这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去长子城,因为这里的城墙坚厚又完整。应该利于防守。另一个是邯郸城,这里的仓库里粮草充足。

赵襄子摇了摇头,意识到这些优点背后的问题。

“长子城的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

“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和我同心?“

最后,他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晋阳,那是尹铎用宽厚经营的城池。

赵氏,还是有先见之明的,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

赵简子派家臣尹铎去晋阳驻守。

走之前,尹铎请示道:“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

赵简子说道:“做为保障。”

尹铎领命而去,他在晋阳少算居民数量,减轻赋税。

赵简子告诉儿子赵无恤:“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5)

“走吧,去晋阳吧,那里的百姓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历史旷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懂,但往往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时的权威。

大军很快追到了晋阳。智襄子并没有选择强攻,而是引水灌城,晋阳城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孳生。

但因为尹铎在这里的治理太得人心,所以晋阳人还没有反叛赵氏的意图。

但假以时日,晋阳城灭并没有悬念。

这时候,一向以威压做进攻势态的智襄子走出了一步昏招,大概是太得意忘形,在查看晋阳时,他当着魏桓子、韩康子说道:“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

此时的魏桓子、韩康子依然成了智襄子的随从: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智襄子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

现在又听到智襄子的话,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

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

两位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但脸上的忧惧却怎么也藏不住。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6)

从晋阳城外回来,智襄子还沉醉在胜利的展望中,谋士絺疵<chī cī>向他发出了警告:“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

智襄子奇怪了:“你怎么知道?”

絺疵回答;“我只是以常情推测,我们调集韩魏两国军队围攻赵家,赵家覆亡后,一定会连及韩魏两家。我们原本约定瓜分赵家土地,现在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要被水淹没,城破指日可待,可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

絺疵的话提醒了智襄子,智襄子直接传唤来了韩康子、魏桓子,质问他们是否有反心。

韩康子、魏桓子当然否认,表示这是有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

表完忠心之后,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出去了。

絺疵进来了,劈头就是一句:“主公为什么把臣下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

智襄子奇怪了,你怎么知道?絺疵说道:“刚才碰到他的时候,这俩人认真看了我一眼,离开的脚步又很匆忙,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

智襄子并没有采纳絺疵的意见,他的能力让他过于骄傲,没有把威胁放在眼里。

絺疵只好请求出使齐国,离开这条将要沉没的巨船。

此时,被大水围困的赵襄子开始了自己的策反,他派家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张孟谈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

这一句话说到了韩康子、魏桓子的心里。

他们纷纷点头称是,也在谋划后路,但是担心如果谋划不好,反而大祸临头。

张孟谈给他们吃了定心丸,表示绝不会泄露机密。

共同的敌人智襄子把三位原本不相干的人逼成了联盟。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赵襄子秘密派人出城,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灌向智襄子的军营。而当智襄子的军队救水时,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

智氏大败,智襄子身死,最终智襄子的头被做成了酒器。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7)

这就是三家分晋的故事,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就是失败者智襄子也展现了他的才智跟霸气。

那他为什么失败呢?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分析道: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所以,当看到一个人道德堪忧而坐上高位时,那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

一部《资治通鉴》,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

很多人都喜欢看《资治通鉴》,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8)

有人问我读什么书好,我总是建议他去读《资治通鉴》,你不知道干什么了,迷茫的时候,去读《资治通鉴》,想了解社会里的各种关系,去读《资治通鉴》,甚至想了解权术,也可以去读《资治通鉴》。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也许,这就是我们读《资治通鉴》的意义,让自己变得大气一些。

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应该多读、细读《资治通鉴》。

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9)

我一般给大家建议入手《白话资治通鉴》十套装,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三家分晋韩赵魏实力(三家分晋的历史玄机)(10)

这套书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618好物趋势##文史好物推荐#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爱好历史,家里一定要备这样一套书,没事的事情翻一翻,就会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会完全不一样。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够全部看一遍,重点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错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总共是一千套,卖完就没有了库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