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担心老年人被互联网落下,美篇里的老年“产品经理”们正用互联网思维指点江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美篇类似的软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美篇类似的软件(美篇不止是老年版Ins)

美篇类似的软件

当你还在担心老年人被互联网落下,美篇里的老年“产品经理”们正用互联网思维指点江山。

作者 | 一诺

编辑 | 园长

提起美篇,你会想到什么?

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机关单位的工作汇报,但最深入人心的,肯定是长辈们精心制作的照片合辑,每个作品都是一派莺歌燕舞、图文并茂。

作为图文编辑工具,美篇是微信推送的简化版,一次能发100张图片,还能任意添加文字描述、背景音乐和视频。2015年,美篇创始人汤祺为了满足父亲分享摄影作品的需要,做出了第一款demo,从华为离职创业。

起初,美篇并不是一款瞄准中老年用户的产品,只凭借口碑在老年人的社交圈里不断扩散,在上线两年后就吸引超过6000万用户使用。

人们印象中的美篇用户

根据此前报道,在2018年,美篇用户已经具备了一些明显特征:35岁以上的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40到45岁的年龄段占比最高,57%以上在一二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超过50%,还有1%的博士活跃在美篇。

退休前,他们是工人、医生、教师、文员,长期的专业训练让他们有超越年轻人的阅历,和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在花花草草、诗词歌赋之外,美篇用户有自己的思维和积累。

当我们感慨互联网甩下老年人时,赶上浪潮的他们正在深度体验产品,用颇具互联网思维的话语在美篇指点江山。

在浏览美篇社区的过程中,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发现了多位颇具代表性的用户,试图从他们的视角中,还原一个真实的美篇——它到底是一个夕阳红社区,还是更多的东西?

夕阳红里的数据控

在美篇App里,用户之间互称“美友”,使用时间的长度被称为“美龄”。想要了解每篇用户的使用习惯,读一读社区里的内容就能略知一二,分析产品是他们在品诗赏景之外的一大爱好。

用户“弓之木”是一位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老者。他在观察中发现,子夜时分,一些年富力强的美篇爱好者,常常在这一时段访问他们所关注的话题和作者;而有些退休老同志起得早,往往凌晨5点左右,就成为了美友专辑的访客。

在他看来,前者有着勤奋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十分令人敬佩;后者都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实践者,同样值得尊敬。

“弓之木”还发现,一些文章阅读量猛增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晨6至7点左右,中午一点左右,下午五点左右和晚上八点以后。根据这个数据,他给出了如下建议:“美友如想增加文章阅读量,可以考虑尝试在这些时段进行发布,以争取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阅读效率最大化。”

美篇用户@弓之木与“美友”互动

在美篇老者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新媒体从业者的执着,也能看到上班族写周报总结的热情。美篇官方策划了晒创作者周报的活动,截至目前该话题已经产生2000多篇内容。

用户涂涛生于1957年,退休前做过车间工人、教师,还曾经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工会管理工作。他特意把美篇App发布的“创作者周报”汇总成文章,总结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用来回顾自己的“美篇业绩”。

在老年用户眼中,生成报告的“小助手”就像一个真实存在的工作人员:“每周一都能定时收到美篇创作小助手不辞辛苦发来的创作者周报通知,心情非常的好。目前为止创作者小助手已经发了十七期创作者周报,我均己收集汇总并认真总结。”

涂涛对数据上的成就颇为自豪,和在简历上堆叠辉煌战绩的新媒体小编并无两样。根据他的汇总,退休后入驻美篇的3年多来,他一共做了作品500多篇,其中450多篇首推并加精,包括文章90多篇、说说360多篇,获得了徽章55枚,粉丝5千多人,阅读量70多万。

美篇用户@涂涛晒出的“创作者周报”

数据报告里的排名,是勉励中老年用户前行的动力。一些对内容创作颇有追求的的老年创作者,甚至还制定了OKR为自己鼓劲。涂涛统计了自己过去几周在领域内的排名,从11名到19名不等,在旅行领域的100多名创作者中,他将“尽力而为,多发优质作品力争保持前50名”。

如果数据平平,美篇用户也能分析并实现自洽。一位昵称“修女也疯狂”的用户写道:“虽然本周创作业绩平平,没几篇加精的作品,但对一个带俩孙女还坚守在一线创作的老太婆来说,我要为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

提意见的策划能手

一次演讲中,汤祺提到,美篇App产品在正式上线之后,创始团队只在第一天拉了七大姑八大姨帮忙转发上线的文章,之后便再没有做过推广,没有在推广上花费1分钱。“我们的1000万的用户全部都是用户自己带来的”,美篇的自增长属性是很关键的突破口。

从用户们的分享来看,事实也确实如此。不少用户都在美篇里写到,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使用,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顺畅接受。

用户“时间箭头”最初觉得,美篇是个类似线下“广场舞”的所在,后来才发现,“此地竟藏龙卧虎”。“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摄影师、诗人、作家、新闻工作者、军事评论员,乃至僧侣、工匠、美食家、驴友、旅行者,等等,不一而足,包罗万象。他们虽非名人,但艺术造旨、专业水平、创造天斌,并不比谁差。”

美篇话题的职业专区

在美篇话题广场的“职业”专区,有老兵回忆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医生分享从医五十年的心路历程还有水利、电力、煤炭等行业的行家里手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著作。这些人的存在,让“时间箭头”开始对美篇不敢小觑。

紧接着,他又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内容过于博眼球,还有一些好内容因为未被加精而埋没。他写出了对美篇管理层的三条建议,可谓针针见血。

首先是年轻用户过少,老年用户过多,时下美篇显得稳成有余而活力不足,唱夕阳红的多,歌朝霞丽的少。“怎样吸纳年轻美友,怎样鼓励和引导美友立足当前、铭记过去、设计未来,不断向更高层次提升,是管理层亟待考虑的问题。”

其次是关于推荐算法,优质作者作品不应该一律推荐,建议以质推荐。“时间箭头”认为,必须把好推荐美篇的质量关,因为“这关系到美篇的声誉和对美友的导向”。

最后一点建议,是希望美篇能够开展线下活动,和线上社区联动。“能否年尾评选100个“最美美友”在某地开个会,予以奖励?比如线上能否不时搞个有奖征文,通过类似形式回报美友?奖品能否是一次免费旅游?每年能否组织一两次笔会?等等,诸如此类。”

美篇里的互联网从业者

若论在互联网上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老年人并不比年轻人差。如果让老先生展开说说,一份活动策划可能就应运而生了。

美篇对于老年用户的意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重大得多。在他们眼里,美篇里的作品也是一份精神财富,是无形遗产的一部分。

一位名叫“黔人出山”的用户写道,在有生之年,他还会继续创作更多的美篇文章和书籍。“当离开世界的那一天,我会将美篇毫无保留的交给晚辈,让我的子孙在美篇中能够拾起对故人的美好回忆。”

正是由于对美篇的看重,才让这些已经过上退休生活的老者,愿意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产品的见解。此类UGC内容的产生,背后是美篇团队的洞察。

洞察老人的年轻人

2018年,美篇创始人汤祺曾阐述过产品的发展方向,现在的美篇是“工具 阅读 社区”三合一的产品形态。

对于美篇来说,工具是最核心的业务,帮助用户来创造内容。“美篇跟其他所有内容产品最大的区别,其实是给了用户一个深度表达自我的渠道。”汤祺说道。

过去,用户只能在微信或者微博上发只言片语,没有渠道去表达完整的游记或心路历程。相比于微信朋友圈,美篇还能实现跨平台的二次传播。

老年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主流互联网忽略的一个人群,他们参与不进去,又需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美篇恰好提供了一个完整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汤祺看来,美篇用户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跟现在的年轻社区有非常明显的区隔。“他们普遍非常正能量,喜欢相互鼓励。我们的评论区经常能看到用户用写诗去评论别人的文章,带有‘成熟文青’的色彩。”

在UGC内容的基础上,美篇建立了内容社区,最开始以“圈子”的形态出现,把精品内容的推荐位给了圈主,2020年末,“圈子”迭代为话题,圈主成为主持人。

通过将权力下放给更多人,让普通用户也拥有运营的机会。美篇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全希望美篇社区能形成“贴吧”那样去中心化的产品形态,用户发起、用户运营,满足更多中老年人群展示自己的需求。

近几年,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投资人竞逐的重点领域,身为佼佼者的美篇也因为其独特的商业价值,引来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

天眼查数据显示,美篇已经在2018年完成B轮融资,由芒果文创基金领投,经纬中国和真格基金跟投,投后估值达10 亿元。当时披露的数据显示,美篇累计用户达7700万,其中小程序4000 万用户,APP激活用户3700万,APP 月活达600万,用户日均停留时常在20分钟左右。

根据对用户的洞察,美篇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变现途径。据汤祺透露,2018年,美篇全平台的打赏月流水就已经达到千万级。张全则提到,打赏抽成的收入占到50%,广告和电商各占25%。

针对老年群体对纸质书的钟爱,美篇还提供了一键成书功能,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将图文内容印制成书。相比于年轻人需要引入第三方才能印刷朋友圈内容,美篇比微信要想得更远。

Ageclub数据显示,在服务中老年人的垂直APP工具中,美篇已经完成了从“工具—社群—电商”的移动互联网玩法,价格29.9元起/本的中老年回忆录成为“老文青”中的爆款,2019年双11期间达6000单/天,交易额破百万。

美篇的纸质书印刷广告

现在的美篇也在尝试付费阅读模式,希望让平台内的专家型用户得到知识输出的机会,比如烹饪教程、摄影教程、PS教程等等。但是从讨论区的用户反馈来看,老人们普遍谦虚,不愿意开启付费,觉得打赏功能更为坦诚开放。这也许正是运营老年产品的不同之处。

和众多平台一样,美篇也上线了直播功能,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科普、声乐朗诵教学,还有用户直播连麦聊天。近两年,美篇并未公布目前的营收情况,不过引入直播后,礼物打赏分成大概率相当可观。

如果说印书是悦己消费,广告是流量红利,那打赏、知识付费则能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用。美篇传递的是内容,也是老一辈的知识经验。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老年产品领域,究竟是看重庞大的流量价值,还是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打磨产品,高下立判。在让老年人跟上数字化浪潮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便捷地交友、娱乐,并输出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才是创业者更该考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