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成见的:我们特别容易相信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果,而且研究中对观察样本的收集也不足。人们总是说:眼见为实,但眼睛看到的往往也是不完整、片面的,统计中样本不全、事物完整性不容易观察都是出现这种失误的原因。

这让我想起一个联想,幸运者偏差。大家看到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做到很成功,就有一种自己做了也会成功的错觉,不会分享做这件事有多少人做成功的,有多少人失败,为什么会失败,做这件事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能力是什么,好多人都不会想,这个好多人包括我,这也算的上是直觉的一种吧。

耳听为虚眼见未必为实(眼见为实耳听为虚)(1)

经常都会在见其他人之前,先问问认识这个人的那些人对这个人的看法,自然而然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但事实上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真正认识需要长期的观察,每个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经常会提醒自己这一点,少一些偏见,至少多一些时间去印证。

在不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通常我们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标准来收集样本,即我们从认知世界的最初就不断的在强化“自我”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区分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方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关注我们“需要什么”,而不太关注我们“能给什么”。所以,当我们浅度思考时,通常只会站在自己角度来收集信息。

耳听为虚眼见未必为实(眼见为实耳听为虚)(2)

为什么我们特别容易在没有足够样本证据时就给出结论,因为人性就是希望用最小的成本,花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更多。采集足够的样本信息需要付出大量成本,而且样本信息中可能会蕴含黑天鹅事件,当新结论无法与原结论保持一致时,我们会本能地去追加假设,而不是去放松假设。相信本身并没有错,但在相信之后不愿做出更多努力则是上述原因。

民众判断事物不是基于真理真相,是基于好恶,当今社会抖音的流行不无这方面原因。所以这就是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并且笃行其真实性而不去寻找扳倒的证据,因为相信就是探索的终点,质疑是探索的起点,没有了质疑,就没有探索的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