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诗意是信手拈来的,花月可入诗,草木可入诗,雨雪可入诗……凡所见者,有感皆可入诗。
所以即使只是寻常所见的一扇纱窗,在诗人的笔下亦是各有各的诗意。越是常见的东西可能越容易被忽略,但到了诗人的笔下却又恰到好处,缺之反觉少了一分韵味。
看看这些诗中的纱窗,或是落寞寂寥,或是绿意生趣……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女怨唐·朱绛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宫中行乐词其五唐·李白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月夜 /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月三日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菩萨蛮(政和壬辰东都作)
宋·张元干
黄莺啼破纱窗晓。兰缸一点窥人小。
春浅锦屏寒。麝煤金博山。
梦回无处觅。细雨梨花湿。
正是踏青时。眼前偏少伊。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日落黄昏,纱窗外没有等来想见之人,无疑是落寞的。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纱窗外柳絮扑飞,燕拂檐,无疑又是充满春日生机的。
纱窗是静物,有了静,动才变的有了意义,而动静之间便有了诗意。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